熱門搜尋

【人人話經典】《三國演義》三大主角的真面目:劉備、諸葛亮、關羽都和歷史記載的不一樣

普通人 2020-11-22

三國時代,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人所熟悉的璀璨之星。當中無數英雄人物和事蹟,至今仍以各種形式出現在生活之中,不管是誰都能隨口說出幾個三國典故,眾人一看再看,也不曾覺得煩膩。

 

究竟,三國時代為何會令人如此著迷?作為中國現存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居功厥偉。


課本都學過,《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文學家羅貫中,但《三國演義》並非一時一地而成的個人創作,羅貫中只是剛好扮演了承先啟後的角色。在羅貫中之前,有成於元朝初年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在羅貫中之後,又有明末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重新增刪修改的《三國演義》,而毛本也是現今市面上最為普及的版本,因此以下所提及的《三國演義》,均以毛本為主。


無論是何種版本,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便是以蜀漢政權作為絕對正義的主角方,其餘阻礙劉備一行人的通通視為反派大魔王。然而,這和官方正史《三國志》以曹魏政權為正統的立場大相逕庭。


《三國志》成書於中國大一統時期的西晉,司馬氏的皇統乃承自曹魏,因此史書勢必要奉曹魏為正朔,西晉政權才具有法理性。但到了五胡亂華、司馬氏在江南建立東晉之時,其立場就變得與以「復興漢室」為號召的蜀漢政權相似,因此自東晉開始,朝野上下對於三國之中誰是「正統」的看法有所改變。

 

今玄德,漢高之正胄也,信義著於當年,將使漢室亡而更立,宗廟絕而複繼,誰云不可哉!作者名(2021)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東晉習鑿齒所著的史書《漢晉春秋》,從書名就能明顯看出當時「以蜀漢為尊」的趨勢。此後雖有論爭,但到了情況同樣與蜀漢類似的南宋時,蜀漢正統儼然成為主流,再加上當代大儒朱熹的提倡,進而影響《三國演義》的創作觀點。

 

三國當以蜀漢為正,而溫公乃云,某年某月『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訓?緣此遂欲起意成書。南宋.朱熹《資治通鑑綱目》

既然《三國演義》採用了蜀漢立場,那麼蜀漢開國皇帝劉備,以及劉備帳下第一號大將關羽,加上蜀漢首任丞相諸葛亮,也就成為《三國演義》當仁不讓的三大主角。


劉備作為先發,從《三國演義》第一回開始便被形塑成胸懷遠大志向、仁民愛物的皇族後裔。隨著故事進展,劉備憑藉著血統與人格魅力,吸引各路英雄好漢前來投效,書中為了強化「仁君」的形象,劉備便成了眼淚專業戶,從頭到尾哭不停。


義弟張飛因酒醉誤事欲拔劍自刎,劉備哭(順便說出「女人如衣服」的沙豬宣言);多年沒上戰場導致大腿長了肥肉,劉備再哭;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劉備又哭;得知趙雲在長坂坡上單騎救幼主,劉備繼續哭(加上虐待幼童,摔自己的親兒子)。

綜觀整本《三國演義》,劉備哭了不下三十次,悲天憫人過了頭,不禁讓人覺得虛偽。不僅民間有歇後語流傳:「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更甚者將劉備視為「臉要厚而無形,心要黑而無色」的《厚黑學》代表人物。

 

他(劉備)依曹操、依呂布、依劉表、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為恥,而且生平善哭。作《三國演義》的人,更把他寫得維妙維肖,遇到不能解決的事情,對人痛哭一場,立即轉敗為功,所以俗語有云:『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這也是一個有本事的英雄。民國.李宗吾《厚黑學》

或許在《三國演義》成書的年代,作為主要閱聽大眾的老百姓們,特別偏愛為人君要愛護屬下、視民如子的男主形象,但隨著時代變遷,大眾觀念轉變,《三國演義》中劉備軟弱無能、沒有實踐理想的才幹,還帶有一點小心機的形象深植人心。


事實上,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劉備非但不軟弱,反而還是脾氣頗為躁進的任俠型領袖。


劉備的前半生完全沒拿自己的出身說嘴,因為劉備所謂的「皇族後裔」,根本是旁支中的旁支,比他血統更純正的漢氏宗親多到兩隻手數不完,一直到劉備都快要五十歲了,才在諸葛亮的提點下發現原來還有這招可以用。


歷史上的劉備完全與眼淚、厚黑扯不上關係,他終其一生的處事態度都帶有江湖氣,與其交流過的人,也將劉備評價為「梟雄」。

 

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西晉.陳壽《三國志》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讎〉,劉備正式將主角光環交棒給諸葛亮。


早在第三十八回之前,書中就已經藉由「水鏡先生」司馬徽以及徐庶、崔州平等人的口中,將諸葛亮不世出的天才形象推到極致,再經由劉備「三顧茅廬」的藝術渲染,營造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氣勢。


待諸葛亮向寄人籬下的劉備提出「三分天下之計」,並且答應出山為其效力後,所有《三國演義》的讀者都會認為這位臥龍先生肯定是民族的救星、世界的偉人。諸葛亮也不負眾望,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有你沒料到,沒有他做不到。諸葛亮幫助劉備從谷底翻身,最終與曹操、孫權鼎足天下。


《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除了「揮淚斬馬謖」的少數失誤外,幾乎都是以絕對無敵的姿態,輾壓各方與他作對的敵手。即便到他死後,都還要上演一場「死諸葛走活仲達」的大戲,把畢生宿敵司馬懿玩弄於股掌之間。

然而回顧歷史,諸葛亮並未像《三國演義》裡描繪的那般從容張揚。赤壁之戰裡,諸葛亮的最大作用便是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並未參與實際的作戰行動,《三國演義》裡的「草船借箭」、「借東風」等事蹟,都只是為了幫諸葛亮增色的虛構情節。真實的諸葛亮性格沉穩且低調,在制度擬定、地方治理上的成就,遠比其領兵作戰的實績來得深遠。

 

(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衆,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西晉.陳壽《三國志》

至於第三位主角關羽,則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在《三國演義》的前身「說三分」說書活動盛行的南宋,關羽就已經成為當時民間普遍信奉的神祇。關羽成神的原因眾說紛紜,普遍都是崇尚關羽的武勇和忠義。既然已經成神,那麼在創作關羽還是凡人姿態的《三國演義》時,勢必要給他許多破格的尊榮待遇。

自開篇斬殺黃巾賊程遠志開始,《三國演義》便利用各種手法來美化關羽,不管是移花接木式的「溫酒斬華雄」、「誅文醜」、「水淹七軍」,抑或是為其量身打造的「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戰長沙」等劇情,就是要把關羽的勇猛以及義薄雲天的形象堆疊到極致。

就算《三國演義》遵循史實,關羽「大意失荊州」、「走麥城」時,還是硬拖著敵人一起陪葬。在歷史上是因病去世的吳將呂蒙,就因為他奪走了關羽鎮守的荊州,於是在《三國演義》得被關羽的冤魂附身,「七竅流血而死」;與呂蒙一同參與奪荊州行動的吳將潘璋,之後也被關羽之子關興所斬殺。


比起劉備、諸葛亮在《三國演義》的人物設定與史實相異,《三國演義》的關羽形象大致符合歷史記載,但極端地隱惡揚善,並製造許多原本不屬於他的功績。關羽在歷史上驕傲、好女色的一面,在《三國演義》裡不是略過不提,就是潤飾成有原則、顧尊嚴。

 

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西晉.王隱《蜀紀》

此外,《三國演義》對於關羽的外觀形塑上也費了很大的功夫。今時今日大眾對於關羽「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手持青龍偃月刀」、「青巾綠袍」等強烈的視覺印象,都是來自《三國演義》的精心設計。


今時今日大眾對於關羽的視覺印象,都是來自《三國演義》的精心設計(Source: Wikimedia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當故事定錨在三國時代,這段群雄割據、人才輩出的亂世歷史,總是給人無限遐思,其中《三國演義》的巨大成功,使得書中劉備、諸葛亮、關羽的刻板印象深植人心。這些迥異於史書上的記載,反而以假亂真、喧賓奪主。但若是沒有修圖修很大的《三國演義》,恐怕也不會引起後世亟欲探尋歷史真相的好奇心吧!


同場加映:學霸陪你讀《三國演義》

文章資訊
作者 普通人
刊登專欄 人人話經典
刊登日期 2020-11-22

文章分類 說書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