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百人說書043】臺灣女演員陳妤:閱讀是一個直達腦袋的念頭,是一個很私密的行為

學生時代最有印象的一本書是?

我大四的時候接觸比較多非寫實、魔幻的戲劇,那時候為了讓我的角色有更大的創作空間,看了很多和時間、宇宙相關的書,其中一本讓我很有印象、也非常喜歡的書─艾倫.萊特曼的《愛因斯坦的夢》。


艾倫.萊特曼本身是物理學家,所以敘述邏輯比較有趣,我們常覺得時間是不受影響的,但他把時間描述得非常浪漫,把時間形容成有時也會被石塊卡住水流,這個概念影響了我很多的想法,我也因此重複看了很多遍。


如果要選一本書送給十年後的自己,你會選?

我會選我人生的第一齣戲,在大二演的舞台劇─《淡水小鎮》,或是我出道後的處女作《戀愛沙塵暴》,因為我覺得在表演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正在不斷改變,這些改變有好的也有壞的。十年後的我和現在應該很不一樣,所以會想要回顧自己的第一齣戲,進而檢視自己的成長。


最近在看什麼書?

作詞人葛大為的《我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是散文也是新詩,也有一些他作詞背後的故事,因為都是短篇短篇的,所以任何時間都很適合看。我這本書看得不快,通常看個三、四篇就會停。


有什麼閱讀上的怪癖嗎?

在第一次閱讀劇本的時候,我多是純粹在欣賞故事,而我看劇本有一個怪癖是,我一定要在家外面看,通常這樣我的狀態會比較好,而且很神奇的是,越吵的地方越好。之前我在讀《我們與惡的距離》時,就是在咖啡廳看的,那時候直接狂哭,旁邊的人應該覺得我很奇怪,哈哈。


作為演員,閱讀劇本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畢竟我現在還是新手等級,沒有固定的 SOP,方法是會一直改變的。不過就如同上面所說的,我發現我在外面閱讀劇本可以更保有熱情,我把自己當成是這個故事的第一個觀眾,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所有情緒,都是可以讓我保留到表演時使用的。


進入拍攝階段後,我閱讀劇本就會比較理性,因為演員在創作的時候,會有需要對角色負責的責任感,有時候會少了一點感性成分,這個時候我就會回想我當初第一次看到劇本的反應,想著要怎麼運用那一個狀態。


進入職場後,令你最印象深刻的劇本是?

《人際關係事務所》,它算是比較輕鬆的偶像劇,我在劇中飾演 Sunny,是個小角色。我當初接戲的時候沒有想很多,但看完劇本我不知不覺就哭了,後來我拍攝要上戲前,只要看一下劇本,我就可以演哭戲。


這件事情對我意義重大,是因為我在演這部戲之前,其實是有哭戲障礙,會在意很多,像是拍攝角度、拍攝手法,導致無法呈現最好的表演,但是經過《人際關係事務所》就比較沒有這個問題了。


還有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是,我記得我在演這部戲的時候,寫日記寫下來的紀錄是:「不能先對任何一個故事貼標籤」,雖然我只是個小角色,但不影響這個故事帶給人的感動,因為只要這個故事和你有共鳴,就能觸動到你。


戲劇和閱讀的關係為何?

我大學的表演老師曾經說過:「對於很多事情的想法,演員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會讓他成為不同的質地,進而使他的表演不同。」雖然我現在還沒有辦法把這個東西講清楚,但我一直有把這句話放在心上,會透過閱讀來增進我的內涵。


比如說我今天要演一齣年代歷史劇好了,我會去看那個年代出版的小說,觀察那些人的用語、敘事的邏輯,這會對我之後的表演很有幫助,也更加投入。


用一句話形容閱讀?

閱讀是一個直達腦袋的念頭,是很私密的行為。


受訪者

陳妤,臺灣女演員,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以第二期學員身分從「Q Place表演教室」結業,其代表作有《戀愛沙塵暴》的林亦珊、《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李大芝等。2017年獲得第51屆金鐘獎的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9-11-02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