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為什麼要佔領街頭》這本書?
早在去年一月,我就已經有出了一本英文版的,在談 2014 年的太陽花學運和雨傘革命,這兩個運動有太多相似性,讓我投身理解。書剛出來的那段時間,香港似乎處在很低迷、悲觀的狀態,沒想到馬上在六月就爆發了反送中運動,不只國際上批判中國,也連帶影響了臺灣的選舉。
總之因為這樣,我把這本書翻成中文並新增了更多內容,把背景脈絡、細節、人物故事都寫得更詳細。其實,反送中運動和雨傘革命是可以接得起來的,因為雨傘革命的失敗經驗,反送中沒有領導者、也沒有占領,一切都是在「突破香港人的尺度」,也因此在最後一章〈香港的時代革命〉可以看到,雖然雨傘革命是悲觀收場,但反送中其實有爭取到相對比較多的訴求。
怎麼看待社會運動?
任何一場社會運動都有看似必然發生的元素,但其實這之中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香港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一國兩制的矛盾,人民想要自由,但國家想要專制,臺灣人也是這樣,都更想要都更想要當家做主,而且臺灣早就選過好幾次總統了,怎麼可能把這樣自由的權利,拱手讓給中國?這些都是必然性的元素。
但是太陽花運動和雨傘革命其實也有偶然性的因素。若是服貿沒有強行表決通過,學生們不一定會起來反抗;同理雨傘革命,若不是被催淚彈丟到嚇到,香港人不一定會被引起注意。
反送中運動的逃犯條例,從二月初來到整個運動爆發,其實看起來都有很多不可預測的地方,而原因可能是因為執政者高估自己的能耐,忽視人民的力量。
身為作家有什麼使命感?
身為一個寫給公眾閱讀書籍的作者,我們就是和大眾說話的橋樑,需要提供讀者的是整理出來的知識、資訊。
2020 的大選其實吸引很多香港民主派的人士,想要看臺灣的範例,但如果說有什麼書可以參考,好像沒有很多。我們明明在民主化的議題上研究、討論了很多,卻沒有一本簡單、入門、可讀性高的書,這算是我寫《為什麼要佔領街頭》的初衷嗎,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去把故事說清楚,紀錄社運的前因後果和脈絡。
所以對我來說,身為作家的使命感就是提供議題有完整的論述、補齊社會空缺的內容,我不認為我在灌輸我的讀者應該怎麼做,而是提供一個更全貌的脈絡。
2019 最推薦的一本書是?
我非常喜歡詹姆斯.斯科特,2018 年他一出《反穀》的英文版時我就買了,上課都會用到。
詹姆斯是一個很常挑戰人們常識的作者,像是我們會認為農業影響了人類文明的形成,但其實在最一開始人們是有很多選擇的,最後之所以去種穀,是因為國家強迫,用這些不自由的勞工帶來稅收。也因為單一作物的文明帶來了奴隸、不自由、疾病,所以讓早期的國家都很脆弱。
《反穀》讓我們思考國家和飲食的關係,也挑戰我們過去從國家角度看歷史的習慣,原來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國家不是保護我們,而是奴役我們。
最近看了什麼書?
為了做環境研究,我去看了吳明益的《複眼人》,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呈現了當代臺灣的風貌,而且討論到跨國主義、多元族群等等議題。
即便《複眼人》可以討論很多社會科學,但光是它文學本身的文字創作力量,就已經是非常強大的,能夠喚起讀者的感覺,每段故事都很美。
如果漂到荒島,你會想帶哪一本書?
一樣也是詹姆斯.斯科特的書,《不受統治的藝術》。既然都漂到遠離文明的荒島了,不如就來看看東南亞高地上的故事。這些地方為了逃離國家統治、逃離文明,跑到了高原,甚至刻意不發展文字,選擇自己不被統治的藝術。
也許在荒島上的我,可以真正領略這樣的自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