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百人說書070】竹東在地刊物《逐步東行》:從學生的角度去訴說自己家鄉的故事

《逐步東行》的起源?

《逐步東行》是竹東第一本由國中生製作的在地刊物,從 2014 年以來,已累積六期刊物,今年即將邁入第七期。


這本刊物的前身,是當年美術班所做的一張竹東簡單的漫步圖,後來就延伸成一本可以介紹竹東的刊物,讓學生們把更多想要說的故事放進去。還記得剛開始做第一期的時候,我們還是用很簡單的 Word 工作,那時還被廠商說不夠專業,到後來有幾次經驗後,不管是排版、還是圖片畫質、文字大小,都越做越上手。


從當代來看,地方誌就是地方自我認同的一個產物,《逐步東行》是以學生的觀點、想法來記錄竹東的故事,也是讓他們去認識竹東的方式,當然也是地方誌的一種。讓我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得到「《逐步東行》是代表竹東」的肯定。


文字、閱讀如何和在地連結?

逐步東行這個名字,既有「逐」、「東」兩字諧音「竹東」,「逐步」一詞也是希望大家可以停下腳步,來好好看看我們的家鄉。《逐步東行》一定和在地有所連結,畢竟當時竹東並沒有任何刊物,我們是首創,而且還是從學生角度出發,所以更有親和力也更貼近生活。


其實,在我們前三期刊物理所介紹到的東西,有很多都是後來消失的,像是在竹東國小、國中附近的那座天橋在這幾年被拆了。這座天橋幾乎是上學必經的道路,所以也可以說是所有竹東人的回憶,當時我們的學生寫了走天橋的故事,因此打中很多竹東人「心中最軟的那一塊」。


最喜歡哪一期的作品?

(子安老師)最喜歡的是第六期「東風來了」。之前前五期比較像是介紹竹東的景點,有點像導覽手冊,但第六期比較不一樣,它結合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第六期最有特色的就是「竹東色彩計劃」,這是學生們自己說想要做的,他們將拍到的竹東風景,用各個顏色區分,最後在地圖上呈現「色塊」,我們老師自己覺得都很有特色,也很欣慰學生們想要為這塊土地做點什麼的那種心情。


(玟秀老師)最喜歡第四期「那些走過的青春舊事」,裡面介紹的內容是新舊交錯的,雖然是舊的東西,但它的古今地位卻不同,而對年輕人、老年人來說感受也不同,所以我們定位這一期就是要做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橋樑。


在做前面幾期時,我們還在嘗試《逐步東行》的定位,但經過幾次經驗後,我們知道我們最想做的是「挖掘人們不曾看過的竹東風景」,特別是藉由學生們的新想法,帶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竹東。


如何帶領學生撰寫一篇好文章?

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媒介去訴說竹東的故事,其實就是我們寒假營隊的目的,每一組操作的方式都不一樣。


像是攝影組的學生,他們先是用心智圖來聯想竹東,最後抓了「垃圾」這個主題,再選定傳統市場做拍攝。但在拍攝當下又因為看到很多老人,讓他們感受到強烈對比,所以這個「對比」就是他們想用攝影作品呈現的故事。


故事組則是用「感受」去引導學生,我們親自帶學生去「觸摸」竹東的土地,蒐集在地上看到的植物、垃圾,最後把這些材料做成紙漿,就成了新的一塊土地,可以用他們的感受去敘說故事。


採訪組顧名思義就是要實地採訪,所以「聆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又因為其實留在竹東比較多的是老人,藉由這個刊物,反而是可以讓年輕人主動認識年長長輩的橋樑。


《逐步東行》帶給學生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其實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想要被看到的,而《逐步東行》可以讓他們把專長運用在成果上。


《逐步東行》是自由招募的,所以只要你有興趣都可以來參加,我們有分採訪組、攝影組、故事組,不管你是喜歡畫畫、喜歡拍照、喜歡寫東西的,都能在這裡發揮。對學生來說,可以學習到自己喜歡的,而且還能用他們所學的東西來檢驗自己的成果,這就是最大的收穫了!


 

受訪者

《逐步東行》以及彭雅芳、黃路子安、劉玟秀三位指導老師。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20-04-11

文章分類 說書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