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百人說書053】醫師姜冠宇:參加社運,是討論社會議題很好的場域

令你印象深刻的醫學人文書籍是?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作者本身就是醫生,裡面提到的案例都是在世界衛生組織處理過的。


裡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兒童醫療的狀況,一般我們會認為,兒童越健康那麼家長會願意生更多,這很合邏輯啊。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當兒童的死亡率下降時,其實整個國家的生育率也跟著下降,反之在低開發或是農村型的國家甚至是早期的臺灣,明明兒童死亡率很高,人們還是拼命生。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當小孩很容易死,家長的心態就會覺得「死了再生」,但當小孩比較有保障的成長環境後,家長們就會願意花更多心力去全新栽培單一個小孩。總之,到底邏輯和事實是怎麼運作的,是很值得思考的議題。


你的閱讀習慣是如何養成的?

小時候是看漫畫居多啦,接觸社運之後,開始看比較多社會議題的書,我覺得不會很硬,至少比起醫學系的教科書來說好看多了。


為何走上寫作這條路?

我畢業時剛好遇上洪仲丘事件,開始參與社運,我就發現其實很多人想要改變社會,他們會在社群平台、各個媒體上發表意見,經過人們分享,你的聲音就能快速地被傳播。後來,我也開始試著投稿,便慢慢培養了這個習慣。我主要寫的是醫療議題,像是醫療勞動、健保制度、智慧醫療到人權等等都有所涉略。


不過回想大學時期,我其實還蠻邊緣的,基本上也不怎麼參與公共事務,加上醫學醫療界其實是蠻封閉的社會,基本上我的思想都很傳統。


我當實習醫生時,高醫大有個實習生過勞死,那時大家便開始重視實習醫生的工作環境,開始有些改革,所以我剛好經歷最壞到最好的階段。身處這個醫療環境正在改變的時期,再加上洪仲丘事件時我接觸到一些社運思想後,才有現在的發展。


參加社運讓我覺得,原來我也有這個機會,藉由這些力量把社會議題推出去,是很大的啟發。


念醫學系時看過最有趣的書?

我可以直接跟你說,我覺得那些教科書都很不有趣,畢竟都是很典型的結論,條列式給你看,所以真的很無聊。如果是課外書的話,我也沒有,因為念醫學系壓力已經很大了,根本不會想去看書。


不過我在畢業之後有看到一套覺得蠻有趣的書:《歐洲醫療五百年》,它是在講英國實踐社會福利的歷史,覺得寫得蠻好看的。


是否有一些閱讀怪癖?

我以前很喜歡看漫畫,所以我自己本身也還蠻愛畫畫的,我看的書、病例、病人筆記,我都會畫畫,有意識無意識地都有。念醫學系時我最擅長的就是素描課了,還有一度想當漫畫家的衝動,不過因為我走的是精美路線,沒辦法像漫畫家那樣快速出圖,所以就放棄了哈哈!


2019 年最推薦的書?

就是《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我從去年它在架上時就深深被吸引,買了看了之後覺得非常值得。


書名之所以要取「真確」,是因為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要「求真」。在你生活周遭自己可觸及的東西之外,其他都是要透過別人來告訴你,也就是說你去認識世界的通路,其實是來自來自別人,所以正因為如此,你應該更謹慎,保有自我察覺的精神,才能有更多的思辨。


我覺得我們這一代,如果還有學習能力的話,這種議題性的書就要多看,盡量避免自己被長輩牽著鼻子走。


受訪者

姜冠宇,現為整合醫療科的醫生,喜歡分享自己對臨床、社會議題、甚至國際政治的觀點,透過議題討論,希望能為臺灣社會帶來一些改變。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9-12-08

文章分類 說書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