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個詞來形容閱讀這個行為?
首先是「孤獨的」。閱讀是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過程,不管你讀什麼,旁人都不會感受到你的情緒,所以這是很孤獨、很自己的事情,我非常享受這樣的感覺。
再來是「沉靜的」,因為孤獨,所以沉靜;因為個人,所以可以專注於和自己相處。
第三個是「增廣見聞」,生命時間有限,可以透過閱讀認識許多人事物。
選一本書送給十年後的自己?
吳明益的《複眼人》。以前我很少讀臺灣文學,吳明益開啟我對臺灣的關懷與熱愛,我想送給十年後的自己,藉此檢視自己的初心。《複眼人》很重要的故事精神是,不論本省人、外省人、原住民還是新住民,只要熱愛這塊土地大家都是臺灣人,我們都要懂得「包容」,細心聆聽彼此的背景,才能相互理解,我希望十年後的我還是能作到這件事情。
除了講臺灣,《複眼人》還有探討環保、保育的議題,我也希望十年後的自己能夠繼續關懷這些議題,對環境友善。
選一本書送給十年前的自己?
李屏瑤的《向光植物》。學生時期的我對人際關係很敏感,《向光植物》讓我知道要難過就難過,因為對當時的我而言,同儕就是這麼重要。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很溫暖,所以我想送給十年前那個為人際關係所苦惱的自己。
曾經讀到廢寢忘食的書是?
有三套書,讓我廢寢忘食。
第一套是《後宮甄嬛傳》,我高中時它還在連載,那時為了追新番,每天都會去書局,只要下課就會一直看,兩天內就能看完。這套小說我總共看了三遍。
第二套是《瑯琊榜》,大概是我大學快畢業時出版的,為了胡歌我瘋狂地追電視劇,後來就把小說找來看。那時下班,我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上面,是會沒日沒夜讀得那種沉迷。
第三套是《魔戒》,我很著迷這個故事,想像自己是遠征隊,會把裡面的詩句抄下來,甚至想去學精靈語,很誇張地去鑽研。
影響你買書的第一條件是?
我有一個怪癖,就是喜歡聞書的味道,所以紙的紙質是我買書的第一條件。我特別喜歡再生紙的材質,聞起來不會太刺鼻,視覺上也不會因為太白而刺眼。
如果漂到荒島,只能帶一本書,你會想帶哪一本?
謝哲青的《因為尋找所以看見:一個人的朝聖之旅》。這本書在講作者不得志時,去西班牙「流浪」的故事,一開始會對周邊不熟悉的事物感到新奇,但久了又會麻木,這時反而會將心境轉回自己身上,看到內心的轉折。
這本書不只是工具上,也是心靈上的求生指南,有很多和旅人交流、自我和解的過程,很適合在荒島上的我。分享一段我最喜歡的句子:「刻鏤在灰泥中的足跡,讓身而為人的我們再次確認,行走,不僅是探索世界的基本形式,更是我們感受生命,丈量世界的唯一憑據。」
閱讀如何和人拉近距離?
人與人之間,因為讀過相同的東西,可能會產生類似的價值觀,可以「以文會友」,代表我們有共同的興趣。
我因為在 IG 上作了說書,認識到很多背景和我截然不同的朋友,如果不是因為說書,我可能不會認識他們。
你認為說書是怎麼樣的一個行為?
說書,是我把作者的文字讀進去之後,融入我自己的觀點後再詮釋出來的內容,我覺得這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閱讀、吸收是很簡單的,但是要再講出來卻不容易。
受訪者
Krach,愛書人,在 IG 上經營「Krach 的閱讀清單」(@krachreading),分享各式各樣的書籍與讀後心得,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