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百人說書021】賴奕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其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最喜歡看的小說是?

我最喜歡韋勒貝克的《無愛繁殖》,這是我在當兵時看的書,當時就覺得好看到讓我起雞皮疙瘩,裡頭探討了現代人可以「沒有、不需要」愛或愛人的能力,提出在當代社會這些超脫傳統文化的議題。


故事描述主角在某日突然發現自己失去愛人的能力,所以對他而言情感或與他人的聯繫似乎都不重要了,他便開始問自己,究竟社會在追求什麼?自己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我覺得這影響我去思考其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正是因為意識到這件事,人們才要更加努力的去維繫,因為關係是需要經營的。


我用一個研究人類學的視角,從這本書觀察到現代人與人疏離的這件事,非常令人著迷,這本書也刺激我在做研究時,要更貼近「人在想什麼」,我們常常用文化、社會、民族等特性去評斷、分類「人」,例如:美國人就是怎樣怎樣、菲律賓人就是怎樣怎樣,但這樣卻忽略人本身有的複雜性,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在他行為的背後都是錯綜複雜的過程。


出國旅行會帶哪種書?

我會帶當地作家寫的小說,如果找不到,至少也要帶和當地有相關的小說,例如:如果我要去馬達加斯加,我就可以帶《傷心咖啡店之歌》,不只可以看到主角找尋自我的過程,也可以在旅途中找到想做的事情。


如果漂到荒島,只能帶一本書,你會帶哪一本?

我會帶悲劇小說《事物的核心》,故事從一個在非洲的殖民地官員開始說起。很多時候人的所作所為是良善的,卻又往往會走向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道路。那是一本讓我不斷在思考自己的一本書,或許故事有些痛苦、有點絕望,那可能也會是一本適合一個人在荒島上慢慢咀嚼的書。


在研究之路上遇過最有趣的一本書是?

《Making history : pukapuka and anthropologiacal constructions of knowelege》,這其實是我的碩一的指定讀物,在大洋洲上的 pukapuka 島,知識是透過「實作」傳達的,老人不是告訴年輕人怎麼做,而是做一遍給他看,讓他跟著學。既然如此,那這個地方的歷史要該是如何傳遞?沒有文字化的歷史,又會是怎樣的史觀呢?因為 pukapuka 的生活經驗,他們看到的歷史、認識的世界就會跟我們不一樣。


我覺得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做研究時不能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我們在呈現一個地方的歷史時,總是會把重點擺在如何「再現」,但事實上我們應該重視的是「他們是如何認知這個世界」。後來我還是常常重看這本書,提醒自己在做研究時要時時注意。


2018 年最推薦的一本書是?

去年年底時讀了《The age of globalization:anarchists and the anticolonial imagination》,它討論了在十九世紀後半的菲律賓,是如何醞釀反抗西班牙殖民政府的力量,對我來說很有趣的一點是,它不只是在講一段歷史,甚至探討到這些反抗者是如何接受到無政府主義的觀念,包含他們當時看了什麼書、見了什麼人、遇到什麼事情才促使他們反抗,對我來說要寫這一本書必須要讀很多書、要很有耐心,知識的淵博,仍是我無法想像的。


另外,一般人在討論社會運動時,大多是以國家的角度去切入,但這本書其實告訴我們,社運其實是可以跨越國界的,就像今日的臺灣與香港甚至是其他地方,雖然彼此都是不同國家卻能休戚與共,互相借鏡經驗,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帶來的反省與思考。


最喜歡的寫作空間是哪裡?

當然是要能讓我自在的空間,通常要有廣播或是音樂,因為對我來說,可以邊跟著節奏搖擺、唱歌是很舒服的一件事情。咖啡廳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雖然有別人在,但大家都在專注自己的事,所以不會被注意到。


哪本書是希望自己也能寫的書?

阿潑的《憂鬱的邊界:一段跨越身分與國族的人類學旅程》,這算是類報導文學的作品,作者本身就有受過新聞學與人類學的訓練,她到亞洲的各個國家,特別是在「邊界」旅行,裡面提到界線是人畫的,是人主動去區隔其他人。


我以前就很想要當記者,讀完這本書之後就覺得如果我也能像她這樣旅行,我也會想寫這樣的書。


 
受訪者
賴奕諭,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人類系博士生,是時常被誤認為菲律賓人的菲律賓研究者。長期關注菲律賓左派政治、社會文化、原住民與世界南島語族等議題。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9-08-10

文章分類 說書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