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百人說書067】老師林晉緯:「看」書和「讀」書最大的不同在於是否有思考

最近在看什麼書?

陳志恆的《擁抱刺蝟孩子》,他是現職心理師,也曾是一名老師,我是在學校書展上購買的書,這是一本從諮商師的角度去釐清孩子對老師、長輩有敵意如刺蝟般現象的書,看完之後真的覺得心有戚戚焉啊!


我現在是九年級的導師,不只我自己和學生會有摩擦,也會看見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摩擦,而《擁抱刺蝟孩子》這本書根據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理論與經驗,提供許多實務方式,讓讀者可以檢視自己與孩子/學生的互動經驗。我自己看完之後,也把這本書分享給家長們看,有些家長看完之後很真切地和我分享,自己從閱讀的過程當中看到親子互動出現問題的癥結點。


總體來說,《擁抱刺蝟孩子》幫助我們釐清問題,也提醒我們可以調整的地方。


會推薦書給學生看嗎?

我會避免太過於熱情地推薦某些書,好像我在把我的立場、價值觀直接帶給學生,怕他們會以為只要我推薦的就是好書,不推薦的就是壞書,這種二分法很危險,所以我頂多分享自己的讀書經驗,跟學生說有興趣可以找來閱讀。


我曾經遇到一個很喜歡心理學的學生,是那種志向非常清楚的孩子,我就借他我自己也很喜歡的作者—歐文.亞隆的《一日浮生: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這是短篇故事集,探討心靈醫生和病患之間的互動。此外,我也借給這位學生《被討厭的勇氣》,當這名同學看完把書還我的時候,裡頭夾了一張滿滿的讀書心得、省思後手稿,我當下覺得真的很感動,這對老師來說是很大的回饋啊!


聊聊閱讀這個行為?

「看」書和「讀」書最大的不同在於思考程度,「讀」書需要去了解作者在談什麼、他怎麼談、他得到什麼答案、而我是否接受這個觀點、有沒有延伸出其他問題?所以,閱讀就是在訓練、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從閱讀的內容中萃取出的精華,則能進一步培養自己的世界觀。


閱讀其實就是思考的歷程,不論是書還是影片,甚至是聽別人講話、聊天,也都是一種閱讀,只要能夠促進思考的過程,我認為廣義來說都可以稱之為閱讀。


你是如何培養閱讀習慣?

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我閱讀,也沒有人告訴我閱讀有什麼意義,我幾乎只看課本、參考書而已。真正開始看課外書是大三開始的,而培養閱讀的習慣則是在大四要準備考研的時候。


那時我看了馬克思的《資本論》, 非常硬的一本書,但卻很著迷,因為馬克思分析工業革命的內容實在太有趣了,所以我就去外系修社會學的課程,也看了很多社會科學相關的書籍,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重大轉機,找到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領域,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特別喜歡看書,因為我知道我喜歡什麼,所以會去找書來看,如果覺得不足就繼續看。


有沒有閱讀的怪癖?

我看書的時候一定要在上面寫字,可能是亂七八糟的話,所以我不適合借書,都要去買來讀。


有喜歡看的漫畫嗎?

我看得很少,國高中只看過《黑貓》、《火影忍者》、《海賊王》 、伊藤潤二的恐怖故事集。我覺得看漫畫也是閱讀,我也支持學生看合適的漫畫,像是日本有許多漫畫,經常在討論青春、成長這類的熱血話題,像是《火影忍者》裡沒有忍術天賦的小李,他常講「努力是不會背叛人的」。當然,若只有愚勇的努力,在現實生活當中是不夠的,但在社會走跳真的很不容易嘛!總是需要這些天真熱血的鼓舞!


選一本書送給十年後的自己?

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這是作者自己的回憶錄,他是一個非常努力,最終得到自己心中理想工作的人,我覺得這和自己的生命經驗有些相似的地方。目前這本書我只看到一半,我看到跟他那時同樣的年紀時我就停了,因為我還沒辦法想像自己往後的生活,會有甚麼感受或經驗。或許十年後的我,再繼續往下讀,應該會更有共感吧!


作者在談到自己年輕時一些自卑的時刻,常取決於別人的評價,但其實「成為更好的人」是一種很大的壓力,這本書讓我知道其實不夠好也可以,成為自己遠比成為更好的人來得有意義。總之,我很喜歡這本回憶錄的內容,相信十年後讀起來也是一樣溫暖。

 

 
受訪者
林晉緯,海山高中國中部地理科教師。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20-03-22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