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書的動力是什麼?
很多人在面對這問題會搬出很多大道理,其實我還蠻羨慕的XD我喜歡讀書,其實就是因為從文字的描寫,我就能一筆一筆的在腦海中勾勒出畫面。比如說杜甫這一段:「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
十個音節,就能完美描寫一幅畫面。
我在國中讀到這一段,當場被感動到一塌糊塗。所以我覺得被文字感動才應該是讀書的最大動力,現在有很多人都會為了要增加國際觀、國際視野而去看書,這其實也不錯,只是對我來說,這不該是讀書的唯一動力,真正讓我想要拿起書來看的,就是那會感動我的、那純粹的文字罷了。
改變你人生的一本書?
應該是《陳寅恪與傅斯年》。我從以前就很崇拜傅斯年啊,一直很想要叫他一聲校長,所以超想進台大歷史的,可是數學分數不夠⋯⋯為什麼念歷史還要看數學啊!
雖然我大學考不上台大,但後來我到德國念碩士,也能叫傅斯年一聲學長了。就是在那時候我看了《陳寅恪與傅斯年》這本書。陳寅恪與傅斯年這些民國初年的學者們,真的很厲害欸,他們什麼都會,廣讀一切,不會因為念歷史就只看歷史的書。他們在德國留學時可以泡在圖書館一整天,想看什麼就看什麼,沒有限制,他們看書的原因就是因為想看而已,就這麼簡單。我那時候就覺得,因為想看而看的看書,才是看書的真正目的。
什麼書影響了你的寫作?
《藍色大門》是我很喜歡的書(我知道他有拍成電影,但我說的是書。),從它的文字彷彿就能看到台北街頭。這本書我至少已經看了三、四十遍了!
我有個建議,如果你想要練文筆,那就挑本自己喜歡的文風的書,然後日日夜夜的看,養成你自己的文筆。除了《藍色大門》外,還有另外一本是《巴黎的憂鬱》,是法國的小說,這本書也善於描述畫面,也算是奠定我文風的一本書。
不看什麼樣的書?
我不怎麼看哲學的書,雖然有嘗試過,但很快就會失敗然後放棄了,呵呵。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我覺得哲學家發表的文章、內容,其實都只是寫給自己、回答自己的東西,他們思考一個問題之後的解答,然後把他思考的脈絡寫下來,那其實已經不是最完整的東西了,然後讀者再去看,其實也只是吸收他思考過後的殘渣,我幹嘛要去看別人的渣渣, 我覺得哲學這種東西是要自己去悟出來的啦,所以我不怎麼看哲學的書。
你覺得為什麼人要讀歷史呢?
有很多人問:「歷史無法重演,讀這要幹嘛?」但後來我發現讀歷史要讀的不是別人的成功,而是別人的失敗。
什麼意思呢?原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面對到一些自己無能為力的事:詭局多變的人際關係、親戚朋友的攀比炫耀、甚至是生離死別。面對這一切的人生難題,漂亮的衣服無法拯救你、美味的食物也無法拯救你。但在展卷閱覽歷史時,你卻發現原來過去有這麼多王侯將相,竟然和你有一樣、甚至更嚴重更慘烈的困境。
看完他們失敗的經歷,你會很神奇地從中獲得力量,你突然覺得自己的挫折一點也不算什麼,甚至可以學到他如何從困境中站起,舉例來說:別人的不幸嘗起來有蜂蜜的味道嘛!(賊笑)看到歷史上那些恐怖的戰爭、死傷,雖然會很同情他們的遭遇但也能學到面對失敗的勇氣,別人我不知道,但我覺得這就是我讀歷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