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百人說書071】旅美臺裔人Michelle Lin:美國美國,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美國

收藏

能否介紹一下新書《人家有傘,我有美國》?

小時候每次聽到那些「ABC」或是從「美國」回來的,都會覺得他們好像很高級,很不愁吃穿,覺得他們生活是過很好的,有這種極度「美化」的印象。但是,當你真的生活在這裡時會覺得,其實美國人,也是人。


人家有傘,我有美國》並不是一本解釋疑慮的書,也不是文化差異的答案,而是分享經驗的書,裡頭有很多我在日常生活得到的感觸,經過我用臺灣思考邏輯解釋後的想法。


為什麼會撰寫這本書?

我本身有在經營粉專「Michelle is good」,平常會分享在美國生活中的小事。


有一次,我寫了我女兒上幼稚園的故事,那時有一門課叫作「show and tell」,讓孩子們帶東西到課堂上分享,不論是玩具、故事書、甚至是牙刷,都可以並沒有限制。在課堂間,全部人會坐成一個小圈圈,每個人輪流分享關於這個小東西的故事。


其實這樣的課程在美國非常普遍,可以培養孩子互動、聆聽、發問,小一點的就是像這樣分享會,長大一點後課程就會進化,可以看成是報告的一種。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人很會講話、自在大方而不容易害臊,因為從這些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就可以理解他們是怎麼「掌控話語權」的。


總之,這則故事受到很多讀者的回響,後來就收到時報出版社的邀請,希望能以我現在的生活環境所得到的感觸,寫成一本書。因為我並沒有移民很久,所以算是很容易感覺台美之間的文化差異,也可以說是能夠從臺灣人的角度出發,所以《人家有傘,我有美國》這本書可以引起很多共鳴的!


當初為何決定移民美國?

來美國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念一所很好的研究所,而我覺得最好的學校都在美國,所以決定來這裡。


我大學是交大機工的,雖然是理工科,但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庸才,所以在選擇學校上,我想找一所科系沒有分那麼細的學校,而美國也確實在分類上沒有那麼僵硬,最後就到史丹佛大學念管理科學。


至於為什麼要移民,最大的原因是認識老公啦,我老公是小留學生,一個人來美國念寄宿學校,長久以來很接受、習慣美國文化和生活方式,所以我們目前選擇在美國生活,遙遠的未來還是計劃返台照顧父母。


第一次受到臺美文化衝擊的經驗是?

念研究所的時候,和真的很道地的美國人一起做小組報告,真的可以感覺到臺灣人的害羞和客氣。


有一次我們因為做功課做到很晚,就去其中一個同學的宿舍,那種電影很常出現的兄弟會宿舍。那時我們一進那個房子,同學就指著廚房說:「想吃什麼就拿。」這句話在臺灣人耳裡,可能會覺得只是主人在客套,但對美國人來說,他就真的是要你吃,而且是可以把廚房吃垮的那種。


讓我覺得好笑的是,那時同學來問我要不要吃的時,我明明很餓卻都客氣的說不用,後來看到大家吃得很開心我又很尷尬,因為我明明超想吃,卻因為前面講過的話而不敢伸手……


臺美閱讀環境上有什麼差異呢?

我覺得超級不一樣!臺灣人好像都把「看書」、「閱讀」這件事看得很神聖,而且大人們也會幫書貼標籤,有分好書、閒書、壞書。但美國人則是把它當成一種娛樂,是很輕鬆的事情,而且他們很鼓勵「閱讀」這個行為。


我每次去咖啡廳晃都會看到有人在看書,不管他們是看小說,還是很硬的書都有,也可以發現其實閱讀這件事是很融入美國人的生活。


會和孩子一起看什麼書?

美國的借書證,一次可以借 100 本書,所以我們家一直維持著 60-70 本的書量,算是很龐大的閱讀量。


通常我們會到家附近的圖書館借書,我自己會在新書區挑一些,然後讓孩子們挑他們自己想看的,而且只要是他們挑到的、曾經讀過或是喜歡的書,我會一口氣把這個作者寫的所有書都借回來。至於類型我是沒有特別設限,只要他們有興趣,或是我有興趣,我們都會一起看。


有沒有一本書影響妳想要「遊歷」的志向?

鮑佳欣的「英文小魔女」系列,她在我國中時是很有名的臺灣哈佛學生。那時候我心裡的想法就是:「原來從臺灣出發,也是有機會可以念到哈佛的。」總之她的書影響我很深,也讓我萌生想要出走的志向。

 

受訪者簡介

Michelle Lin
畢業於史丹佛大學管理科學碩士、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從幼兒園到大學都在新竹市度過,是個標準的乖乖牌小鎮姑娘,因此向星星許願,希望長大之後能夠多方遊歷、威震四方。周遊美國各大城市過程,為了順利生活下來,收拾起來自新竹的羞澀,模仿美國人一副走到哪都過得很好的模樣,建築起美國式的生存力。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20-04-18

文章分類 說書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