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百人說書055】說書人雨城:閱讀各式各樣的故事能讓我們保有同理心

學生時期最喜歡的一本書是?

大學時看了柴的《集體心碎日記》,作者本身是位女同志,這本書記錄的是她去美國求學的經歷。故事的前半段,柴一直處於找不到身份認同、又無法長期維繫情感關係的寂寞之中。後來因為自身的酷兒與亞裔身份,她開始參與一些關注相關社會議題的團體,像是國族、性別、同志運動等等,漸漸地她發現原來這樣的「集體參與」,可以改變寂寞的困境。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之處,在於我從作者身上看見「連結」的可能性。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未必主流的屬性,但透過對議題的集體參與,我們不只可以從中找到歸屬感,這些參與最終更可能回頭改變、最初讓我們感到格格不入的大環境。我覺得《集體心碎日記》的價值就在這裡,讓人看到療癒與希望的可能。


重複看最多次的書是哪一本?

村上春樹的《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是高三,當時讀完覺得一頭霧水,怎麼會沒有結局呢?我還傻傻地跑去檢查那本書是不是有缺頁,總之,那時我處在一個看不懂的階段。


後來大一的時候,我讀了伊格言的文學評論集《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裡面有《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分析,他的觀點引領我回頭讀這本書,並慢慢長出自己的觀點。對我來說,平凡的男主角就像我們普通人的代表,想要成家立業順順地過完一生。但儘管得到了世俗認定幸福的一切,我們的一生中還是會有讓你無比渴望、卻永遠得不到的事物──就像小說中幻影一般的女主角。


而這只是我個人的詮釋;但我覺得也是因為小說本身有很多詮釋的角度,才讓它值得一讀再讀吧。


如果漂到荒島,只能帶一本書,你會帶哪一本?

麥卡錫的《長路》,主角是一對在末日後倖存的父子,我想這和漂到荒島後的生活很像吧,我白天要忙著收集物資,到了晚上才有時間看書,但又因為要靠著微弱的營火光才能看,所以不能看太長篇的書。


《長路》是一本我隨時拿起來就能看的書,故事描述在文明毀滅、世界已經不會向前的時候,這對父子只能漫無目的的活下去,這時候反過來會去思考生命的本質,所以不一定是很絕望的,是重新去理解萬物的生存意義。


如何形容閱讀?

人的一生有限,但透過閱讀你可以了解其他人的人生故事,讓你看到不同的生命樣貌,認識到生命本質上的多元性。而一旦有了這樣的認知,你比較不會輕易地去批判陌生的人、事、物,不會輕率地在不瞭解的情況裡下判斷。


如何透過閱讀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

一般人對閱讀的想像,可能會是「這是一個人做的事情」,但如果人與人之間,因為看過同一本書,其實是可以拉近距離的。


我在 IG 上分享讀書心得,有讀者會因為我的推薦去看這本書,也有讀者會分享他們看完的觀點,這都是「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也是我成就感的來源。


有沒有什麼閱讀怪癖?

讀理論類、思想類的書時,我通常需要做筆記,所以我都會用3M的標籤紙黏在書上,但我因為一次都看不只一本書,但又常常忘了帶標籤紙,導致我就一直買,買到我標籤紙超多......


如果可以,你想參觀誰的書房?

我想去參觀村上春樹的書房,就我對他的了解,他讀過很多對他作品有啟發性的歐美小說,而且也是因為他的推薦,那些書才會被引進日本,所以我想要看是哪些書影響他創作。而村上做為一個很強調規律作息的創作者,他的工作環境也讓人好奇。我很想看看他是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寫下那些膾炙人口的作品。


受訪者

雨城,愛書人,在 IG上經營「雨城說書 @rc46」,分享各式各樣的書籍與讀後心得。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9-12-15

文章分類 說書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