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對於你寫作之路有何影響?
讀建中的時候加入校刊社,那時學長們都會開大批的書單,我就是在那個時候才開始比較有體系地接觸文藝,其實說起來也沒有太自然而然啦。
我還記得那個時候看了羅智成的〈光之書〉,第一次被震撼到,原來現代詩可以這麼厲害!〈光之書〉的內容主要是在談誕生、與世界連結,開頭就把「出生」這件事情寫得讓人很有感官衝擊,原來詩也可以有這麼豐富意象的技巧,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最喜歡的作家?
我沒有什麼「最」喜歡的作者,但最近在看小說家張亦絢的作品,應該可以用她來回答這一題。我覺得她非常厲害聰明,所以我自己還蠻喜歡的,不過通常睡前不能看她的書啦,因為會一直想要往下翻,就沒辦法好好睡覺。
在出版社工作的收穫?
對我來說每本書都是平等的,沒有什麼書是沒價值的。身為主編除了要訓練自己想像書的樣貌之外,還要去想像讀者會是什麼人,出版社考量的是要如何把書送到適合的人手中。
對國文課選讀的文學有什麼看法?
很多現代文學的篇章,雖然現在我們看會覺得寫得很粗淺,但編課綱的人所選用的內容,其實對那個時代是有歷史意義的,像是胡適、徐志摩這些人在民國初年的時候,提倡所謂現代的語言,要寫現代的詩、現代的文學,在文學史的面相上這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也代表了歷史的轉折,但是,把這樣的內容放在國中的教材,國中生其實也很難理解,而大多數的老師也教不了太多。
我認為國文課並沒有教會我們閱讀的方法,大部分國文老師也只會叫我們死背,但其實文本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讓學生讀出文本背後的東西,這才是我理想中的國文課。
文學是想像的共同體,文學力量就是可以讓讀者創造出共同記憶,可是當我們回想起國文課本的文章時,大概就是〈雅量〉、〈背影〉等等,這樣的內容變成我們的共同記憶,其實是有點可惜的,因為其實有更多更深刻的文學,值得成為我們的共同記憶,我覺得這是國文課本該有的使命感。
如何用閱讀改變世界?
閱讀是非常孤獨的行為,是不能跟別人一起做的行為,一個人手上拿的那一本書,只能那一個人看而已。
但同時,閱讀也是很奇妙的行為,在讀到某些段落時 好像能跟別人心靈相通,靠這種深層的想像力,然後我們就會開發出共同方向、目標,一起往那裡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