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百人說書080】香港的臺灣學生蔡霖東:哲學並非虛無縹緲,而是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的。

影響你人生重大的書是?

讓我開始對社會科學、人文知識開始感到興趣的是《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這本書,過去我是數理背景的,很多觀念可能是比較絕對的非黑即白,但是這本書給我不一樣的想法,像是人與人之所以會不平等,其實有很多背景因素造成的。


像是「李約瑟之謎」的討論,以前的我可能從來不會去思考為什麼中國的科學曾經走在世界的前面,後來卻完全沒西方比過去,這些問題意識,讓我開始對經濟史有些認識。後來,在讀了《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後,我下定決心要讀經濟系,想去了解過去與現在的不平等制度。


不過,說了這麼多,真正影響我最深的書是奧里略的《沉思錄》,它讓我在「非常資本主義」的香港,有很多不一樣的思考,也讓進一步了解哲學。


最喜歡的哲學家?

最喜歡的就是羅馬皇帝奧里略,他不是一位「專職」的哲學家,但他卻是一位真正把哲學運用在生活的「實踐家」,我覺得這非常令人佩服。


柏拉圖曾提出「哲學家皇帝」的理論,讓見過真理之光的人去當國王,那麼國家就能成為理想國,而奧里略就是如此,我認為他最吸引人的,或是最有反差的地方在於,奧里略一生都在打仗,也面對過瘟疫,但即便經歷過這麼多事情的他,心境依然靠著哲學思想而達到平穩,這真的是一個很高的境界。


現代人常常對哲學有些鄙視,認為那些時讀完理論就對生活沒有用處的學門,所以很多人就會覺得哲學很虛很玄,但其實哲學是很貼近生活的。


最想穿越的時代是?

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我都想穿越回去 1910-1920 年代之間。


西方的話,是歐洲的奧匈帝國,在爆發一戰前,他們都還是過著很貴族的生活,能夠專注於追求知識,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壓榨了下面的廣大農民,想想好像也沒那麼好。


東方的話,是中國的五四運動時期,我很欽佩那時候的學者,出生在傳統中國,但又開始接收新思想的刺激,每個學派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像是胡適主張中西並重、魯迅主張直接打倒舊中國,看兩位博大精深但主張不同的學者們互相交流,感覺還蠻過癮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我覺得以我們現代人來說,其實已經接受西方思想很久了,對於真正的孔孟思想其實都覺得很遙遠,但 1910 年代的中國不是,他們正在經歷思想的轉換,其實是一個很特別的過程,我也很好奇當時的人是如何適應的,所以想穿越回去看看。


覺得小說改編成電影很爛的作品是?

《一級玩家》,其實他也不是改編的爛,電影是好看的,但完全失去小說給人的感覺,兩者傳達的東西不一樣。小說就真的是寫給宅男看的,你不需要變成英雄,但電影找了一個帥哥演還把它英雄化,完全失去原本的味道。


要說改編的好的話,我覺得《傲慢與偏見》就做得不錯,但是它又因為太過忠實於原著所以看得時候總是覺得好像還不如直接會去看小說就好了。


真正讓我覺得很喜歡的改編作品是《魔戒》,電影不只把小說的精隨拍出來,還在電影可以好好發揮的地方弄得淋漓盡致,像是小說的戰場就寫得很普通,可是電影可以用畫面、特效、音效來打造戰場,就讓人覺得看得很過癮!


始終看不完的書是?

《湖濱散記》,作者梭羅也是我很喜歡的哲學「實踐者」,但我是直接看英文的,所以看得就比中文的還要慢一些。再者,因為作者是十九世紀的人,所以很多英文單字、用詞都比較艱澀,或是現在根本不會用的,所以我真的看很久。最後是因為我自己本身對大自然比較沒有那麼豐沛的情感,所以就比較無感一點。


你認為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書作為傳遞媒介一定有存在的意義,只不過在現代會面臨讀者沒耐心看長篇的問題,不過,即便現在很流行網路文章,我認為書還是有不可取代的地方,那就是有完整的論述,那是書的篇幅才能做到的事情,有完整的論述,和整個思考脈絡的過程,才能真正改變讀者。


受訪者

蔡霖東,臺北人,就讀香港科技大學三年級,現為故事 StoryStudio 與關鍵評論網作家。

文章資訊
受訪者 蔡霖東
刊登日期 2020-08-08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