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人人話經典】及時雨宋江:誤入水滸的三國謀士,被金聖歎深深厭惡的好漢領袖

2020-07-03

說到《水滸傳》,就不能不提人見人愛、名滿天下的宋江,作為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首領,宋江一直都是相當正面的形象,無論在小說內外都深受景仰。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粉的地方就有黑粉,備受愛戴的宋江也不例外。


那宋江的頭號黑粉是誰呢?在我看來,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金聖歎(1608-1661)當之無愧。


俗語說:「粉到深處自然黑」,金聖歎對《水滸傳》有多少愛,對宋江就有多少恨。眾所皆知,《水滸傳》乃金聖歎鍾愛的「六才子書」之一,今天廣為流傳的七十回本《水滸傳》,正是他刪定後的結果。


有趣的是,這位意見很多的讀者,雖然對《水滸傳》作者的小說筆法和文字功力有極高的評價,對武松、李逵、林沖等人的俠義精神也相當神往,唯獨對宋江深惡痛絕。金聖歎認為,宋江表面上展現出來的忠義和善,全都是欺世盜名的手段;在仁人孝子的形象底下,宋江其實是個擅用權謀、奸巧狡詐之人


對於閱讀《水滸傳》中有關宋江段落的心路歷程,金聖歎如此描述:「驟讀之而全好,再讀之而好劣相半,又再讀之則好不勝劣,又卒讀之而全劣無好矣」。這樣一種從全好到全壞的心境轉折,反映了金聖歎對宋江複雜又特殊的情感。


然而,金聖歎對宋江的厭惡,實在過於瘋狂,甚至到了不惜刪改作品的程度。本來《水滸傳》的結局是梁山泊群雄在宋江的帶領下,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曾經的綠林好漢,成為征戰異族、報效國家的沙場英雄。本來是盡忠報國的大結局,金聖歎卻在第七十回將《水滸傳》腰斬,使得宋江的地位由勸服群賊的功臣,一變為盜賊集團的首領。


誠如臺大中文系教授郭玉雯所言,你金聖歎刪掉七十回後對宋江有利的內容,再來批評其人不忠不義、作亂犯上,豈不對宋江太不公平?


但金聖歎畢竟是將《水滸傳》中的宋江 cut,重刷了至少四遍的頭號宋黑,他對宋江的批評,倒也不是全無道理。


宋江是一位擅用權謀之人嗎?坦白說,是的。


宋江的機關算盡尤其表現在他收服敵人的高超手段上,以全本第三十四回的秦明為例。身為青州指揮司統制的秦明,因性格急躁,而有「霹靂火」的外號。第三十四回中,為解救同袍黃信之危,秦明前去攻打清風山上由宋江領導的一批強盜(宋江此時尚未在梁山定居)。惡戰一場後,秦明全軍覆沒,被擄至山寨。令人意外的是,宋江決定釋放秦明。


然而,當秦明回到山下,先是發現青州城外的村莊已被洗劫一空,男女老少的屍首不計其數;當他想要進城時,竟被站在城牆上的知府,指控他已經加入賊寇一夥,城外遇劫的村莊,便是他幹的好事。受到誣陷、無處可去的秦明,只好重返山寨,才發現一切都是宋江的陰謀。


原來前一天晚上,宋江派人喬裝成秦明的兵團,犯下屠村的滔天大罪,為的正是讓秦明加入己方。無可奈何下,秦明只能落草為寇,成為宋江山賊團的一份子。水滸一百零八條好漢,像秦明這般被宋江用計「逼上梁山」的,其實為數不少。


可以說,宋江乃《水滸傳》中最為複雜的角色。俗言道:「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說的是血氣方剛的青少年,若讀多了《水滸傳》中兄弟之間我罩你、你罩我、大家罩來罩去的故事,容易養成只講義氣、不問是非的偏差性格;老年人則由於人生歷練豐富,往往沉迷於《三國演義》中勾心鬥角的陰謀算計,對心理健康有害。若暫且接受這個過於簡化的對比,那長於權謀的宋江,就是不小心跑錯棚,誤入《水滸傳》中的三國人物。


然而,《水滸傳》的義氣與《三國演義》的權謀,究竟在什麼意義上,是彼此對立的呢?


與其說義氣是為了兄弟,權謀是為了自己,我認為義氣和謀權更像是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其間的差異是「手段」和「目的」是否緊密相連。水滸式的義氣,認為手段即目的。舉例來說,若目的是為兄弟報仇,那手段就是殺了仇家;若目的是伸張正義,那手段便是除掉不義之人。在這樣一種太過美好的世界中,手段和目的相輔相成,兩者之間天衣無縫。相反地,三國式的權謀,則承認為達目的,有時候必須得耍耍手段,走一條迂迴曲折的路。


於是,作為《水滸傳》中的三國人物,宋江的存在,讓這部小說有了不只是義氣的深度。


再以秦明的故事為例。在上山為寇、下山為官,遠征異族後,秦明光榮地戰死,在宋江的提議下,追封為「忠武郎」。試想:如果宋江不耍權謀,直球對決,一開始就告訴還只是地方將領的秦明說,只要你跟我走上一遭,中間要經歷家人死亡、落草為寇、兄弟四散、戰死沙場,但我最後會帶給你一個完滿的結局。若你是秦明,願不願意相信宋江?


放大到整部《水滸傳》來看,若說歸順朝廷、為國捐驅是最終目的,手段卻包含了用權謀將好漢拐騙上山、用詐術奪得領導大位,殺人放火、打家劫舍,甚至是與朝廷為敵(要先讓官兵打不過你,才有招安的機會),你還願不願意相信領導這一切的宋江,是一位忠孝之人?


無論如何,金聖歎是不信的。但宋江的姓氏,以及他在整本小說中作為天選之人的至尊地位,證明了忠孝解讀的可能性:忠於「宋」江,便是忠於「宋」朝。上梁山,最終是為了下梁山。


也就是說,若我們拋開金聖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原先就不僅是稱兄道弟和打打殺殺的鬧劇,而是一場充滿矛盾的思考之旅,叩問著種種複雜難解的問題:義氣是否有可能為權謀所用?為了最後的成功,手段能偏離目的到什麼地步?


套句 Peter Su 的至理名言:「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如果這世界講義氣就能天下太平,誰還願意耍權謀。宋江的陰謀陽謀、明說暗奪,源於他在水滸亂世中,下著一盤很大的棋。

 

(本文作者為臺大中文系碩士生)

 

同場加映:學霸陪你讀《水滸傳》



北宋末年,民亂四起,官場的腐敗導致了社會動盪,恐懼、不甘、憤懣烙印在每個人的瞳孔中,這個無序的世界,只能靠自己拯救。


本月「人人話經典」的專文,將帶著大家進到《水滸傳》的世界,感受林沖退無可退、逼上梁山的心路歷程、體會宋江在亂世中用控制人心的權謀之術、品嘗孫二娘賣人肉包子背後反映的女性哀愁。


施耐庵寫下《水滸傳》,眾生百態栩栩呈現,每個人的故事各有能細細品味之處,不同的角色際遇,也鏡射出不同的觀點,水滸一百零八條好漢,你又最想讀誰的故事呢?

參考資料
  1. 郭玉雯,〈《水滸傳》之構成與金聖嘆的詮釋──以宋江為核心〉,《漢學研究》第 23 卷第 1 期(2005 年 6 月),頁 227-260。
文章資訊
作者 吳政霆
刊登專欄 人人話經典
刊登日期 2020-07-03

文章分類 說書
標籤 中國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