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透過歌川廣重筆下的風景浮世繪,體驗江戶時期的旅遊風氣──《跟著浮世繪去旅行》

2021-04-18
歌川廣重繪,陳幼雯譯,浮世繪編輯小組編,《跟著浮世繪去旅行:與歌川廣重探訪江戶日本絕景》,大塊文化,2021。

眾所周知,浮世繪不但在近代日本美術史佔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對西方現代藝術史所帶來的影響力更是超乎日本人的想像。印象派大師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於 19 世紀末普法戰爭期間因為避難荷蘭,看到了日本的浮世繪版畫,其畫作風格從此深受影響,色彩變得更加鮮明艷麗。另外一位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 1853-1980),其知名的作品如〈雨中的橋〉(1887)、〈唐吉老爹〉(1887-1888)都可以看到浮世繪的影子。


不只如此,浮世繪除了對西方美術史產生巨大的革新與影響外,此視覺藝術在 17、18 世紀的日本,更扮演著與庶民生活和旅遊風俗息息相關的角色。


浮世繪誕生於 17 世紀上半葉的江戶(今日東京)。不同於過去的藝術多是為京都的皇室或武家服務,浮世繪這種極為大眾化的木刻版畫一開始所描繪的對象就是以吉原青樓歌舞伎等庶民為主的美人畫或役者畫。18 世紀末,浮世繪開始出現以風景為主的傾向。風景浮世繪的興起與繁榮,不但與江戶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更與當時旺盛的旅遊風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參勤交代」體制與旅遊文化

1603 年,德川幕府在江戶設立政權中心,開始了長達 265 年的幕府統治,這對日後日本的城市文化、旅遊發展和藝術文化等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為了保證政治和經濟上的完全統治,德川幕府維持了五條幹線的道路,即東海道、中山道(又稱木曾海道)、甲州大道、日光大道和奧州大道,每條都經過各藩國的重要城鎮。德川家康(1543-1616)於慶長五年(1600年)的「關原之戰」取得霸權之後,江戶便開始出現參勤大名。


元和元年(1615年)發生「大坂之役」(即大坂夏之陣)之後,江戶幕府為了加強對藩國的控制,更加確立了「參勤交代」體制。「參勤交代」體制確立後,各地大名必須每隔一年的四月到江戶參勤,此制度促使政府建立了廣闊的交通網,將江戶、京都和大阪三大城市與地方城鎮連接起來。


17 世紀末葉,江戶已發展成擁有近百萬人口的大消費都市,自從與京都及大阪擴大經濟流通後,來往於東海道、木曾海道等的商人或商品流動不絕於途。交通量的擴大使得一般庶民都能獲得有關各地名勝或名產的資訊,江戶時期(1603-1867)的城市、旅遊文化與藝術發展也因此大放異彩。以上種種,都促進了名勝導覧書與風景浮世繪的蓬勃發展,作為浮世風景畫大前輩的葛飾北齋(1760-1849),就是開始以街道風景為題材。


為了配合當時日本內地旅遊業的發展,北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樣貌為題材,畫了《富嶽三十六景》一系列的風景圖,因而遠近馳名。《富嶽三十六景》是描繪由關東各地從不同面向遠眺富士山時所看到的景色,其包括表富士 36 圖和裡富士 10 圖,除了看到各種角度的富士山之外,畫中更可一窺當時的庶民生活景況。在此風潮下,北齋的畫作激發了其他畫家把風景畫題材更進一步地發揚光大,歌川廣重(1797-1858)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崛起。


歌川廣重與風景浮世繪

安藤廣重於寬政九年(1797 年),出生於江戶一個消防員家庭,幼名德太郎。他何時投入浮世繪畫師歌川豊廣(1773-1830)的門下習畫,並不清楚,但就目前史料所知,他在 1812 年(約15歲)時開始使用「歌川」的姓,並更名為「歌川廣重」。一開始時他也畫美人畫和役者繪,後因其在 1829-30 年間創作之《東都名所》系列的啟發,開始對風景畫有了深刻的領悟。值得一提的是,在《東都名所》系列創作期間,廣重就已經大量使用當時剛進口不久的普魯士藍顏料。


除了《東都名所》系列外,歌川廣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東海道五拾三次》系列(1833年)、《六十余州名所圖繪》(1853-1856年)和《名所江戶百景》(1856-1858年)。


廣重在天保三年(1832年)36 歲的夏天,加入德川幕府於農曆八月一日獻駿馬給朝廷的行列,從東海道到京都旅行。當時從江戶到京都一般的旅程只需要 15 天即可以走完,由於廣重往返東海道是在陽曆九月左右,不會實際看到街道四季變化的情景,由此可知,該系列的許多圖像(如〈蒲原〉)都是廣重創造與想像出來的。廣重《東海道五拾三次》旅途中的風物和風景、以及旅人的情形等均細膩地描繪出,讓觀者宛如身置其境。其從出發地到終點,將街道的所有景觀作為題材,描繪出一系列獨創性的內容,遑論歐洲,在世界上也是史無前例。


《名所江戶百景》是歌川廣重在安政三年(1856 年)到安政五年(1858 年)之間所創作的作品,分春夏秋冬四部,四季分明。由於日本人喜愛季節獨特美感的感受性,廣重此重視季節感和旅情的描繪方式深深吸引了大眾的心。另外,如前所述,此系列裡的〈龜戶梅屋舖〉(春)、〈龜戶天神境內〉(夏)、〈大橋驟雨〉(夏)等作品,在 19 世紀中葉除了在歐洲藝壇得到喝采並造成影響外,更掀起了一股和風熱潮及對日本所屬的審美崇拜,即所謂的日本主義(Japonisme)。


不同於《東海道五拾三次》和《名所江戶百景》曾多次被翻譯、介紹與出版,臺灣讀者對於《六十余州名所圖繪》相對地較為陌生,也因此大塊文化此書的出版別具意義。18 世紀中期錦繪(多色套印)的出現,更加推動了江戶藝術的發展。被人們稱為「東方首都」的江戶當時是京都和大阪人夢寐以求的旅遊標地,而漫遊古都或商都的京都與大阪則是江戶庶民的夢想。江戶時期,一般庶民最常見的旅遊形式就是到聞名的寺院或神社巡禮,或是假借參拜之名的團體觀光旅行。


自 2020 年開春至今,全世界至今都還籠罩在新冠肺炎(Covid-19)的陰霾裡,出國旅行成了人們遙不可及的夢想。在這後疫情時代,廣重所描繪江戶的淺草寺(參見 P.57)或尾張的天王祭(參見 P.41),都讓我們看到人們是如何透過心靈的寄託與儀式的進行,來祈求平安健康。透過京都嵐山渡月橋邊的櫻花(參見 P.23)和伊豆修善寺的溫泉(參見 P.51),也讓我們躁動的靈魂學習安靜下來,欣賞大自然的美並洗滌心靈。透過這些充滿創意與繽紛的作品,讓我們跟著歌川廣重一起神遊,探索浮世繪之美與尋找另一塊心中的桃花源吧!


山城 嵐山 渡月橋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江戶 淺草市 ©National Diet Library
 

(本文作者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本書收錄自大塊文化《跟著浮世繪去旅行:與歌川廣重探訪江戶日本絕景》
本書收錄之《六十余州名所圖會》為浮世繪名家歌川廣重晚年的代表作,出版於 1853-1856 年間,以日本著名的觀光名勝為題,創作共 69 幅風景浮世繪(1幅為目錄),記錄了令人驚歎的壯麗絕景、讓人醉心的四季景致,細膩刻畫了當地的生活風景、民間信仰。 在江戶時代旅遊風氣興盛之初,這些風景浮世繪就如同觀光手冊般,不僅告訴人們哪裡有美景值得一看,市井小民也藉由這些作品滿足對旅遊的想像與憧憬,正巧呼應後疫情時代人們渴望旅遊的情境。就連個性派日本演員井浦新也曾在節目《日曜美術館》中表示在計畫旅遊的時候會參考《六十余州名所圖會》決定目的地。
文章資訊
作者 林素幸
刊登日期 2021-04-18

文章分類 說書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