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聯合國公佈了今年新增的世界文化遺產,日韓都榜上有名,這裡是完整的名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委員會 6 月 24 日至 7 月 4 日在巴林首都麥瑪納舉行,決定新增 19 處世界遺產,其中 13 件為文化遺產,3 件自然遺產,3 件混合遺產,並將貝里斯堡礁移出瀕臨危險遺產名單。下一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在亞賽拜然首都巴庫召開。


本屆新增文化遺產名單:冰與海之間的因紐特人狩獵場Aasivissiuit-Nipisat(丹麥)、哈薩綠洲,變遷的文化景觀(沙烏地阿拉伯)、卡爾哈特古城(阿曼)、赫德比邊境古景觀及土牆(德國)、哈里發的阿爾扎哈拉古城(西班牙)、哥貝克力石陣(土耳其)、長崎地區隱藏的基督教遺址(日本)、20世紀工業城市伊夫雷亞(義大利)、瑙姆堡大教堂(德國)、山寺,韓國佛教名山寺廟(韓國)、法爾斯地區的薩珊王朝考古遺址(伊朗)、西穆里奇定居點考古遺址(肯亞)、孟買維多利亞的哥特式和藝術裝飾合奏(印度)。


本屆新增自然遺產名單:Barberton Makhonjwa山脈(南非)、Chaîne des Puys-Limagne斷層構造區(法國)、梵淨山(中國)


本屆新增混合遺產名單:奇里比克特國家公園,「美洲豹的居所」(哥倫比亞)、皮瑪希旺·阿奇(加拿大)、特華坎—庫伊卡特蘭山谷—中美洲最早的農業定居地(墨西哥)


本屆新增文化遺產簡介

1. 冰與海之間的因紐特人狩獵場Aasivissiuit-Nipisat(丹麥)


Aasivissuit – Nipisat. Inuit Hunting Ground between Ice and Sea (Denmark)


此處遺產地位於西格陵蘭中部的北極圈內,這裡有著4200年的人類歷史遺跡。該文化景觀見證其創造者對陸地和海洋動物的捕獵、季節性的遷徙,以及保存完好的氣候、航海和醫學方面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該遺產地的特徵包括大型冬季營房、馴鹿狩獵遺跡,以及古代因紐特人和因紐特文化的考古遺址。其文化景觀包括7個主要地點,從西部的Nipisat到東部冰蓋附近的Aasivissuit。它反映了該地區人類文化的複原力及季節性遷移的傳統。




2. 哈薩綠洲,變遷的文化景觀(沙烏地阿拉伯)


Al-Ahsa Oasis, an evolving Cultural Landscape (Saudi Arabia)


哈薩綠洲地處阿拉伯半島東部,由花園、運河、泉眼、水井、排水湖,以及歷史建築、城市機構和考古遺址等一系列遺產組成。從留存至今的古堡、清真寺、水井、運河和其他水務系統可以看出,這裡代表了海灣地區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持續人類定居的痕跡。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綠洲擁有250萬棵椰棗樹。作為一處獨特的地理文化景觀,哈薩綠洲還是人類與環境相處的典範。




3. 卡爾哈特古城(阿曼)


Ancient City of Qalhat (Oman)


Bibi Maryam Mausoleum

該遺產地位於阿曼東海岸的卡爾哈特,遺址包括擁有內外城牆的卡爾哈特古城,以及城牆外的墓地。在11-15世紀的霍爾木茲王朝統治期間,卡爾哈特發展成為阿拉伯東海岸的主要港口。如今它已成為阿拉伯東海岸與東非、印度、中國和東南亞之間的貿易聯繫的獨特見證。




4. 赫德比邊境古景觀及土牆(德國)


Archaeological Border complex of Hedeby and the Danevirke (Germany)


The Crooked Wall of the Danevirke

赫德比的考古遺址由一座包含道路、建築、墓地的貿易集鎮和一個古海港,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世紀初和公元2世紀初期 。整個遺跡被丹尼維爾克防禦工事包圍,該防禦工事是穿過石勒蘇益格地峽、將日德蘭半島與歐洲大陸其他地區隔開的一條防禦線。這裡位於南部法蘭克帝國與北部丹麥王國之間,獨特的地理位置使赫德比成為歐洲大陸與斯堪的納維亞之間,以及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的貿易樞紐。由於考古資料豐富且保存完好,它已成為解讀維京時代歐洲經濟、社會和歷史發展的重要遺產。




5. 哈里發的阿爾扎哈拉古城(西班牙)


Caliphate City of Medina Azahara (Spain)


Aerial view of the Caliphate City of Medina Azahara

該遺產地是一個城市考古遺址,由倭馬亞王朝建於公元10世紀中葉,是科爾多瓦哈里發的所在地。經過數年繁榮後,1009-1010年的內戰期間摧毀了哈里發國家,也導致了城市的廢棄。其遺跡被遺忘了近千年,直到20世紀初被重新發現。這個完整的城市綜合體擁有道路、橋樑、水務系統、各類建築、裝飾元素和日用基礎設施等。此遺產地展示了現已消失的安達盧斯西方伊斯蘭文明在其鼎盛時期的風貌。




6. 哥貝克力石陣(土耳其)


Göbekli Tepe (Turkey)


Aerial view of Göbekli Tepe in 2013

該遺產地位於安納托利亞東南部的Germuş山脈,特徵為巨大的圓形和矩形巨石結構,據信為狩獵採集者在公元前9600-8200年之前的陶器新石器時代豎立,被稱為城邑。這些古蹟很可能與喪葬儀式有關,獨特的T形柱子上刻有野生動物的圖像,從中可以窺見約1.15萬年前生活在上美索不達米亞的人類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7. 長崎地區隱藏的基督教遺址(日本)


Hidden Christian Sites in the Nagasaki Region (Japan)

 

Oura Cathedral

該遺產地位於九州島西北部,其12個組成部分包括建於16-19世紀之間的10個村莊、奧哈拉城堡和大教堂。它們共同反映了基督教傳入初期傳教士和定居者在日本的活動,即「相遇階段」,其後的對基督教信仰的禁止和迫害,以及1873年禁令取消後基督教社區的複興。17-19世紀基督教被禁時期,長崎地區隱藏基督徒的秘密傳教培育了獨特的文化,這些遺址是這些文化傳統的獨特證明。




8. 20世紀工業城市伊夫雷亞(義大利)


Ivrea, industrial city of the 20th century (Italy)

 
Corso Jervis, in the foreground, the Officine ICO and the Social Services Centre

工業城市伊夫雷亞位於皮埃蒙特地區,這裡曾是打字機、機械計算機和辦公電腦製造商好利獲得(Olivetti)的試驗場。遺產地包括一座大型工廠和用於行政、社會服務及住宅用途的建築。該建築群大多為20世紀30-60年代間的義大利著名城市規劃師和建築師的作品,是社區運動(Movimento Comunità)的體現。伊夫雷亞是一個典型的社會計畫,表達了現代視野下工業生產與建築之間的關係。




9. 瑙姆堡大教堂(德國)


Naumburg Cathedral (Germany)


Naumburg, cathedral with West choir

位於圖林根盆地東部的瑙姆堡大教堂始建於1028年,是中世紀藝術和建築的傑出代表。它的羅馬式結構和兩側的哥德式唱經樓展示了從羅馬式晚期到哥德式早期的風格轉變。可追溯至13世紀上半葉的西側唱經樓反映了宗教實踐的變化,以及科學和自然在具象藝術中的顯現。唱經樓和真人大小的大教堂創建者雕像是該遺產地的代表,被稱作「瑙姆堡大師」作品。




10. 山寺,韓國佛教名山寺廟(韓國)


Sansa, Buddhist Mountain Monasteries in Korea (Republic of Korea)


Beopjusa Temple, Hall of Eight Pictures

山寺是指位於朝鮮半島南部各省的佛教山寺院。遺產地由7座寺廟組成。這些建於7-9世紀的廟宇的空間佈局,,呈現了韓國寺廟建築的特色共有特徵——開放的庭院,,兩側為佛廳、亭子、講經堂和宿舍。它們包含了大量別具特色的結構、物件、文檔和廟宇。這些山寺是神聖的地方,作為信仰和日常宗教實踐的中心延續至今。




11. 法爾斯地區的薩珊王朝考古遺址(伊朗)


Sassanid Archaeological Landscape of Fars Region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Qal''eh Dokhtar

該遺產地包含8個考古遺址,分佈在 Firuzabad 省東南部的三個地區:Bishapur、Sarvestan和Sarvestan。這些帶防禦設施的建築、宮殿和城市規劃可以覆蓋了整個薩珊帝國時期(公元224-658年),當年這些地區都在帝國疆域之內。這些遺址中還包括由王朝創始人Ardashir Papakan建立的首都,以及其繼任者沙普爾一世的城市。建築構造反映了對自然地貌的最佳利用,見證了波斯和帕提亞文化傳統和羅馬藝術在伊斯蘭時代對建築和藝術風格的重大影響。




12. 西穆里奇定居點考古遺址(肯亞)


Thimlich Ohinga Archaeological Site (Kenya)


Entrance at Kochieng enclosure and buttresses at either side for stability

該遺產地位於維多利亞湖地區的Migori鎮西北部,這個乾砌石牆定居點可能建於公元16世紀。歐辛加的詞義即為定居點,這一帶的定居點曾被用於人類居住和牲畜圈養,遺址同時也反映了與血統有關的社會實體和關係。西穆里奇是其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傳統定居地。它是典型的維多利亞湖盆地第一代牧民社區的大型傳統乾砌石牆的具代表性的例子,該社區一直延續至20世紀中葉。




13. 孟買維多利亞的哥德式和藝術裝飾合奏(印度)


Victorian Gothic and Art Deco Ensembles of Mumbai (India)


An aerial view showing the streetscape of Kala Ghoda

在如今已成為全球貿易中心的孟買,19世紀下半葉實施了雄心勃勃的城市改造。臨近Oval Maidan的開放空間就是改造的結果,前期的改造為維多利亞新哥德式樣式,然後在20世紀初轉為裝飾藝術風格。維多利亞樣式中還融合了適應當地氣候特點的印度元素,如陽台設計。裝飾藝術風格的電影院和住宅建築中也帶有濃郁的印度設計氣息,形成獨特的「印度裝飾藝術」。這兩類建築詮釋了孟買在19和20世紀經歷的現代化歷程。




本屆新增自然遺產簡介

1. Barberton Makhonjwa山脈(南非)


Barberton Makhonjwa Mountains (South Africa)


Lomati Valley

該遺址位於南非東北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質結構之一Barberton Greenstone Belt的一部份。Barberton Makhonjwa山脈代表了保存最完整的火山岩和沈積岩,其歷史可追溯到36至32.5億年前第一大洲開始在原始地球上形成時。該山脈也具有流星撞擊後的角礫岩,而這些流星是由大轟炸後形成的隕石(4.6至38億年前)組成的。




2. Chaîne des Puys-Limagne斷層構造區(法國)


Chaine des Puys - Limagne fault tectonic arena (France)


Chaine des Puys

該遺址位於法國的中心,包括利馬涅斷層,Chaîne des Puys火山以及Montagne de la Serre的倒轉地形,是西歐裂谷地形的標誌,在3500萬年前形成阿爾卑斯山之後形成。該屬性的地質特徵表明大陸地殼如何破裂,然後坍塌,使深部岩漿上升並導致地表隆起。該區域是大陸分裂—裂谷—的特殊例證,是板塊構造運動的五個主要階段之一。




3. 梵淨山(中國)


Fanjingshan (China)


The miracle of Fanjingshan

梵淨山位於中國西南部貴州省武陵山脈,海拔500米至2570米,有高度多樣的植被和地勢。它是喀斯特地型中的一個變質岩島,是許多起源於第三紀(在6500萬年到200萬年之間)植物和動物物種的家園。該遺址的地理隔離導致了具有特有物種的高度生物多樣性,如梵淨山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和黔金絲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以及瀕危物種,如中國大鯢(Andrias davidianu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白冠長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梵淨山擁有亞熱帶地區最大,最連片的原始山毛櫸林。




本屆新增混合遺產簡介

1. 奇里比克特國家公園,「美洲豹的居所」(哥倫比亞)


Chiribiquete National Park – “The Maloca of the Jaguar” (Colombia)


Rock Art

奇里科克國家公園是哥倫比亞最大的保護區,位於該國西北部的亞馬遜地區。公園的特色之一是俯瞰森林、四周陡峭的砂岩高原tepuis(印第安語,意為桌面山脈)。在Tepuis基座周圍的60個岩棚石壁上有超過7.5萬幅岩畫,時間跨度從2萬年前到現在。這些繪畫描繪的是狩獵、戰鬥、舞蹈和儀式場景,相信與美洲豹崇拜有關,美洲豹是力量和生育力的象徵。土著人民視這里為聖地,遺產地沒有土著社區的直觀跡象。




2. 皮瑪希旺·阿奇(加拿大)


Pimachiowin Aki (Canada)


Pimachiowin Aki - Canada

皮瑪希旺·阿奇(意為「賦予生命的土地」)是一片有眾多河流穿過,湖泊、濕地和北方森林交錯的森林景觀。這裡是北美印第安人族群Anishinaabeg的祖居之地的一部分,該族群以捕魚、狩獵和採集為生。該地區共有4個Anishinaabeg社區(Bloodvein River、Little Grand Rapids、Pauingassi和Poplar River)的傳統領域。這片遺產地是「保有土地」文化傳統的典範,其組成包括紀念造物主的恩賜,尊重一切形式的生活,及與他人保持和睦的關係。多由水路連接的活動地區、居住地點、通行路線和儀式地點組成的複雜網絡充分體現了這一傳統。




3. 特華坎—庫伊卡特蘭山谷—中美洲最早的農業定居地(墨西哥)


Tehuacán-Cuicatlán Valley: originary habitat of Mesoamerica (Mexico)


Tehuacan Landscape

Tehuacán-Cuicatlán山谷是中美洲地區的一部分,這個乾旱及半乾旱地區是北美洲的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 它由Zapotitlán-Cuicatlán,San Juan Raya和Purrón三個組成部分組成,是極度瀕臨危險的仙人掌類的生物多樣性中心之一。山谷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柱狀仙人掌森林,塑造了獨特的景觀,包括龍舌蘭,尤卡斯和橡樹,考古遺跡展示了技術發展和作物的早期馴化。該山谷提供了一個特殊的水管理系統,包括運河,水井,渡槽和水壩,這是該大陸最古老的水源,促進農業定居地的出現。


(以上資料依英文字首排序,本文文字及圖片編譯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