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魂斷南洋:一張臺籍日本兵從馬尼拉寄回的明信片

2015-08-19
家書,是所有戰爭時期所留存的文物中,最溫暖的一種形式。這次我們要來聊聊一張從馬尼拉寄回臺灣的明信片,一個青年所留給家人的最後記憶。

1975 年初,距離終戰將近卅年之後,臺籍日本兵及其眷屬,開始追討戰爭時期繳納的儲金,類似的儲金是由從軍者薪餉中扣繳一定比例,因此凡是從軍者理應有一定額度的儲金。此項追討行動於當年 3 月開始在全臺各地辦理債權登記,臺灣各地皆有許多人迴響。但此事後來延宕廿年,直到 1995 年日本才決定以儲金金額的 120 倍做為償還的計算基準。


署名柯太郎

這場「戰爭儲金追討運動」的發生背景,可以從一張明信片說起。


1942 年起,太平洋戰爭局勢緊張,以志願兵、軍屬為名,陸續前往南中國與南洋支援戰爭的臺灣人,約有廿餘萬人左右,其中,不幸於戰場上犧牲者,估計有三萬餘人。這些與臺灣遠隔重洋的臺籍日本兵,隨著戰局日漸緊張,與家人聯繫相對困難。


於是,一張久違的家書,往往會被當成尚存人間的證明,如果不幸殞命,這封家書則成為家人回憶的最後憑藉。


柯太郎從戰場寄回的明信片,正面印著一幅菲律賓傳統建築的圖像,是由1937年起,以陸軍報導班員身分從軍的隨軍畫家向井潤吉所繪。(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號2013.013.0002)

如同這張由柯太郎所寫,從馬尼拉寄回臺灣的明信片,它之所以被留存與日後作為追討儲金之證據,就源自於其弟柯英傑對柯太郎的懷念。


柯太郎的明信片,是臺史博蒐藏品之一,當初博物館館員檢視由柯英傑後人所捐出的日記本時,無意中發現太郎的明信片一直被柯英傑夾在日記本中收藏著。相信曾有一段時間,柯英傑時而書寫日記時,都能看到明信片,回憶太郎的幾句問候。


奉公的覺悟

這張明信片的署名者柯太郎,出生於 1925 年,1931 年入學臺南太平境長老教托兒所,1932 年就學於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1944 年 2 月 21 日,以志願兵身分,出征到菲律賓馬尼拉。


太郎的明信片,在 1944 年 10 月 11 日寄回臺灣,收件人是小他四歲的弟弟——柯英傑。當時柯太郎在日軍比島派遣威 2944 部隊,守下部隊榎田隊服役,一個月後改隸柴崎隊,軍中名為濟陽哲雄。


在這張給家裡的明信片中,首段柯太郎先向父母請安,並表示對此非常局勢已有了為國奉獻的覺悟。第二段提及英傑的回信似乎未寄到,請英傑再回信。第三段則提及津貼事宜,並告知存款帳號及現存金額尚有 180 圓。


明信片背面除了信件內容,也清楚看見軍事郵件,必須經過檢視的檢查章。首段柯太郎先向父母請安,並表示對此非常局勢已有了為國奉獻的覺悟。第二段提及英傑的回信似乎未寄到。第三段則提及津貼及存款事宜。(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號2013.013.0002)

由於在戰地寄出,因此屬於軍事郵便,特別者是無論寄出或者收入都必須接受檢查,通過者並以蓋章為證。此舉是防止軍事機密外洩,同時從戰地寄出信件,也不需要郵資。


我們並不清楚,這是否為柯太郎寄回家的最後一封信,只知柯太郎最後並未能回歸故里。家人1946年時,從其他返臺者口中得知柯太郎已死的訊息。因此柯英傑據此在日記中寫下:

 

1945 年敗退入山後,他染病而亡在戰場。

家族相簿第一頁

根據柯英傑日記的記載,戰爭末期,柯家疏開到臺南市郊的西港一帶,日子想必也不輕鬆。戰後,柯英傑先後從事刻印業、租書業等行業,喜好攝影與藏書。柯英傑在戰後透過相簿整理了家族與親友的相片,記錄自己成家立業的過程,包括結婚、兒女出生、親友往來等照片。


但值得注意的是,翻開這本相簿的第一頁,一共 4 張照片,全部都是柯太郎拍攝於1943年左右的照片,之後才是兄弟倆的父親柯子忠、以及柯英傑的姊弟的照片。


相簿第一張照片(左上角)是柯太郎在1943年7月7日的留影,柯英傑在照片中寫著「my elder brother」。(source: 柯英傑)

在這本經由相簿重新整理的家族史中,一個已經永遠無法再見面的親哥哥的照片,成為相簿中第一個出現的面孔,此舉應該是表現了對於這位從小一起長大、但卻在廿歲就命喪異域的兄長的無限追思。


柯英傑是否討回太郎的儲金雖然沒有足夠的訊息確認,但顯然的,太郎由馬尼拉寄回的明信片,提供了隸屬部隊、儲金帳號等資訊,於是柯英傑在 1975 年 3 月寫信給日本國厚生省詢問柯太郎儲金。這張被保留幾十年的明信片,竟成為太郎為自己要回最後公道的物件。


柯英傑記載從其父柯子忠之後的族譜中,寫著出生時為柯宣州,後改名柯太郎的兄長的人生履歷。(source: 柯英傑)

1945 年,戰爭結束後,許多從軍的臺灣人葬身異域未能返鄉,一無所剩,他們的家人或許就如同柯英傑一樣,僅能睹物思人。一張來自馬尼拉的明信片,成為懷念柯太郎,追憶在亂世中失去生命至親的最後信物了!


(作者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
 

※ 本文原載於《Watch Taiwan觀・臺灣》第26期,頁51-53。

三民:http://www.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5239305
讀冊: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56613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4345
文章資訊
作者 謝仕淵
刊登專欄 觀‧臺灣|臺史博
刊登日期 2015-08-19

文章分類 觀‧臺灣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