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總統也可以變成神?──高雄旗津的蔣公信仰

2019-03-22
 

近年來「拆蔣公像」的議題熱度不減,蔣中正這位中華民國總統的過去,牽扯了複雜多元的歷史情感與集體記憶。有人拆像,也有人崇祀他。


2012 年底,臺史博獲得來自旗津實踐新村蔣公感恩堂的一塊木板。從這個物件,我們來談談蔣中正如何從人到神。


神格化的蔣中正

高雄旗津海洋公園大門口的斜對面有間廟,外觀乍看與一般漢人的廟無太大差異,不過仔細觀察會發現廟前牌樓上方懸掛著國旗,牌樓上寫著廟名:蔣公感恩堂。國旗與蔣公的組合引人有一探究竟的好奇。通過牌樓進入廟門前,看到中殿主神是觀音佛祖,左殿奉祀蔣公,右殿則祀三官大帝。左殿龍門楹聯寫著:蔣氏英明拯救我中華民國,公正廉能建設爾寶島臺灣。


在這個以蔣公為名的廟裡,蔣公成了神明與觀音及三官大帝同祀,實在相當有趣。


這個蔣公感恩堂是旗津當地實踐新村的大陳人所蓋。大陳人是指原住在浙江外海大陳島上的人。1955 年 2 月,在臺灣的國民政府與美國協商後,棄守最後的據點大陳,全島 1 萬 8 千多居民搭美國軍艦集體撤退至臺灣。到了臺灣後,政府在幾個縣市建置了共 36 個大陳新村,依照原職業取向半志願性的分別安置。位居旗津的實踐新村約有 100 戶,主要從事漁工、船工、碼頭工人等工作。


原只是間靈堂

為何旗津的大陳人會發展出祭祀蔣公的信仰?


其實感恩堂的最前身是蔣公靈堂,那是 1975 年蔣中正過世後,居民發起興建靈堂,隔年大家募款改建成廟宇,蔣中正開始被神格化,成了廟宇的主神。1984 年首次重建,2007 年二度重建。二度重建時,蔣公被移到了左殿,讓位給觀音佛祖。根據現任總幹事林春生告訴我,這是因為幾年前「去蔣」風潮,高雄中正紀念堂的蔣中正銅像也被拆除,當地居民擔心蔣公廟會成箭靶,因此把觀音跟蔣公神像互換,主殿讓位給觀音,蔣公換到左殿位置。


2007 年二次重建前的舊蔣公神像。此時的造型接近一般公共空間看到的蔣公像。(source: 林春生提供)

2012 年的農曆 9 月 19 日,廟方舉辦了一次燒法船的法會,目的是為了超渡當時隨蔣公來臺的三軍將士。也在當天早上,為樟木重塑的蔣公金身舉行開光安座儀式。居民主要以紙黏造了二艘中式帆船造型的法船,一艘是慈航號,一艘仁德中正號,上面都載滿了紙元寶。儀式最後,二艘法船同被推到海邊燒掉,也包括舊的蔣公塑像及燒給戰士們的退伍令,希望法船乘載數萬戰士同歸極樂。


在 2012 年新的蔣公金身啟用後,舉辦燒法船儀式,將舊的蔣公神像與紙紮金元寶、給戰士們的退伍令等一同燒毀。(source: 林春生提供)

在 2012 年新的蔣公金身啟用後,舉辦燒法船儀式,將舊的蔣公神像與紙紮金元寶、給戰士們的退伍令等一同燒毀。(source: 林春生提供)

2013 年底臺史博開始籌備「來自四方:近代臺灣移民的故事」特展,我跟同仁吳佳霓來到旗津實踐新村,收集有關大陳人的故事。


來到蔣公感恩堂,我們注意到廟外放著一塊木板,上面有著像是軍徽或國民黨徽的圖案。問了廟的總幹事林春生先生,他說這是原先放在蔣公供桌下的一塊木板,從 1975 年用到 2007 年二度重建,蔣公供桌改為大理石後,這塊板子就棄置不用了。上面的圖案,根據林春生告訴我們,是由在地的戴炳元先生設計,圖案是代表陸軍軍徽。


這塊板子我們當下覺得可以作為展覽品,詢問之下,林先生很慷慨的答應提供展出,並打算展覽結束後捐贈給博物館。這塊木板當時被放置在臺史博「來自四方:近代臺灣移民的故事特展」的「大陳過臺灣」展區,為觀眾述說大陳人在旗津60年來的生活與信仰。


蔣公感恩堂的供桌木板,因2007年重建工程後棄置,現成為臺史博館藏並曾於2014年「來自四方:近代臺灣移民的故事特展」展出。(source: 林春生提供)

蔣公神像有規定

感恩堂原來的蔣公塑像是 1975 年所塑,符合臺灣普遍可見的蔣公形象,大致就是臺北中正紀念堂坐姿蔣公銅像的翻版。內政部在 1975 年曾頒佈了一個「塑造總統蔣公銅像注意事項」,規範蔣公銅像需採坐姿、神態慈祥、栩栩如生、穿著中山裝等。


基本上,感恩堂原有的塑像就是依著這些規定塑成。不過現在重塑後的蔣公像,改成中年時期著戎裝且配戴勳章的樣子。這個軍裝形象原來是軍事機關、部隊或學校才可以塑建的。目前這個樟木蔣公像,已脫離原先擬真人的樣子,更像座神明像了。


2012年農曆9月19日當天,等待開光安座前的新蔣公神像。此時神像已經比「上一代」更趨近於一般民間神像的模樣。(source: 林春生提供)

目前的蔣公感恩堂內,左殿奉祀蔣公,中殿讓給觀音佛祖。(source: 林春生提供)

舊時代的蔣公像隨著法會的燒化而逝,經過開光安座的新蔣公像,被安立在神龕中。旗津感恩堂裡的蔣公已不是偉人銅像,是一尊神明塑像。或許可以這樣說,蔣公的逐漸「神格化」是一種另類的「去蔣化」,也許未來有一天蔣公廟會成了蔣王爺廟,燒法船成了燒王船,民間社會的創意活力與多元詮釋總是超出想像的。
 

(本人作者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
 

本文的完成,感謝旗津蔣公感恩堂總幹事林春生先生接受訪問,並提供相關照片。
※本文出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臺灣》第 25 期「臺灣男人」

 

 
文章資訊
作者 石文誠
刊登專欄 觀‧臺灣|臺史博
刊登日期 2019-03-22

文章分類 觀‧臺灣
收錄專題
【台灣風土誌】第 1 期:奇廟物語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