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番與奸民:
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臺灣史研究前輩學者楊雲萍,曾在 1941 年提出「臺灣研究必讀十書」:
1. 連雅堂著,《臺灣通史》
2. 伊能嘉矩著,《臺灣文化志》
3. 余文儀纂修,《臺灣府志》
4. 周鍾瑄纂修,《諸羅縣志》
5. 陳培桂纂修,《淡水廳志》
6. 黃叔璥著,《臺灣使槎錄》
7. 江日昇著,《臺灣外記》
8. 甘為霖(Rev. William Campbell)著,《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
9. 達飛聲(James W.Davidson)著,《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
10. 里斯(Ludwig Riess)著,《福爾摩沙島史》
這 10 選書,凸顯當年研究者對於「認識史料」的重視,並提示了後繼研究者臺灣史研究重要的知識儲備來源,歷久不衰。其中,伊能嘉矩、甘為霖、達飛聲及里斯的著作,在近幾年也獲臺灣出版界(包括臺史博)邀請專門研究者詳盡譯註,注入最新的研究成果,重新出版。歷經戰後初期臺灣史研究的壓抑與倒退,解嚴後的再起,由於研究成果不斷累積以及優秀作品的出現,讀者對於「臺灣」主題的書籍越來越感到興趣。
在80年後的今天,我們邀請了臺史博的研究同仁及 5 位不同領域的臺灣史研究者,請他們從個人的研究主題、閱讀興趣出發,和讀者分享他們認為應該讀、最近在讀的 10 本臺灣史、臺灣研究書籍。
館員來讀書
清代臺灣讀什麼
茶、糖、樟腦業與臺灣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
以十九世紀臺灣開港後的三大出口貨品茶、糖、樟腦為分析對象,討論當時臺灣經濟的發展與變化。
殖民地臺灣讀什麼?
臺灣蕃人事情
伊能嘉矩與粟野傳之丞合著的《臺灣蕃人事情》,是兩人 1897 年全島原住民調查後,向總督府提出的復命書,並由臺灣總督府在 1900 年出版。2017 年,由政大民族系的傅琪貽老師翻譯成中文,由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
這本書是臺灣第一本科學的民族學調查成果,第一本以近代的人類學知識研究臺灣原住民的民族誌。這本書也是日治初期殖民地人類學家伊能嘉矩的人類學知識與田野調查的成果,除了提出臺灣原住民族的族群分類,也影響了當時日本統治當局的在人口統計上的族群分類,基本的架構延續至今。
另外,書中的「臺灣蕃族分布圖」是第一次以地圖表現臺灣原住民的空間分布區域。「臺灣西部平原平埔族原分布地」則呈現了臺灣平埔原住民的歷史與現狀,是日後的平埔族群的研究必須參考的經典作品。
族群分類之外,在民族誌的書寫上,除了原住民的分布區域、歷史以及族群社會文化特質的描述,伊能與粟野傳之丞也注意到國家政策、原住民族群與臺灣各地理區域中互動的漢人族群之間三者的關係,對區域間族群關係型態的差異的影響。具有全貌觀的民族誌書寫,是這本人類學民族誌與歷史經典的特色。(陳偉智)
這本書是臺灣第一本科學的民族學調查成果,第一本以近代的人類學知識研究臺灣原住民的民族誌。這本書也是日治初期殖民地人類學家伊能嘉矩的人類學知識與田野調查的成果,除了提出臺灣原住民族的族群分類,也影響了當時日本統治當局的在人口統計上的族群分類,基本的架構延續至今。
另外,書中的「臺灣蕃族分布圖」是第一次以地圖表現臺灣原住民的空間分布區域。「臺灣西部平原平埔族原分布地」則呈現了臺灣平埔原住民的歷史與現狀,是日後的平埔族群的研究必須參考的經典作品。
族群分類之外,在民族誌的書寫上,除了原住民的分布區域、歷史以及族群社會文化特質的描述,伊能與粟野傳之丞也注意到國家政策、原住民族群與臺灣各地理區域中互動的漢人族群之間三者的關係,對區域間族群關係型態的差異的影響。具有全貌觀的民族誌書寫,是這本人類學民族誌與歷史經典的特色。(陳偉智)
綜覽臺灣讀什麼?
「臺灣人的學校」之夢:
從世界史的視角看日本的臺灣殖民統治
自十九世紀起,帝國勢力先後來到臺灣,帝國、殖民、教會力量在「臺南長老教中學校」產生交錯,臺灣人主體也逐漸浮現。從世界史的視角看日本的臺灣殖民統治
懷樹又懷人:
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
臺中中央書局創辦人之一莊垂勝之子─林莊生,從自己和父親的生活出發,描述 1930-60 年代的臺灣社會,以及 9 位值得懷念的文化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
戰後臺灣讀什麼?
戰後臺灣政治史:
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以「中華民國的臺灣化」為線索,統攝戰後臺灣政治史的發展歷程,橫跨多個學術領域,是一本具科際整合特色的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戰廢品
以回憶錄的筆法,描述一名中國軍人被派往韓戰支援,卻遭美軍俘虜後的經歷,對戰爭磨難、人性考驗有深刻的描寫。
雜食歷史讀什麼?
太陽旗下的制服學生
從日治時期臺灣的學生制服演變、當時人們對制服的想法,看到臺灣社會的變化,以及從中反映的統治、教育政策。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臺灣的形塑
本書在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形成、美國角色的轉變,挑戰傳統的論述,從另一個角度來檢視近代台灣的創建與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