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用畫筆推動威權解體的臺灣三大政治漫畫家──魚夫、L.C.C.、CoCo

2019-10-10

林奎佑、羅慶忠、黃永楠,這三個陌生的名字,在上世紀臺灣政治變化最動盪的 1970、80 年代,曾經用他們的畫筆,投身了那股最終促成威權解體的巨大浪潮。 


他們的作品不是在美術館或拍賣場供奉、競價的風雅藝術,而是刊登在報章雜誌上,大量印刷複製的通俗漫畫。新聞欄位的框線是他們的裱框,觀察、嘲弄且試圖改變現實則是他們的創作之道。他們創作時的筆名,或許今日許多年輕一輩的讀者,已未曾聽說,但當年卻是無人不曉──魚夫、L.C.C.、CoCo。這三位漫畫家不僅重新定義了解嚴前後臺灣的政治漫畫,也默默在臺灣歷史的轉折點上,留下看似渺小,但著實關鍵的影響力。 


政治漫畫的宿命

對政治漫畫創作者感到陌生,不只是因為時間的距離,更是政治漫畫的宿命。


政治評論是一門耗損很大的寫作,每一則文字都是針對當下議題的立即反應,只能在當下的時空背景中產生意義和影響。大多單格,最多四格就要講完一則故事的政論漫畫,和即時新聞事件的依附更深。因此魚夫、L.C.C.、CoCo 將他們在報章連載的作品單獨成書時,多仍要在每一幅圖旁邊加上文字說明,讀者才能了解當時的脈絡。


如同沒有人會想去閱讀昨日的新聞,政論文字或漫畫的保鮮期註定短暫。 


另一方面,文字說明的必要,體現著三人的特色。他們把具體的時事抽象化,利用圖像無邊的想像可能,給予轉喻,賦予讀者會心一笑的幽默,進而完成某種意見的交流和立場的認可。一幅好的政論漫畫,在事件當下所散發的能量和影響力道,勝過千言萬語;不只是一閃的靈光,更是結合幽默、嘲諷和戲謔的一記重拳,直擊笑點,也迫使讀者瞬間思考。 


諧戲技法下的精準嘲諷

運用「似顏繪」的筆法,將政治人物畫為二頭身的漫畫角色,成為他們筆下負責演出的主角,是三人的拿手好戲。1987 年 12 月 17 日,魚夫在《自立晚報》的那幅將蔣經國繪成摩西的〈蔣經國開路〉,是臺灣新聞史上第一次將蔣經國「漫畫化」,挑戰了領袖崇高的形象,也巧妙捕捉當時小蔣引領政治鬆綁的氛圍。


L.C.C. 則經常使用李登輝,曾有一幅李登輝拉著「228」字樣化成的小提琴,悠揚的琴音令牆上蔣介石畫像皺眉、摀耳,簡單幾筆,點出舉辦二二八音樂會的深刻意義。


三人之中風格最揮灑自若的 CoCo,人物也是他常用來施展創意的手法:國民黨諸大老圍著正在大鍋內烹煮的李登輝,大老中林洋港淡淡說著「我們願以李主席為『中心』使黨團結……。」精準嘲諷了當時國民黨內部主流與非主流的惡鬥。 


諧戲人物只是技法之一,就像所有的喜劇,將嚴肅的政治主張或批判,轉化為幽默才是功力。L.C.C. 獲獎的漫畫,用民間自行取馬頭揚長而去,指出政府大陸政策的顢頇,即是不露痕跡的上乘批判。比起單格的精緻,四格漫畫則是考驗起承轉合「舖哏」說笑話的能力。才華洋溢的魚夫,他的《台北・中國》系列是最好的例子,每一則都是可以站上 Stand-up 舞臺的高檔笑話,同時也是對政治的直言批判。 


魚夫準確地繪出 1990 年代「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中的政治問題。畫中人物的設計深具巧思,像是左方的企業家王永慶的抬頭紋,即是一個「王」字。(林奎佑提供) 

至於 CoCo,不管是四格或單格的圖像語法,都難不倒他;他的單格作品幾乎已近「出神入化」,1992 年一幅名為「臺灣的矮醜怪人」的漫畫中,臺灣被關在「一個中國」的鐵籠裡,各國人們於四周圍觀,畫面中只有一句:「很可惜,他本來可以長得跟大家一樣正常的......。」精準的力道,讓這幅政論漫畫能超越時間限制。


出道作《阿歪正傳》就是四格體例,後來的《戰國時代》、《老馬餐廳》更是持續發揮所長。CoCo 的四格漫畫不見得皆和政治有關,有些主題反而更接近市井小民的日常;1994 年由時報所出版的《COCO 金選集》是他創作生涯最值得注意的作品,政治意味最淡,反而有種接近法國插畫家桑貝(Jean-Jacques Sempé)的情調。 


拿著「匕首」對抗威權的創作者 

我們當然可以針對技巧或畫風,一直討論下去,但真正令這三位漫畫家與眾不同的,是他們選擇對抗威權的姿態。當時並非沒有其他的政治漫畫家,以三人的能力和才氣,絕對可以找到配合官方的生存之道。他們不但放棄較平穩的選擇,在那風聲鶴唳的年代裡,不願沉默、挺身疾呼。


L.C.C.在《漫畫李登輝》的序言寫道:「我覺得畫漫畫還是有基本理念,就是向權威挑戰,向一切不合理事物挑戰的理念。而漫畫家更要有那份理念。」從中時報系出道的魚夫,後來「移籍」自立報系,不只在畫風上精進,也是觀點和立場確立的過程。他時常引用列寧的名言:「政治漫畫是美學中的匕首。」強調自己要以「漫畫突破言論限制,絕不能讓臺灣的民主自由倒退回去」,更認為政治漫畫,「不亞於歷史照片,且更反映當時社會的普遍情感,足以貢獻史家回溯時代的真實面。」


《漫畫李登輝》書封(羅慶忠提供)

CoCo 最早在《八十年代》雜誌上作畫,便隨即成為軍警盯梢的目標,對他進行各種威脅利誘,最後被迫於 1981 年流亡美國。後來是靠著在《美洲中國時報》連載《二馬》,才得以再度回到臺灣。一向行事低調的 CoCo,卻在剛回臺的一次訪談裡自認是啄木鳥,想要用漫畫「把表面那層紙撕開,把問題暴露出來,有問題就要解決,不要當作沒有看見,任憑這些問題在那腐爛、生蟲。」 


當我們把魚夫、L. C. C.、CoCo 視為 1980 年代臺灣政治漫畫的代表,不只是因為他們替臺灣政論漫畫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畏權勢,勇於批判的戰鬥姿態。除了立下了政治漫畫家該有的風骨,也呼應了同時代那些在各自崗位上,和威權對抗著的人們。 


數十年過後,L. C. C. 已淡出世人的目光;多才多藝的魚夫除了漫畫家之外,又多了好幾個不同的身份;CoCo 則仍然在漫畫的崗位上,從紙本到數位平臺,從墨繪到電繪,從技法到主題,不斷嘗試各種創作的可能。也許他們的作品無法被人們一一記憶,然而他們那逆風而行的精神,將是臺灣政治漫畫史上不被遺忘的身影。 
 


 

第 43 期《觀・臺灣》「紙上宣傳戰」,除了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商店販售外,全臺各地均有實體書店購買點,並可至以下網路書店購買。
臺灣吧:購買連結(83折,100元)
三民書局購買連結(79折,95元)
博客來:購買連結(95折,114元)
讀冊:購買連結(95折,114元)
國家書局購買連結(85折,102元)
誠品:購買連結(9折,108元)
電子書:購買連結(75元)
 
文章資訊
作者 翁稷安
刊登專欄 觀‧臺灣|臺史博
刊登日期 2019-10-10

文章分類 觀‧臺灣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