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歡迎光臨臺南夜總會──臺灣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墓地「南山公墓」

在臺南市區南邊有一大片墓地,現在稱為「南山公墓」。近四百年來,許多在臺南活動的人們最後安眠於斯,形成了墳塚累累的面貌,是臺灣發展最悠久的且範圍最大的城市墓地。日治晚期,石暘睢、莊松林等臺南地方文史前輩就開始進入南山公墓進行考察,提醒我們裡有豐富的歷史線索。


久遠的市民們

1642 年,一位來自漳州海澄的華人移民曾振暘過世了,兒子曾若龍、曾若鳳在市鎮南邊山丘上,為他建造「澄邑振暘曾公墓」,是臺灣史上目前所見最古老的華人墳墓。當時的臺南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管理,並有華人頭家帶領大批農人前來墾耕,曾振暘因此成為這個時候在臺南生活的代表人物之一。


澄邑振暘曾公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南山公墓裡還有不少以「皇明」、「大明」為號的墳墓,他們可能跟曾振暘一樣是原先的華人居民,也有很多是 1661 年以後跟著鄭成功軍隊前來的王府成員、軍官與平民。


有位來自廈門姓程的人,曾為父親程次皐與母親林氏建了一座祈福積德用的「壽域」,墓碑鐫有「大明」篆字圖案,相當精緻,可能是生活條件還不錯的家庭。「皇明顯妣夫人洪氏墓」是 1682 年陳士俊、陳士傑為母親所立的墳墓,「夫人」二字也可能表示她是一位顯赫門第的女性。而「皇明藩府曾蔡二姬墓」與「皇明聖之省之二鄭公子墓」,則是臺灣現存少見的鄭氏王府成員墳墓。


考次皐程公暨孺人林壽域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皇明顯妣夫人洪氏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皇明藩府曾蔡二姬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皇明聖之省之二鄭公子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神仙府裡的紅頂商人

十七世紀以來,臺南逐漸成為重要的商業及政治中心,不少財力雄厚的紅頂商人住在這裡。他們與官府保有密切聯繫,也各有投資管道、累積財富,並反映在精緻化的生活文化與城市整體發展。


「台一世祖諱珍允薛公墓」的墓主薛珍允,1680 年代住在油行尾街。他大舉投資諸羅縣的土地開墾事業,之後兒子薛蒲移居到大林莆(今嘉義縣大林),但薛珍允的墓仍留在臺南。


「待贈顯考奇真曾公佳塋」,是兒子曾天璽在 1736 年替父親曾奇真建立的墳墓。18 世紀掌管「曾峻榮」家業的曾天璽,向東螺社原住民購買今彰化縣境內的濁水溪北岸大片土地,招攬佃農開墾。


佔地廣大的「誥封巡奉大夫花翎布政司經歷張公佳城」,則是 19 世紀府城「張襟記」家族張紹芬為父親張建三所建。張家既開墾陸地,也透過良好的官商關係,投資臺江內海浮覆埔地的開墾事業。這些市民都是住在城內、經營城外土地開墾的大地主。


台一世祖諱珍允薛公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待贈顯考奇真曾公佳塋墓(中間部分。source: 蘇峯楠攝影)

誥封巡奉大夫花翎布政司經歷張公佳城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也有不少市民是經商致富。「皇清欽加光祿寺署正前中書科中書明經進士一峰林府君佳塋」,是十八世紀以「竹葉體」書法聞名、自號「一峯亭」的藝術家林朝英之墓。在他的書畫作品背後,除了有個人的藝術天分,更有賴於林家元美商號長期累積的鼎盛家業在支撐。


「誥封通奉大夫五代大父芝圃石府君佳城」,是另一位十九世紀紳商石時榮之墓。他一開始在林元美店舖工作,之後以「鼎成元美」的典故獨立開設「鼎美」商號,經營海運貿易,成為大西門外的富豪。


皇清欽加光祿寺署正前中書科中書明經進士一峰林府君佳塋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誥封通奉大夫五代大父芝圃石府君佳城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泉州人劉光求則是 19 世紀從福建來臺灣駐防的班兵,之後在府城就地定居,開設「和源」商號,四個兒子也各自創業有成、累積資產,使劉家成為府城名門。劉光求曾受洗為基督徒,1887年辭世,基督教墓園內有劉光求與他的母親李晉娘合葬之墓。


劉光求公佳塋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外國人

1860 年開港後,府城多了不少來自海外的住民。1865 年,英國長老教會傳教士馬雅各抵達府城展開醫療宣教事業,並收了第一位受洗信徒高長。基督教墓園內的「高長家之墓」,是高長與原住民妻子「高朱鶯」,以及其他高家成員安眠之處。


高長家之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1876 年,蘇格蘭人巴克禮牧師來到府城接手教務,任內創立大學、發行報紙。1895 年受府城市民委託,與牧師宋忠堅及一部分城內士紳出城與日軍交涉和平進城。原本是衙門胥吏的陳脩五,也是交涉團其中一員,他在 1912 年辭世,留下「誥授奉政大夫陳府號脩五墓」的墓塚。至於巴克禮則是在 1935 年病逝於新樓醫院,他的墳墓以十字架為造型,刻上 Thomas Barclay 之名。


誥授奉政大夫陳府號脩五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巴克禮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在巴克禮墓旁,還有許多教會人士之墓,其中一位日本人「秋山珩三之墓」,墓主出身山梨縣,也是基督徒,1900 年出任臺南慈惠院附屬教育部主任,協助府城在地教會及日本新政府建立交涉關係。


秋山珩三之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新時代的知青們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臺灣人開始面對激烈變化的世界局勢與新時代。「星樓謝國文之墓」的墓主謝星樓,出身十九世紀晚期頂南河街巨商謝家,專長古典詩文創作與隸書,墓碑上即刻有他的書法。而他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又參加臺灣文化協會、積極投入文化運動。他表現出傳統文人與新時代知識分子的時代交替身影。


星樓謝國文之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1920 年代三位積極從事知識推廣與社會運動的文協成員,也都安眠於南山公墓的基督教墓園。「蔡家之墓」的墓主蔡培火是雲林北港人,在臺南任教定居,積極主張「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


「醫師王受祿」的墓主王受祿,1925 年德國佛萊堡大學醫學博士,在白金町開設回生醫院;「台南醫學博士韓石泉寢塋」的墓主韓石泉,1918 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於本町開設韓內科醫院,他們的診所都曾是臺南地區文協聚會的主要據點。


蔡家之墓(蔡培火。source: 蘇峯楠攝影)

醫師王受祿之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臺南醫學博士韓石泉寢塋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訓譽公道清善士位」的墓主王雨卿,是一位博物學研究者。他任教於長老教中學及臺南師範學校,在哺乳類、貝類等領域有豐富考察成果,發表多篇學術研究報告;也參與臺南共勵會演劇部、推廣世界語的啟南綠友會等活動。1938 年辭世後,任教於安平公學校的妻子佐伯操為他建墓,碑上同時刻了夫婦兩人的戒名。


訓譽公道清善士位墓(王雨卿。source: 蘇峯楠攝影)

「顯考陳公延祿墓」的墓主,是 1920 年代開始執業的府城知名畫師陳延祿(陳玉峰),作品至今仍見於部分寺廟彩繪。1964 年,他的兒子陳金鐘(陳壽彝)幫父親造墓,既用馬賽克瓷磚加以妝點,還題有飄逸書法「畫意詩情」,充分展現這位畫師的一生志業。


顯考陳公延祿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戰火與苦痛

有些墳墓令人感傷,不只因他們的離世,而是因他們身體心靈曾經歷了歷史的劫難。


「陳承殉難紀念碑」,墓主是府城知名醫師陳介臣的兒子陳承。他在 1938 年自九州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任職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皮膚科,1943 年受日本海軍徵調為醫務隊士官。


1944 年,他隨著船艦航行到特魯克島(Chuuk Lagoon)西北方海域時,遭同盟國潛艦攻擊,不幸喪生。1958 年春天,姐姐陳妍子為他立了紀念碑,見證府城人如何走過那段悲哀的戰火時期。


陳承殉難紀念碑(source: 蘇峯楠攝影)

花崗石砌造的「嚴家代代之墓」,是 1939 年嚴錫昌跟他兄弟合建的日式家族墓園。嚴錫昌也是醫師,1928 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在宮後街開設「存養堂」醫院。1947 年二二八事件期間,他被國軍逮捕並施加刑求,遭高雄要塞司令部以「意圖顛覆政府實行暴動」的莫須有罪名判刑。幸好後來因「事實未明」撤銷原判,但過沒幾年他也辭世了,奉於此墓內。


嚴家代代之墓(source: 蘇峯楠攝影)

臺南府城的起源

對一般人來說,墓地可能是陰森荒涼、閒人勿近的地方;然而事實上,它跟我們的距離可能沒有想像中那麼疏遠。從發展了近四百年的南山公墓可知,它既是不少府城家族先人永眠之所,也為臺南保存了豐富的歷史過往與先人記憶,而且我們還能因此在那裡面找到臺南府城的起源。


臺南府城就起源自這些人們在這塊土地上共同生活、編織與互動的故事。可以這麼說:南山公墓的歷史,就是臺南府城歷史的縮影。


*本文為作者原文,精簡版刊載於 40 期《觀・臺灣》「臺南印象」。
 
第 40 期《觀・臺灣》「臺南印象」,除了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商店販售外,全臺各地均有實體書店購買點,並可至以下網路書店購買。

五南:https://goo.gl/73RLBx(原價,120元)
博客來:https://goo.gl/8aZjyg(95折,114元)
讀冊:https://goo.gl/sF72Xy(95折,114元)
臺灣吧:https://goo.gl/6AuSGi(100元)
國家書局:https://goo.gl/GArvQZ(85折,102元)
三民書局:https://goo.gl/3gjmTF(79折,95元)
電子書:https://reurl.cc/6jK7r(75元)
 
文章資訊
作者 蘇峯楠
刊登專欄 觀‧臺灣|臺史博
刊登日期 2019-02-06

文章分類 觀‧臺灣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