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愛肝.軍艦.行進曲──日本軍歌的臺灣遺產(上)

2015-09-25

談起日本軍歌,對青壯年這兩代的臺灣人來講,多數應該是可以平靜的面對,不過對阿公阿嬤那一代而言,卻特別容易讓人「抓狂」。同樣是抓狂,卻又分兩種,一種是興奮狂熱、滿腔熱血、隨之起舞的抓狂,一種是鄙視不屑、恨之入骨、不能兩立的抓狂。這道理說來簡單,分析起來很複雜。

「日本軍歌」基本上是在戰爭時期日本方面高唱的歌曲,然而,八年戰火間認同這些歌曲的友軍——日本部隊的臺灣軍,與抵抗厭惡這些歌曲的敵軍——中國部隊,敵我雙方,以及他們的後代,在戰火平息後的七十年來,擁擠、交錯地生活在臺灣這片土地上。於是,日本軍歌對臺灣人而言,便形成了愛恨兩極的意義。

 

累了嗎?聽首歌好嗎?這首戰爭時期歌曲〈支那街〉,在戰後被改為紅遍大街小巷的廣告歌〈愛肝〉。

 

什麼是日本軍歌

在戒嚴時期,關於日本軍歌的臺灣遺產問題,基本上是不容討論的,要說也都是「負面的遺產」才可以。不過持平來講,「日本軍歌」對臺灣社會確實發生深刻而廣泛多方影響。要討論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實務地分析:什麼是「日本軍歌」?


本文所說的「日本軍歌」,基本上是指 1937 年 7 月到 1945 年 8 月間,戰爭時期在臺灣傳唱流行、普遍為人所知的,具有動員社會、發揚戰鬥意識、提振士氣與精神的歌曲。


日本軍歌不只用唱的,有些還配合特定的舞步動作跳舞。這張〈奉公防群之歌〉唱片夾附的歌單中,就以照片配合動作說明,訓練民眾唱跳。這樣的訓練也是堅實民防的一部分。
日本軍歌不只用唱的,有些還配合特定的舞步動作跳舞。這張〈奉公防空群之歌〉唱片夾附的歌單中,就以照片配合動作說明,訓練民眾唱跳。這樣的訓練也是堅實民防的一部分。(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號 2004.007.0141)

把握這樣的概念,我們從當時的歌曲內容,聽聽看那時有哪些歌?以下我就其他論著的分法,再參考臺灣的實際歷史經驗,從歌曲傳唱的場合分類如下五種:


1.軍樂歌:部隊或官方機構於正式場合演唱的部隊歌、儀式歌。比如日本國歌〈君が代〉(沿用至今的日本國歌),〈臺灣軍之歌〉、〈臺灣警察歌〉等特殊部隊機構歌曲。


2.儀典歌:一般民眾在紀念會、慶祝會上會聽到唱到,並列入學校唱歌教材中。比如〈紀元二千六百年〉(指天皇紀元,等同西元1940年)、〈天長節〉(天皇生日)、〈始政紀念日〉(紀念臺灣總督在1895年6月17日正式上任那天)。戰況播報專用的〈海行かば〉(海行兮,有第二國歌之稱)、〈軍艦マーチ〉(即著名的〈軍艦行進曲〉)等等。


3.少國民之歌:列入唱歌教材中,並且在學校、廣播頻繁播送的精神動員歌曲,如〈敕語奉答〉、〈廣瀨中佐〉等等。


4.報國動員歌:由政府或新聞機構公開徵選,響應軍國主義報國運動的歌曲。如〈愛國行進曲〉(日本內閣情報部1937年末徵選)、〈臺灣行進曲〉(1938年由總督府國民精神總動員部徵選),日本全國性的有「國民歌謠」,內容像德山璉所唱鼓勵走路健身歌曲〈行く歌〉(行路歌)、推廣鄰里互助組織的〈鄰組〉,以臺灣為範疇徵選的「島民歌謠」10首歌曲等。


 

1938年〈臺灣行進曲〉兒童合唱版:
【歌詞】
♫ 亜細亜は光る いまぞ朝
住めら尊の  治しめす
大和島根の  伸ぶる処
湧く白雲や  靖臺の
宮鎮まれり  いや高く
仰げ護国の  御柱を
皇國日本 わが臺灣

5.愛國流行歌:同樣具有鼓勵報國從軍的內容,基本上純粹是流行歌界的作品。如〈望春風〉、〈雨夜花〉翻唱的〈大地は招れ〉(大地招喚,歌詞鼓勵眾人去滿州開墾)、〈誉れの軍夫〉(榮譽的軍夫),大流行歌曲〈サヨンの鐘〉(沙韻之鐘,紀念一名為送老師從軍而跌落山谷的原住民女孩),〈支那之夜〉、〈蘇州夜曲〉等……

上述中的前三類,分屬前線與大後方的正式場合演唱歌曲,在公學校、中學校裡都會教唱,也可說是軍國主義精神的最核心歌曲。而第四類在廣播、各類社會聚會中頻繁播放,別具有官方色彩,算是新的官訂歌謠,有的也相當活潑、生活化。至於第五類,基本上是市場活動而產生的流行歌,發行唱片販售,有的更與電影合作推出,算是整個軍國動員體系的邊緣,卻也是戰爭時期娛樂活動的主幹。

 


愛國歌曲的內容

前述的第五類歌曲,雖然是市場所生,由於流傳廣泛,仍可算是軍歌的範疇。其歌曲內容五花八門,反映了戰爭時期社會上的七情六慾。主要又有四大宗:


1.大和撫子歌:傳達日本女性的美感、堅強與勇敢,如〈サヨンの鐘〉、〈愛國の花〉、〈九段の母〉等,臺語流行歌中也有〈送君曲〉、〈慰問袋〉響應。

 

由日本時代著名詞人李臨秋作詞、紅歌星純純演唱的臺語流行歌〈送君曲〉,沿用南管的〈送君譜〉,也是至今仍在傳唱的歌仔戲七字仔曲調。大家可以聽看看 1938 年發行的版本

2.鎮魂歌:撫慰為日本奉獻生命的英靈,如〈同期の櫻〉、〈爆彈三勇士〉等。


3.大陸之歌:與中國戰場有關的歌曲,反映對新領土的好奇與依戀,如〈支那の夜〉、〈蘇州夜曲〉、〈何日君再來〉日文版、〈滿州行進曲〉等,臺語流行歌也有〈南京夜曲〉(也就是後來翻唱的〈南都夜曲〉)、〈上海哀愁〉等。


4.戰線通信:以戰地士兵寫給故鄉家族的信件改編成歌詞的作品,代表作如〈上海だより〉、〈鄉土部隊の勇士から〉(鄉土部隊勇士的來信,鄧雨賢作曲)等。


除這四大宗之外,望鄉歌、搖籃曲、學徒出陣歌等等,也都是戰時歌謠的特定格調,別樹一格。普遍來說,日本軍歌基本上是以日文演唱的。不過,臺語流行歌也與當時的日本歌壇一樣,有響應時局、呼唱愛國的歌曲,且臺灣本島人也多少參與了歌曲創作、傳唱的工作。另一方面,這些歌在教科書、廣播、街頭活動、商品市場中相當活躍,對臺灣社會的滲透影響極為深刻。

 

(作者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 本文原載於《Watch Taiwan觀・臺灣》第26期,頁40-46。
三民:http://www.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5239305
讀冊: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56613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4345
文章資訊
作者 黃裕元
刊登專欄 觀‧臺灣|臺史博
刊登日期 2015-09-25

文章分類 觀‧臺灣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