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時間 10 點 10 分,鎮暴部隊壓過來。現在時間是 10 點 35 分,又發生非常嚴重的衝突,警察用催淚彈……現在鎮暴部隊和群眾的距離非常近,群眾圍在那裡,沒有武器,只有拿來點火的竹竿,現在都沒有火,拿來一直打。鎮暴部隊一直不停地壓過來,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張太太?我跟你說,現在又放瓦斯彈了!你稍等一下……,我現在用毛巾摀住鼻子。我不曉得他們(鎮暴部隊)那個態度到底是怎麼回事,一直逼向民眾,一直推過來。」
1979 年 12 月 10 日,張美貞(張俊雄胞妹)於高雄美麗島事件現場持續打了幾通電話給「台灣之音」楊宜宜,不斷更新美麗島事件發展。那幾通現場實況的通話,就連張美貞的叫喊聲與砲彈爆炸聲都錄進「台灣之音」,讓身在美國的聽眾身歷其境,印象深刻。
在世界人權日當天爆發的美麗島事件,是繼二二八事件之後最大的警民衝突。美麗島事件發生後,政府逮捕許多重要黨外人士,並以叛亂罪起訴多人;臺灣島內媒體也以「暴民」稱呼抗爭者、大肆報導。審判在警總軍法處軍事法庭(現為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召開,史稱「美麗島大審」。
此次大審受到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壓力,政府為安撫民心、處理國際輿論,破例允許國內報紙刊載審訊過程與被告陳辭。作為臺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次官民衝突事件,美麗島事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前述張美貞撥給美國「台灣之音」電臺的現場回報,正是讓該次事件受到美國國務院關注、獲國際知名媒體大肆報導的關鍵。
海外的自由媒體
在黨禁、報禁尚未解除的年代,旅居國外的臺灣人若要得知臺灣事,大致可以透過《鄉訊》、《海外台灣基督徒聯合通訊》(Taiwan Christian United Pressof North America)、《台獨月刊》(Independent Taiwan),以及幾份以香港為主的華文日報及聯合報系的《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然而這些報刊多半受到臺灣島內新聞管制的限制,訊息往往無法立即更新﹑流通,遑論政府時常在其機關媒體刊載「假新聞」來打擊各種異議聲音。在這樣的背景下創辦的「台灣之音」,便成為國外臺灣人關心臺灣,互相聯繫、應援的重要破口,更是自由獨立媒體的先驅。
「台灣之音」是在 1977 年紐約臺灣同鄉會的支持下,由楊宜宜、張富雄夫婦負責規劃,起初以臺灣同鄉和教會的消息為主要播報內容。1978 年年底,改用電話直接向在臺灣的當事人進行訪問。並以電話答錄機錄音方式,提供在國外的國人一通電話即可獲知臺灣最近動態的服務。這種方式打破政府的新聞控制,快速地將國內消息傳遞至國外;除激起臺灣人愛鄉愛國的情緒外,也能迅速凝聚力量,支援島內運動。
這種作法隨即蔚為風潮,很多臺灣人繼起效尤,在美國、加拿大﹑歐洲、巴西各地等三十多個地區開設分臺,建立傳播網絡。「台灣之音」的成功模式更影響到當時其他海外政治團體,紛紛設立類似的電話廣播臺,如東京的「台獨之聲」、華府國民黨的「寶島之聲」等。1980 年後,《美麗島週報》(Formosa Weekly)、《亞洲商報》(Asia Journal)、《台灣公論報》(Taiwan Tribune)等報章雜誌陸續發行,要獲得臺灣的消息已不再像 1970 年代那麼困難,紐約「台灣之音」的階段性任務遂在 1982 年初宣告結束。
從思鄉專線走上歷史浪尖
篤信基督教的楊宜宜與張富雄長年居住於美國,他們秉持著基督徒服務人群的熱忱,創設「台灣之音」,讓臺灣人在孤單困難的時候,知道有一支電話,可以聽到家鄉話、知道有人關心他們。「台灣之音」不僅是海外臺灣人串聯彼此的橋樑,更是海外臺灣人的鄉愁,只要撥打專線就能滿足思鄉之情。
「台灣之音」原先僅服務海外臺灣人與教友,但在 1977 年中壢事件發生後,楊宜宜碰巧在《臺灣人權會會訊》上看到臺灣黨外全國助選團總幹事施明德的電話,心生採訪念頭,一通電話便撥回臺灣:「施總幹事嗎?我這裡是紐約台灣之音!」楊宜宜沒有想到的是,那通電話直接將「台灣之音」推上臺灣歷史的浪尖。在那之後,「台灣之音」成為當時國內外主要的溝通管道,每一通越洋電話,都是見證臺灣 1970 年代末期民主運動的重要史料。
「台灣之音」的經費依賴國外同鄉樂捐,節目編排通常由楊宜宜先對外採訪,張富雄再起草播音稿,楊宜宜做最後潤飾與播音。「台灣之音」播放語言以臺語、華語為主,偶而也有客語 播報。時差的緣故,兩人時常是在凌晨被來自臺灣的越洋電話叫醒,得到消息即刻開始製作節目到清晨 5 點,7 點再出門上班。
由於「台灣之音」廣受歡迎,逐漸威脅到國民黨政府的統治正當性,屢屢受到政府特務的阻撓。為了防止特務剪斷電話線,張富雄特地在全天候營業的電話服務公司租賃空間,放置答錄機,每日上班前再前往更新錄音帶。
在這 5 年的播放時間內,「台灣之音」見證了艱困的民主化進程,串聯那些遭到封鎖或離散的臺灣心。每逢黨外人士打給「台灣之音」,楊宜宜總不忘對海的彼端強調:「我可以跟你保證,海外的同鄉完全要團結起來支援,你可以跟島內的同胞講,海外絕對團結一致,一定大力支援。」
如果說黨外運動是讓臺灣政治環境轉型的特效藥,「台灣之音」絕對是這份處方的其中一項關鍵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