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上課囉!開箱學校大小事

來!來!來!來學校!

去!去!去!去上學!

還記得剛從幼稚園畢業,終於要成為小學生的那個晚上,小心的打開那個象徵長大的書包,仔細地將上學的用具整齊地擺好、反覆檢查,深怕遺漏了任何一支鉛筆。成為小學生的日子會如何?對於剛滿七歲的我們來說,既興奮又忐忑。

那或許是記憶中,最期待上學的一段時光。還不知道什麼是考試壓力,每一堂課也都新奇有趣,小學生活裡,充滿著長大的自信與驕傲,誰又想得到,升上國高中後的我們,會開始遲到、翹課和睡覺? 每天嚷著不想上學的日子,隨著大考逼近而煎熬的生活,伴隨著同儕間的相處磨合,是我們進入社會的前哨。

在那個沒有利益糾葛的年紀,我們在大考的壓力夾縫中打鬧嘻笑,面對未知的未來,學校與同學一起,在小小的教室裡,好像什麼都不怕。直到出了社會,才會發現,原來我們曾經或正在經歷的校園生活,是多麼的彌足珍貴。

臺灣從十九世紀末期,開始引進西化初等教育,由日治時期到現在,隨著社會環境的轉變,每一個世代的成長過程,可能都存在著屬於自己特有的學校故事,今天,請跟著故事編輯部,一起重溫記憶中的校園時光,召喚青春的回憶。
早安,學校

「我們為什麼要上學?」──近代學校出現後的臺灣社會

服兵役、納稅與受教育是目前所知的國民三大義務,其中「接受教育」與塑造國民、國家認同息息相關,不過,我們究竟為什麼要上學,你知道嗎?

追尋記憶中的磚紅色青春!那段曾經培育無數菁英的臺灣高校時代

建中、北一女、成功高中、中一中……這些從日本時代開始的學校,至今仍是臺灣的高中名校,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快跟著我們一起來看。

上學也上墳,墓仔埔也敢去!臺北市那些校園曾經是墓地?

是的,第一批墓地與學校的確不相衝突,但當市區日漸飽滿後,住家與公共設施開始比鄰共同墓地,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同學上課囉!
「先總統 蔣公和奮力上游的小魚」那些年,爸媽課本裡的必讀課文

在過去戒嚴、威權統治的年代,執政者為有效控制青年思想,發展出一套強而有力的教育模式,讓這群國家未來的棟樑們能愛黨、愛國。

同樣的「夏夜」,不同的風景,過去的課本,原來是長這樣?

在網路尚不普及的年代,課本上的知識與圖像,更是每個人最初認知家鄉與世界的重要管道,配合教材內容形塑國民的集體記憶。

學生、課本與 108 課綱,老師的真心話大公開──臺灣吧蕭宇辰X北大高中教師許懿心

你是否曾想過,一本教科書的生命,需要經歷多少的跌宕起伏,才能到達學生的手上?透過蕭宇辰與許懿心兩位教育工作者的對談,讓我們重新訴說一個屬於教科書的故事。

下課十分鐘

還記得嗎?那間在學校對面,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傳統文具店

現在的小孩子大概很難想像,傳統文具店商品包羅萬象,不只賣文具、也兼賣零食、甚至還賣蠶寶寶……

被制約的時間:臺灣校園的上下課鐘聲是從哪裡來的?

或許很多人都知道,這首歌曲的旋律是源自於英國倫敦西敏寺每一刻鐘(15 分鐘)的報時鐘響。不過,是什麼機緣讓這段鐘聲飄洋過海,成為我們學生時代又愛又恨的鐘聲呢?

今天中午吃什麼?──臺灣的校園營養午餐發展史
提到學校午餐,你會先聯想到什麼呢?與同學一起搬運的餐桶,還是從蒸飯箱取出的便當?臺灣學校午餐發展,其實與社會變遷、飲食習慣變化密切相關,這次,請跟我們一起,從營養午餐出發,開啟一段校園回憶。
讀書、逛街、看棒球──1970年代的港都高中生,盡情揮灑簡樸卻熱烈的青春年華
1970 年代,是個純樸、步調緩慢的時代,那個年代的高雄,是個雄中雄女還沒開始舉辦大露營、前鎮高中才剛剛創立的時刻⋯⋯一切都尚未萌芽,都還有著無限可能,一段獨屬於南方的青春時光就此展開。
其他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