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食農與動物教育本一家──泉源實小附幼錢嘉慧願在孩子心中種下自然共好的種子

謝易軒 2023-10-20

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泉源實驗國小,校園腹地並不大,站在操場就可以將整個學校一覽無遺。而校內的附設幼兒園採光明亮,木質地板的教室讓人感覺非常溫馨。在 2022 年夏天調派到此的幼兒園錢嘉慧老師,帶著愛犬 Mango 一起搬上山後,操場上時常能看到 Mango 奔馳的活潑身影。

不過,Mango 除了來這裡玩耍,還肩負一個重要的責任:擔任小朋友的狗老師。
 

奔馳在操場上的Mango

最可愛的狗老師,教孩子犬知識

來到泉源國小之前,錢嘉慧與 Mango 已在原本服務的臺北市北投區逸仙國小推動動物與生命教育一段時間。在臺北市教育局的動物保護與生命關懷推動計畫之下,逸仙國小加入「校犬計畫」,校長知道錢嘉慧養狗,邀請她加入校犬計畫,錢嘉慧於是帶著自己撿到的浪浪愛狗 Mango,一同成立了「校犬服務社」。
 

讓 Mango 進入校園以前,錢嘉慧特地帶牠去上課,學習如何維持情緒平穩,以及與人類融洽相處。錢嘉慧並邀請專門教導犬行為與動物互動技巧的「浪犬博士」創辦人 Lucy 一起設計教案;Lucy 提供與狗狗相關的知識,錢嘉慧則負責轉化成適合幼兒的溝通方式,兩人合作無間,一起在學校帶學生與 Mango 互動,引領孩子學習照顧動物的身體與情緒。
 

教學的內容分成四個主要部分:接觸與嗅聞、實際互動、製作玩具、健康飲食,有時也會加入牽繩技巧。錢嘉慧還利用每周一次進入烹飪教室的機會,帶孩子製作給狗狗吃的餅乾或雞肉丸子。

 

錢嘉慧認為,從大班開始切入是很好的時間點,每年花一段時間把這四個階段的課程進行一遍,到了國小一年級,同樣的內容再上一遍,可以觀察到孩子有更深的體悟,上過相關課程的孩子並且與第一次接觸的孩子有明顯的不同。

 

「其他沒有接觸過 Mango 的學生,會想要直接摸牠,另外一個在大班有接觸過的就會說欸,你不能直接摸牠,你要先伸出手,讓牠聞聞看你的味道,然後只要露牙齒了,你就不能再摸牠了。」錢嘉慧回憶孩子的反應,發現即使一年只有上過一次,孩子的記憶卻是很深刻的。
 

錢嘉慧向我們展示之前課程準備的簡報資源,上面有不少學生的作品。

動物的療癒力量,吸引大人與孩子一起學習

動物的感染力,有時候出乎我們的想像。
 

錢嘉慧感受到,因為 Mango 的出現,學校的氛圍改變了。小朋友接觸動保相關的概念後,不再像過去喜愛捉弄看到的蜘蛛、螞蟻;老師與學生之間因為談論貓貓狗狗的瑣事,感覺更加親近;因為 Mango 一週只來學校一次,為了分配預約 Mango 老師的時間,幼兒園與國小老師間多了許多共通話題,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有些原本怕狗的老師也表示,自己不再如從前害怕動物,懂得如何與遇到的狗狗相處。更有家長幫老師一起找相關資料,製作狗狗食譜。更有其他有興趣的老師,與家長一起帶其他校外資源進來,進行寵物美容、狗醫生相關課程。「這也讓我發現,原來學校也不是只有這樣上課而已,還可以有另外一種主題的課程。」錢嘉慧說。

 

錢嘉慧還分享,當時學校有一名拒學的學生,很少到學校上課,學校時常千方百計只為讓孩子到學校來。錢嘉慧知道這個孩子喜歡狗,有一回 Mango 要來的時候,特別先通知他,結果當天孩子果然出現在課堂,讓大家都很驚喜。錢嘉慧笑著說,這就是所有的人類都無法做到,只有動物才能做到的事。


從食農教育到動物保護

其實,錢嘉慧與動物保護的淵源要追溯到更久之前,甚至可以說,她的關懷並不限於動物,而是整個環境的自然共好。從小在屏東長大的她,自小看鄰居養牛養鴨,騎著腳踏車與牛羊一起玩是日常,與動物共處共生,就跟呼吸一樣自然。
 

於是,當錢嘉慧到城市求學與工作,對環境的關愛自然也始終掛記在她的心上。大學從幼教系畢業後,錢嘉慧的碩士論文決定專攻食農教育。「食農教育跟生命教育其實有很大的關聯性,因為食農教育就是強調食物以有機栽培,有機栽培的目的也是希望跟環境共好。環境共好的時候,除了我們人自己吃,小動物其實也需要這樣子的資源。」

 

因為食農教育的背景,錢嘉慧在投入校犬計畫前,就已經在任教的學校開設食農教育,搭建雞舍帶著小朋友照顧小雞小鴨,認識小動物的樣貌,甚至當有小雞過世,與孩子一起埋葬動物,淺談生命教育。
 

小小的動保種子,可以長成森林 

泉源國小雖然沒有校犬與校貓,但可以用親子共讀的方式來探索相關議題。一週一次的親子共讀,錢嘉慧就會選擇幾本與動物保護有關的書或繪本,讓孩子自己挑選後,回家與家長一起閱讀。或利用早點名的時間,與學生分享家中貓貓狗狗的生活趣事與可愛照片。「看得出來小朋友非常有興趣。」錢嘉慧說:「從一點點小的時間去切入,然後每次丟一點點相關內容,都有保護的議題。」

 

平常錢嘉慧也習慣和學生介紹各式動物主題的繪本

而面對國小學生,雖因課程開始分科有進度壓力,不過她還是可以利用固定的晨間閱讀(早自習)時間,分享一篇文章、一則新聞,或在午餐時間把原本播放的音樂改成與動保相關的資訊與故事,讓孩子能不間斷接觸動物相關話題。另外,錢嘉慧也會引導家裡有養貓狗的孩子分享寵物的有趣故事,進一步擴展到動物保護相關討論。

 

「利用一個點去跟他們分享,只要這個動物保護議題的一點點小種子,在他們的心裡面,就看它們可不可以慢慢長大。」錢嘉慧深信,面對幼年的孩子,其實重點不在教學時間的長度,或內容是否夠深,只要建立起基本的價值觀,或許就能引發蝴蝶效應。
 

 

系統性的生命教育,還需政策推行

幼時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最是深遠,只可惜,目前大多數老師對動物保護議題仍沒有太多概念。錢嘉慧認為,要真正更廣泛落實動物與生命教育,還是要倚賴政府單位有系統的推動。
 

她舉食農教育為例,過去也鮮少有人關心食農教育,但經過政府的推動,並在 2022 年通過《食農校育法》後,有更多人注意到飲食、營養與健康的相關資訊,學校相關教學才更加普及與全面。


「或許動保議題也需要經過這樣的歷程,才可能像現在的食農教育,慢慢被看到。」
 

但是錢嘉慧也深知,若要透過官方來推動動保教育,執行上或許不若食農教育那麼單純。因為相對於食農教育相關教材容易有標準答案,動物保護領域一直存在許多討論與爭議,目前很難找到絕對的答案。

 

也因為現今動物保護議題「水太深」,甚至錢嘉慧自己都時常沒有答案。「有太多價值觀的衝突,我一直還在想,一定沒有絕對的好。」比如流浪犬是否應該執行安樂死的議題,站在「動保」與「野保」的角度,或許會有很不一樣的答案,她至今仍然覺得很糾結。
 

教育就是為孩子做選擇,卻不限制他們

根據錢嘉慧自己的觀察,動保教育的環境雖然有較過去進步,卻仍有一段路要走。幾年前,針對動保議題的兒童繪本還很少,近年或許因為相關議題的推動與逐漸普及,談論動物保護話題的繪本明顯增加,「從幾乎找不到,到今年可以找到二、三十本。」錢嘉慧這樣形容。但目前看到的繪本大多還是僅著重在貓、狗等陪伴動物,較少討論更廣泛的動物議題。若想要討論更豐富的內容,老師得費心自己準備。
 

除了自己在第一線的教學現場,錢嘉慧也會準備教材供其他有興趣的老師使用。比如她曾與關懷生命協會合作,運用協會出版的繪本《小狐狸的媽媽,媽媽的小狐狸》來設計教案。繪本中,小狐狸的媽媽被人類捉走,做成皮草。錢嘉慧說,她與協會夥伴考量皮草議題對年幼的學童來說可能過於沉重,稍加調整後,讓教案著重於與動物的嗅聞與接觸、如何幫助在路上遇到的動物,最後才加入部分皮草內容。

「老師自己得一直在選擇的過程中,選擇完之後再教給小孩。」錢嘉慧的眼神非常認真:「他們會不會就帶著這個既定的想法,一直到長大?」在幼年的孩子面前,自己的責任或許比想像中重大,這是錢嘉慧時常思考的。
 

 

目前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進修博士課程的錢嘉慧,未來打算針對這些議題做更深入的研究。她期許自己,能夠運用更多時間了解動物保護議題中,各種議題與背後的脈絡,並將許多價值觀點攤開來讓大眾更加瞭解,從中對臺灣動保教育作些許貢獻。

 

因為相信教育的力量,在進修的同時,錢嘉慧仍繼續堅守幼兒教育的第一線,將自己的所學分享給孩子。碩士論文專攻「食農教育」的她,也深深理解,不能只偏廢於動物保護,食農、動保,與環境議題,其實都是環環相扣、息息相關。

 

「我自己知道,價值觀很多元,我不能去限制孩子,要他只能接受狗相關的繪本,我希望他可以再接觸多一點繪本,然後他可以集結這些繪本裡面告訴他的,他再有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被我限制。」錢嘉慧說。

 

生命教育就是哲學議題,如何引導白紙一般的孩子,譜寫出自己的解答,或許是一個教育者最重要的課題。
 

 
本文由故事編輯部與百靈佳殷格翰共同製作
文章資訊
作者 謝易軒
攝影 林家賢
刊登日期 2023-10-20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愛護之聲:生命教育與動物保護的先行者
不只貓狗,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尊重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