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萌獸來襲!犧尊、鳳鳥、蟾蜍,隱藏在故宮裡的「可愛動物區」

2021-11-12

各種可愛動物常常為普通器物注入新靈魂,像是童年回憶中的小豬撲滿,近年來隨著貓奴人數增加而產生的各種貓咪造型馬克杯,甚至連國際精品都推出各種動物造型的包包。
 
當然,使用這種「可愛電波」也有各種小技巧,有些是簡單地把動物圖案印在器物表面,有些則是精巧地結合器物原有的功能、材質的特性與可愛小動物的造型。雖然工業設計是近現代社會才有的概念,但古代工匠運用各種動物造型點綴器物的功力,即使是穿越到現代社會來也毫不遜色。
 

華麗登場!可愛又祥瑞的動物

如同貓貓狗狗深受現代人喜愛,龍、鳳、麒麟這些象徵吉祥美好的動物則是古代中國社會的心頭好。像是宋元時期的〈玉鳳柄洗〉,器物的把手是以一隻鳳鳥為造型。鳳鳥一邊銜著器沿,一邊又用爪子扣在器沿上,雙翅展開貼抱住器身,姿態靈巧可愛,讓人不禁懷疑這隻鳳鳥的真身根本就是一隻鸚鵡。

有了生動活潑的設計,匠師再用精細的雕工呈現出鳳凰炯炯有神的眼睛、豐滿的羽翼和華美延展的尾羽。雖然器物沒有特別的功能,卻因為這隻逗趣討喜的鳳鳥而增加了許多玩賞的趣味。
 

《宋至元 玉鳳柄洗》(故玉3620/長16.7cm,寬11.8cm,高5.1cm)

象徵美好吉祥的動物當然不只有龍跟鳳,很多動物在中國古代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像是用來放置清水以供調整墨汁濃淡的「硯滴」,有些是以蟾蜍或烏龜做為造型。除了代表富貴與長壽,蟾蜍、烏龜與水的緊密關係,似乎還為它們的功能加入了一點故事性。例如明代銅製〈蟾蜍硯滴〉的蟾蜍栩栩如生又呆萌可愛,從牠憨厚老實的樣子來看,應該會很盡責的在書桌上為主人管理水資源吧。

 

《明 蟾蜍硯滴》(故銅453/通高5cm)

靜中有動的「犧尊」們

有時候,工匠選擇將器物打造成某種動物的原因不太明顯,但並不防礙我們欣賞職人的技藝,從中感受出觀察與推敲的樂趣。

明清時期製作的〈錯金銀雲紋犧尊〉,器物以一頭向左看的牛為造型。這頭牛身形壯碩、肌肉飽滿,尾巴下垂,四足穩穩站在地上,姿態平穩中正;而牠雙眼圓凸、雙耳外張,又為牠的穩重安定注入精神和生命力,扭轉脖子向左看的動作,好像轉頭問「有人叫我嗎?」,姿勢憨態可掬,身上還有著金銀雲雷紋的裝飾。根據研究,這些紋飾可能是將調成泥狀的金和銀,塗在嵌槽中而成。這類紋飾早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像是故宮北部院區展示中的弩機,就裝飾了類似的卷雲紋樣。

 

《明清 錯金銀雲紋犧尊》憨厚的表情,好像轉頭問「有人叫我嗎?」

這件器物最讓人困惑的,可能是牛背上的三個管狀設計。從外形推測,這三個「管子」的形狀不同、大小也有差異;由中空的特徵,可以推測此物原本可能是用來插入某些東西,像是花、筆、燈盤,或是其它裝置。清代宮廷裡的專家們為它建檔時大概也是做了類似的猜想,因而稱它為「表座」。

有趣的是,這頭牛身上的眾多特徵,像是靜立的姿態、繁複的金銀紋飾、以及背上的功能性設置,可以在許多不同時期的器物上看到。舉個例子,在故宮的眾多藏品中,兩件戰國時期的犧尊可以算是這件〈錯金銀雲紋犧尊〉的大前輩。

 

《戰國 嵌孔雀石綠松石犧尊》(故銅124/高28.6cm,徑40.6cm)

這兩件犧尊是裝酒的容器,它們的體腔中空,酒液從背上的開口中倒入,再從口部倒出。以〈嵌孔雀石綠松石犧尊〉為例,它同樣呈現出四足靜立的姿態,下垂的尾巴給人安定的感覺。工匠對於動物的刻畫非常寫實,像是後腿的線條、偶蹄的特徵,透露出他們對動物肌肉、骨骼的瞭解。而動物圓胖豐滿的體態,相對於〈錯金銀雲紋犧尊〉較為粗短有力的四肢,讓它多了一分討喜可愛。

微張的口部既能讓內裝液體流出,又與高高豎起的耳朵、大大的眼睛、以及微微往前延伸拉長的脖子組合成生動的表情,好像在探問來人「你帶好吃的東西來了嗎?」,讓人不禁想把它捧起來摸摸抱抱一番。

這件犧尊的表面同樣有金屬細線的鑲嵌,只是因為時代久遠而磨滅不清。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互相纏繞的雲紋,比起明清時期的〈錯金銀雲紋犧尊〉更加細緻繁複。工匠也為它的面部做了更為精細的處理:在金絲與銀絲之外,又加入綠松石做為鑲嵌的材料,透過流暢的線條與巧妙的搭配,三種材質與動物臉部複雜的肌肉紋理結合在一起。費心妝點的臉龐加上脖子上的綠松石項圈,間接折射出了貴族生活的華美。

特別的是,犧尊背上的金屬蓋子是它成為清代宮廷收藏以後才加上去的。而它的原貌,或許可以從故宮裡的〈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來窺探一二。

〈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的背上也有一個圓形開口,並以活頁的形式裝上一個圓蓋子,蓋子上有金銀鑲嵌而成的蟠龍紋。它和〈嵌孔雀石綠松石犧尊〉在尺寸與設計構圖上相差無幾,這樣的形式在戰國中期的黃河下游一帶似乎很受歡迎,在江蘇漣水、山東臨淄、河北平山也曾出土過。

雖然在整體造型上非常相近,但在設計的細節上,工匠還是有匠心獨具之處。像是〈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戴的是金項圈,而〈嵌孔雀石綠松石犧尊〉是綠松石項圈;〈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眉毛部份也不是完全用綠松石,而是讓綠松石與另一種材質交互搭配。即使出自同樣的底稿,不同的質感、色澤也讓每件器物都帶有不同的個性,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

 

《戰國 嵌綠松石金屬絲犧尊》(故銅2382/長39.5cm,寬14.5cm,高29cm)

兩個時代的犧尊在造型和工藝技巧上各有風格。明清犧尊長身玉立,而戰國犧尊比較圓潤豐滿。明清犧尊因為製作時代較晚,紋飾的保存狀態較好,充份顯示出它的優雅華美;兩件戰國犧尊雖然因為年代久遠,又經過後代收藏家處理,失去了原本通體閃亮的金屬光澤,但長久的時光歷練為它們帶來了沉穩內斂的色澤,鑲嵌紋飾也變得含蓄低調,與沒有變色的綠松石、嵌金,和清宮後加的金屬蓋相互搭配,形成全新的視覺感受,也同樣引人注目。
 

同場加映!《漢以後 嵌金銀犧尊》超萌的表情,簡直融化萬千少女的內心

動物是人類最好的夥伴

這些動物造型器物,雖然風格各不相同,但都讓我們看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術,以及古代人們與動物的親密關係。

雖然有一些器物造型無法辨明他的真身,但古人所刻畫的動物都相當活靈活現,即使是神話動物,生物的姿態與肌理也處理地相當精妙。能夠創造如此栩栩如生的器物,工匠必然需要對動物非常密切的觀察和研究,甚至這些器物的主人可能也都對這些動物略知一二。

牠們之所以被選為器物造型的靈感,也跟牠們的靈巧可愛或是吉祥寓意有關。對現代人來說,大家買動物造型和圖案的物件時,常常也是一句「好可愛!」就衝動購物了吧。

經歷了歲月荏苒,這些動物造型器物的生動與趣味並沒有減去半分,反而有種歷久彌新的魅力,放在現代人的屋子裡,配上幾本書、一盞檯燈與一杯咖啡,好像也毫無違和感。雖然無法將這些器物帶回家收藏玩賞,不過幸好有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精心保存,讓我們能在千百年後,再一睹這些器物的風采。

此外,這些文物並非只能待在博物館的展示櫃中,例如故宮與臺灣吧Taiwan Bar合作,將文物化作時下流行的擬人圖像,讓帥氣美麗的學長姐,帶領讀者深入認識各個文物的故事,打破大眾對博物館的刻板印象,文物不再是「只可遠觀」,還可以有更多有趣好玩的互動。如同千百年前透過匠師巧手打造的各式動物器皿,用可愛的外型拉近人與器物之間的關係,重新賦予這些日常物件全新的意義。
 

 

 

更多精彩展覽都在國立故宮博物館南部院區

人氣國寶展:https://reurl.cc/r1oEkx

多寶格:https://reurl.cc/Rb8YRg

遠方的戰爭:https://reurl.cc/73nKY5

南宮學院:https://reurl.cc/ARpMpK
參考資料
  1. 李玉珉主編,《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的仿古風》,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
  2. 張臨生,〈真膺相糝的國子監周笵十器〉,《故宮文物月刊》第73期(1989),頁34-55。
 
文章資訊
作者 王詩涵
刊登專欄 你不知道的中國古代文明
刊登日期 2021-11-12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