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林田山林場】從製腦到造紙,後山客家人與「花蓮小九份」的繁華起落

2023-08-10
位於鳳林鎮的林田山林業場,曾是全臺四大林場之一。不過許多人或許不知道,繁華一時的林田山聚落,其實與日治時期從桃竹苗地區大量移民至東部客家人,有著密切的關聯……(首圖素材:Fat Joe's / CC BY-SA 2.0. / via flickr

依山而築的日式聚落在眼前敞開,吆喝聲與汗水混雜在一批批的開採工人之間,還有早晚輪番報到的攤販市集……,這裡不是你以為的九份或金瓜石,而是 1960 年代的林田山。位於花蓮鳳林的林田山林業場,曾是全臺四大林場之一,當時只要搭上花東鐵路途經萬榮車站,便會見到絡繹不絕的乘客,幾乎全部都是往返林場的人流。在伐木的全盛時期,甚至出現了「小上海」、「小九份」的稱號。

不過許多人或許不知道,繁華一時的林田山聚落,其實與日治時期大量移民至東部客家人,有著密切的關聯……。
 

1960-70 年代曾繁華熱鬧的林田山林場聚落,現改為文化園區(Source: Blowing Puffer Fish / CC BY 2.0. / via flickr

 

從新竹到花蓮,「鳳林」客庄的誕生

臺灣東部鳳林的開發,可追溯至日治初期,由於當時許多土地尚未開發,有很好的墾殖機會,加上淺山的伐樟製腦事業剛起步,各項條件吸引西部移民移住,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聚落。依據學者的研究,日治初期,由於新竹州土地所有權集中,佃農佃權不穩定,且收入偏低,形成一股推力,加上當時臺灣東部有土地開發及獲取工作的拉力,使得大量的客家族群遂由新竹州移民至花蓮,成為東部地區客家族群「第二次移民」的主要原因[1]
 
鳳林開始發展並非順利,因為淺山的伐樟製腦,常有「蕃人[2]」入侵襲擾事件發生,其中最嚴重的一個意外事件,發生於明治 39 年(1906)春天。公司總部設在花蓮壽豐吳全城的「賀田組」[3]雇用內地人(日本人),從事伐運樟木及腦丁[4]製樟,共有 15 名,在平林(今林榮)一帶工作時,突遭「蕃人」襲擾,共有 14 名遭到殺害,倖存者 1 名。在此事件後,「賀田組」的內地工作人員人心惶惶,強烈建議「賀田組」放棄鳳林方面樟腦事業的發展。
 

賀田組創辦人賀田金三郎(Source: Unknown author / Public domain / via Wikimedia Commons
1904 年賀田組於花蓮壽豐鄉吳全城建立的賀田村,是全臺首座日人移民村,從日本的福島縣及愛媛縣共招募了700 名日人,另也有本島 800 名臺人、300 名太魯閣族。圖為 1908 年的賀田村景況(Source: 台湾総督府/ Public domain / via Wikimedia Commons

日資公司「賀田組」的「通譯」客家人饒永昌先生,是這一波放棄聲浪中,持反對意見的重要人士。他勸說「賀田組」繼續經營林田山、鳳林山一帶的伐樟製樟事業,並把主張化為具體行動。
 
饒永昌先生遠赴其家鄉——新竹州頭份庄——招募腦丁從事伐樟製樟事業,共召集了 150 個腦灶[5],也促成了 100 戶以上的「農業拓殖」移民到鳳林,同時進行土地開墾與製樟腦事業[6]。因為鳳林地區伐樟製腦產業的興盛,使得臺灣桃園、新竹、苗栗一帶的客家人,自發性地開始第二次的島內移居。[7]除了製樟、伐木之外,隨後興起的蔗糖產業也吸引了內地與島內移民。農業的拓殖活動與伐樟製腦,為鳳林地區的發展展開了序幕。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支持故事

單篇購買文章請點此

文章資訊
作者 王鴻濬(國立東華大學 特聘教授)
刊登日期 2023-08-10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台灣風土誌】第 3 期:後山客庄
花蓮不只有好山好水,還有客家移民的翻山涉水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