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彈珠汽水風靡全臺,卻也帶來拉肚子、打架、流血割傷?

吳亮衡 2020-08-10

當今臺北街頭便會販賣各式夏季嗜好飲料如ラムネ(彈珠汽水)、曹達水(蘇打水)、冰、福壽水、平の水、炭酸水、蜜柑水、拘櫞水各式商品,其中又以彈珠汽水和冰最受歡迎。

1897 年的報紙是這樣告訴我們的。當時的臺北夏季普遍處於 32 度以上的高溫,酷熱難耐之時,街上各式冰品、飲料便成為眾人爭相購買的消暑利器。其中,最為人所喜愛的商品,正是彈珠汽水。


不過,在開始講臺灣彈珠汽水的故事前,可不能不提到高橋由義和竹中信景。


據說高橋由義是名手腕相當了得的商人。憑藉著容易取信於人的特質,高橋由義自 1896 年 1 月來到臺灣後,隨即包辦日本陸軍大大小小的器材業務,像是銅鐵器具製品、鐵道材料買賣等。久而久之,高橋由義與達官顯要建立起深厚的合作關係,許多臺灣總督府的實業建設,更可頻繁看到高橋由義的影子。也因此,高橋由義接連獲得「陸軍御用達商」以及「諸官衙御用達業」等殊榮,而他與兒子高橋豬之助連袂打造的「高進商會」,更在日治末期名列臺北三大資本財閥的一員。


相對於硬派的官場風格,高橋由義作為彈珠汽水製造商的身份則顯得親民許多。根據《臺灣日日新報》的專文報導,高橋由義從東京跨海來臺時,曾帶著製作彈珠汽水的器械,來臺不久後,便成功地在臺北地區打響名號。然而,生意太好總會招致同業妒忌,隨後加入的松浦屋、倉永、兒島、十字館和山下等業者,不時對外放話,想要爭奪夏季清涼飲料的大餅,一場「ラムネ製造界の戰國」就此展開。


在激烈競爭下,眼見銷量不增反減,利潤更是越來越薄弱,清涼飲料業者們總算願意冷靜下來思考後續對策。某次會議中,其中一名業者提出籌設類似當代同業公會的組織,透過制定合理的價格讓會員們共享這塊商機。不料,就當眾人熱切地分配彼此的權責時,高橋由義卻以分配不均的名義,憤然提出異議,使得此次倡議最終不了了之,清涼飲料界的戰爭依舊無法落幕。


商人間比拼的並不只有財力,還有人脈。隨著高橋由義在軍政界的地位日趨重要,旗下經營的彈珠汽水事業也跟著水漲船高。


首先,當時臺灣業主取得玻璃罐的管道大多是從香港運往臺灣,不僅價格昂貴,且瓶罐在運輸過程中損壞的機率高達四成;相對地,高橋由義則透過政商關係取得大阪玻璃罐的獨家代理權,運輸過程中也採用較安全的包裝,破損率不到兩成。換句話說,高橋由義擁有的不僅是上游廠商的優先採購權,成本降低後,甚至還可趁機從中謀取價差。基於種種優勢,高橋由義幾乎壟斷了臺北的彈珠汽水市場,最終也順利登上清涼飲料界的中樞角色。


約莫同一時期,位於臺灣東北角的蘇澳地區也出現彈珠汽水的風潮,而引入這項商品的人,叫做竹中信景。相對於經商背景出身的高橋由義,竹中信景以軍人背景出發,意外讓他開發了這塊天然寶玉。


據說在某次行軍中,竹中信景和同行的官兵們正走得頭昏眼花之際,眼前突然出現了滾滾湧出的清澈泉水,眾人隨即停下腳步。按照當地漢人的說法,這種水具有某種毒性讓魚蝦無法生長,而且聞起來的味道十分怪異,因此鮮少有人敢靠近,更別說是拿來飲用了。


這番說法很顯然無法說服口渴難耐的竹中信景,就在眾目睽睽之下,竹中信景俯身掬起一大把水,先是聞了聞,爾後便咕嚕嚕地飲下。只見他在喝完後直呼過癮,表示清冽爽快、通體舒暢,其餘日本士兵見狀,也蜂擁撲向泉源,竭盡所能地將水壺斟滿,並大口暢飲了起來。


百年前竹中信景發現的蘇澳冷泉,今已成為熱門的觀光勝地(Source: vegafish via Wikipedia, CC-BY-SA 2.5 授權)

消息一出,原本乏人問津的天然泉池,瞬間成為部隊行軍時的涼水補給站。隨著絡繹不絕的人潮湧入,宜蘭廳的衛生單位遂以確保民眾安全為由介入調查,著手分析泉水水質。


幾經確認後,政府這才證實:蘇澳冷泉的泉質優良,盛產的碳酸水甚至可以讓民眾拿來飲用。與此同時,看準商機的竹中信景,則早已和數名朋友達成協議,要打造一座兼具休閒保健與娛樂性質的冷泉浴場,當然,為了增加話題性,搭上時下最流行的彈珠汽水事業,正是竹中信景的經營重點之一。


這樣的商業策略,再加上蘇澳「東洋第一碳酸氣體湧出量」的天然優勢,確實讓竹中信景做出來的彈珠汽水別具風味,並在短短數個月內就獲得了極佳的成績;可惜的是,受限於蘇澳地區整體電力設備的不足,產能始終沒辦法進一步提升。


儘管如此,這款風味絕佳的彈珠汽水仍舊在業界打響了名號,1922 年 6 月甚至被帶到東京平和紀念博覽會的臺灣館裡展示,絕佳的口味瞬間獲得在場人士前所未有的讚譽。被問及該項產品是來自何地,瓶身耀眼的「七星」二字恰巧說明了一切。說這是一款具有臺灣特色的清涼飲料,一點也不為過。


除了日籍商人以外,全島臺籍商人也相繼加入這場夏季飲料大戰。


各地頗具規模的飲料商,像是臺北的進馨商會、龍泉飲料工場、新竹的新泉飲料水工場、臺南的振南商會和赤崁商會等,皆是由臺籍人士擔任負責人,稍具商業規模者更會同時跨足冰品跟彈珠汽水兩項產業,降低成本之餘,也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商品選項來締造更高的市場競爭力。

 


警察先生,就是這個臺商

隨著市場熱度日益升高,各式爭議事件也隨之而起。像是發生消費者喝下不潔的彈珠汽水後嚴重腹瀉,不得不緊急送醫的食安意外;還有消費者誤以為購買彈珠汽水可以直接將瓶子帶走,和店家發生口角後升級為嚴重肢體衝突的維安事件;也有一起發生於臺南座的案例是圍觀者在看戲時不慎將手中的彈珠汽水摔破,飛濺的碎片劃傷同樣在看戲的女子,女子雖無生命大礙,但砸傷人的男子卻被移送法辦。


比起偷竊以及玻璃碎片劃傷他人,最讓殖民政府介意其實是彈珠汽水品管不良及糖漿品質不佳的問題。為此,臺灣總督府相繼頒布〈臺灣清涼飲料水營業取締規則〉、〈臺灣人工甘味質取締規則〉等法條,幾乎囊括了從生產到販賣的每項細節。


規則公布後不久,各地衛生單位的檢測人員在警察的陪同下,逐街逐巷地清查路邊攤販以及實體賣店裡的商品。不時可以看到警察在太陽底下拿起酒瓶晃呀晃地確認瓶中是否有雜質或是不明沈澱物,又或是抽檢彈珠汽水的製造日期是否跟瓶罐上的封口處一致,倘若整箱當中查到一罐沒有貼上製造日期,整批貨品都會被勒令停止販賣。

 
這款腳踏式裝瓶的機器曾經盛行於橫濱一帶,甚至有製造商專門製作並輸出(Source: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倉嶋謙,《最新硏究清涼飲料水製造法》(東京:丸善,1911),頁7。)

有趣的是,為了要給菜鳥警察一些溝通範例,當時還流傳一系列日臺語對照的「實務用語」,宛如清涼飲料取締版本的教戰手冊。舉例來說,如果抽查中遇到瓶口標籤製造日期疑似被修改者,就會遇到下列情境:

 警察:唉,這等封條是恁封的是不?(誒,這個封條是你自己封的嗎?)
業者:不是,是原頭封來的。(不是,是原本來的時候就封好的。)
警察:此「五」字改做「六」字的乎?(這個「五」字是你改成「六」的嗎?)
業者:阮無咧。不知是製造所的樹乳印仔去也不是,常有此款較無明的、人客亦有如此講。(我沒有啊。不知道是不是製造所橡膠印章的問題,常常會有這種不太明顯的狀況發生,我們的客人也常這樣反應。)
警察:此號封條字印了虛詞的,也是共伊改去,就着罰即能用得如知不?(如果封條不實或是擅自修改相關日期,是可以處以刑責的你知道嗎?)
業者:阮不敢。(我不敢。)

目前尚未有資料證實警察隨機取締的成效為何,然而報紙上不時出現「清涼飲料の下痢」、「清涼飲料の取締」、「飲んで惡いラム子」、「腐敗ラム子」」等消息,卻也在無形中建構一般民眾的食安觀念,並連帶打造出更符合現代衛生的「製作 - 消費」體系

 


今晚,我想來點刺激的味覺饗宴

面對市場上品質參差不齊的商品,許多消費者其實相當徬徨。然而,1937 年 9 月的一篇文章,或許提供了口渴時的最佳選項。在這篇號稱「誰都可以做得出來的彈珠汽水」文章裡,以近乎白話文的科普方式,讓有興趣自行製作彈珠汽水的人有了直接購入以外的新選擇。


文中提到,只要準備好下列酒石酸、碳酸氫鈉、砂糖、各式香料後,先在空瓶中放入碳酸氫鈉,依序加入半瓶的水、砂糖與適量香精,這個步驟完成後再將水加滿到彈珠的位置,再從瓶口緩緩加入與水調和過後的酒石酸,接下來將瓶身翻過來並快速上下搖動即可完成彈珠汽水。文末的步驟彷彿是說:「沒氣的彈珠汽水非常難喝,所以快喝!」


看完彈珠汽水在世界各地流轉的故事後,有沒有覺得,手中這瓶清涼飲料,可是相當具有歷史感呢?不管是瓶身設計、氣體化學反應或是晶瑩剔透的彈珠,每個部位都有其故事,而當故事串連在一起,好似又可以挖掘出更多關於物質生活的歷史議題。


每口飲料,都是不同時代精華的體現。


參考資料
  1. 林佳慧,〈清涼一夏!日治時期的碳酸飲料-以彈珠汽水為例〉,臺中: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2013。
  2. 游映嫻,〈黑松企業文化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3. 曾品滄,〈平民飲料大革命-日治初期臺灣清涼飲料的發展與變遷〉,《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14:2(臺北:2008.05),頁 18-23。
  4. 東方孝義,〈日臺會話の研究〉,《臺灣警察時報》,13(臺北:1930.07),頁 41-42。
  5. 倉嶋謙,《最新硏究清涼飲料水製造法》,東京:丸善,1911。
  6. 臺灣總督府鑛工局,《工場名簿 省工局出版第一號》,臺北:臺灣總督府鑛工局,1944。
  7. 《府報》
  8. 《臺灣日日新報》
  9. 《臺灣人事鑑》
  10.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
文章資訊
作者 吳亮衡
刊登專欄 尋「臺」啟事
刊登日期 2020-08-10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2020|八月關鍵字:故事冰菓室
夏日裡的涼爽滋味,抵擋不了的零度誘惑!歡迎進到故事冰菓室,和我們一起清涼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