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引領希臘走向最輝煌的時代──亞歷山大大帝的崛起之路(三)

ZANNANZA 2020-12-14

波斯波利斯的末日

燃燒中的薛西斯一世哈迪什宮(Hadish Palace of Xerxes I)

希臘史學家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Diodorus Siculus) 所著《史學全集》(Bibliotheca historica) 中記載:亞歷山大攻入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後,他允許部將們慘烈的屠城。


先前,亞歷山大很寬大地處理投降的波斯城市,但這次,波斯波利斯人就沒那麼幸運了。波斯波利斯的男人被屠殺、女人被賣為奴隸,無數私人收藏的珍寶都被掠奪一空。亞歷山大在這座城市停留了五個月,有天當地宏偉的大皇宮突然起火,而且火勢相當猛烈,這座在當時已有百年歷史的建築物,連帶宮內無數珍貴的藝術品,一夕之間全被焚毀。


這場火到底為何會發生?有文獻指出是亞歷山大故意放火,以報復第二次波希戰爭時,波斯軍隊焚毀雅典衛城山之仇。還有另一種說法是他喝醉了,受酒精影響下放的火。無論真相如何,亞歷山大都後悔做了這件事,並下令希臘軍隊救火。不過到了這個地步,一切都太遲了。


薛西斯一世(Xerxes I) 的宮殿起火後,火勢就迅速蔓延,宮殿在火災中付諸一炬,只剩下長 450 米、寬 300 米的石砌基座及少數的浮雕、石柱殘存下來,見證著波斯帝國曾經有過的輝煌。


大流士三世之死

攻陷波斯波利斯之後,亞歷山大帶著他的軍隊繼續追逐逃亡的大流士三世,先是到米底亞(Medes),再深入至亞洲內陸的帕提亞(Parthia)。因戰爭失敗而亡命天涯的大流士,最終難逃被部下推翻的命運,當亞歷山大的軍隊快要追上大流士時,他的部將貝蘇斯(Bessus)就將大流士刺死了。


在馬其頓軍隊抵達現場時,大流士已經氣若游絲。亞歷山大沒能將他活捉作希臘人的戰俘,他就斷了氣。亞歷山大決定按照波斯傳統,以配得起「萬王之王」身份的儀式,將這位可敬的敵人風光厚葬,然後繼續追殺逃亡的貝蘇斯。


公元前 329 年,亞歷山大軍隊逼近貝蘇斯的大本營巴克特里亞(Bactria)時,該區的人再次叛變,捉住貝蘇斯並交給希臘軍隊將領托勒密(Ptolemy),托勒密再把貝蘇斯交給亞歷山大處置。貝蘇斯最後因謀逆罪被判處死刑,並按照波斯刑罰被割下鼻子和耳朵。


直到世界盡頭

地圖上黃點是已知亞歷山大大帝和繼業者所建立的城市,綠點是其他希臘化國家所建立的城市。據羅馬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估計,亞歷山大所建立和以之命名的城市,至少有 70 個

亞歷山大一邊追逐著敵人,一邊也來到中亞地帶。他在當地建立了多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並將希臘士兵安置到這批新興建的、按照希臘式城市規劃所建的「希臘化城市」之中。這些城市包括阿拉霍西亞的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 Arachosia,即今天阿富汗的坎大哈Kandahar)以及奧克薩斯河畔的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 on the Oxus,即今天的阿伊.哈努姆遺址(Ai-Khanoum) 。


亞歷山大建立過最東邊的城市位於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距離今天的中國邊界只有約 360 公里。它被命名作絕域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 Eschate) ,意思是「最遠的亞歷山大城」。雖然定居在中亞的希臘人數量並不多,但他們帶來的希臘文化,和東方文化融合後,產生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希臘化文明。而這些亞歷山大所建立的城市,正是充當了在廣袤的東方傳播希臘文化的角色。


位於今日阿富汗東北部的阿伊哈努姆 Ai-Khanoum 遺址,曾經是亞歷山大大帝在中亞建立的其中一座希臘式殖民城市,考古學家曾在此發掘過大量希臘式石柱和藝術品

錫爾河之戰(Battle of the Jaxartes) :希臘軍隊如何擊敗馬背上的斯基泰民族?

西元前 329 年亞歷山大在中亞的錫爾河(Jaxartes,中國古代稱之為藥殺水)跟擅長遊牧騎射的斯基泰人(Scythians)打了一場仗。希臘人渡河後,靠著騎兵、步兵良好的行動協調能力,先派騎兵上前引誘斯基泰人展開攻擊,並以扭力弩砲投射石彈,轟擊敵方陣型,順利戰勝了這批馬背上的民族。


這場戰爭的結局充分證明了亞歷山大的軍事才華,不限於對付中央集權的農耕帝國,而是能夠適應各種作戰風格,甚至是和風格迴異的游牧騎射對決時也能發揮顯著效用。這次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把扭力投石機(Torsion catapult)運用於野戰上,並打贏騎射的戰例,顯現亞歷山大指揮跟協調體制的能力。


亞歷山大打敗斯基泰人後,雖然鞏固了北方邊境,卻隨即面臨馬其頓軍隊內部日益嚴峻的問題。此時,已經是的亞歷山大東征的第七年,思鄉心切的希臘官兵成為宏大東征計劃中,一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希臘人早期使用的張力投石機,後來衍生成利用扭力彈簧儲能、威力更強大的扭力投石機,通常只用於攻城。但亞歷山大將它應用在對付騎射戰術的野戰,並取得勝利,這是西方歷史上的首例

希臘人的鄉愁與叛逆

讓我們先回到公元前 330 年,是亞歷山大東征戰爭的第四年。


此時的亞歷山大已經征服了絕大部分的波斯帝國,但作為征服者,他似乎採納了過多的波斯習俗,包括穿著波斯國王的服裝,和引入服從禮(Proskynesis)及跪拜禮(Prostration)等,種種入境隨俗的行為都引發他的部將和希臘士兵的不滿。


征服波斯帝國後的亞歷山大,似乎漸漸地對東方文化產生好感,這點令他跟其他希臘人起了衝突。就在這一年,亞歷山大首度揭發軍中一場針對他的暗殺陰謀,希臘軍名將帕曼紐(Parmenion)的兒子菲羅塔斯(Philotas)涉事其中,遭亞歷山大處死。帕曼紐更是遭受株連,在沒有得到任何審訊和辯護機會的情況下就被亞歷山大派人殺死。


兩年後,曾經在戰役中救過亞歷山大的將領克利圖斯(Cleitus),在中亞深處,今天烏玆別克的撒馬爾罕(Samarkand),和亞歷山大爭執時被他錯手殺死。


在此之前,克利圖斯曾經批評亞歷山大的民族融合政策,指控他忘本(通過戰爭傳播希臘文化、哲學和生活方式的「昭昭天命」)。雖然亞歷山大酒醒後對自己所做的事極為後悔,但這仍意味著亞歷山大因採納東方文化,和希臘軍隊主流價值觀的文化衝突,已經進一步發酵。


亞歷山大大帝迎娶羅克珊娜(Roxana):一段不受祝福的跨種族婚姻

馬其頓的國王亞歷山大對中亞裔女士羅克珊娜一見鍾情,兩人迅速成婚,但在那個保守且種族主義盛行的時代,跨種族的愛情與婚姻,註定是一場不被祝褔的悲劇

一年後(公元前 327 年),另一場暗殺陰謀被揭發,這次涉事的是陪伴亞歷山大東征,並以文字記錄東征的希臘歷史學家卡利斯提尼(Callisthenes)。卡利斯提尼是亞歷山大跟隨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讀書時的同學,後來竟也被亞歷山大處死,這標誌著亞歷山大與其師亞里士多德關係破裂。


同年,亞歷山大對羅克珊娜(Roxana)一見鍾情並結婚,然而,這註定是一段不受祝褔的婚姻。亞歷山大的部將憎恨羅克姍娜,最重要的原因是她的血統:羅克珊娜是一個亞洲人。


他們認為亞歷山大娶了一個亞洲女人,生出來的混血兒將繼承偉大的馬其頓帝國。而讓一個不是純種希臘血統的王室,統治一個如此偉大的帝國,不僅是對帝國的褻瀆,更是污染了馬其頓王族的希臘血統,對希臘人來說無法接受。


但亞歷山大仍一意孤行要娶她,麾下的希臘軍隊無力阻止,不過希臘軍內部的撕裂已經形成。幾年之後,極度思鄉且反感亞歷山大民族融合政策的希臘官兵,將讓亞歷山大無法有效指揮軍隊,並提早終結這場浩大的東征戰爭。


翻越興都庫什山脈

分隔中亞和南亞次大陸的興都庫什山脈。當亞歷山大大帝翻越此山脈後,代表他的印度戰役正式開始

跟羅克珊娜結婚之後,亞歷山大翻越興都庫什山脈(Hindu-Kush)進入南亞次大陸(今巴基斯坦境內),尋找傳說中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這時他距離馬其頓首都佩拉(Pella),已經超過 4,300 公里。


亞歷山大要求原屬於波斯帝國的犍陀羅(Gandhara)地區向他臣服,但只有塔克西萊斯(Taxiles)願意臣服。亞歷山大為此退還塔克西萊斯送的禮物,並賜予他波斯禮服、30 匹良馬並 1,000 塔蘭的黃金。


至今仍生活在巴基斯坦東北部深山地區的卡拉什人(Kalash people),他們信仰自然崇拜的多神教而非伊斯蘭教,傳說就是亞歷山大留在當地的部將後代(當然,現代學術界認為這個只是一個無根據的猜測)。


公元前 327 至 326 年,亞歷山大軍隊抵達印度河(Indus River),這裡曾經孕育歷史悠久燦爛的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


亞歷山大兵分兩路,一路由赫菲斯提翁率領,在塔克西萊斯協助下準備入侵印度所需的物資,並在印度河上架橋。而亞歷山大則討伐當地拒絕臣服的部落王國,在激烈的戰爭中,城市遭到屠殺並焚毀,亞歷山大贏得最後勝利卻也因此受傷。


傷癒後,亞歷山大返回印度河與赫菲斯提翁會合並過河,接受塔克西萊斯的款待,準備再進軍印度王波羅斯(Porus)的王國。(待續)

 

參考資料
 
  1. Arrian(2013)Alexander the Great: The Anabasis and the Indica. A new translation by Martin Hammond, Book III-V, pp. 88-144. Oxford World’s Class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Diodorus Siculus(1963)Bibliotheca Historica, translated by Loeb Classical Library, Book XVII, Chapter 70-86. Heinemann.
文章資訊
作者 ZANNANZA
刊登日期 2020-12-14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