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舊物的故事:英國慈善店源流

Ju KuoTing 2014-10-16

慈善店,在英國稱 charity shop, thrift shop, thrift store或 hospice shop, 是一種公益性質的社會企業。有朋友說:「若不自己經歷,很難想像英國慈善店的精美。其中不僅是善心,還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理念」。這個在亞洲相對陌生的概念,究竟如何運作,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歷史

在一戰時候的倫敦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籌款方式,就是由商鋪便宜賣出市民捐出的物資。由此,這些小商鋪給紅十字會集了 5 萬英鎊。二戰的時候這樣的商鋪變得更為普及,紅十字會甚至在倫敦的邦德街(Bond Street)設立了第一家正式的慈善店。


在那期間陸續出現超過 200 家類似的店舖,其中包括英國最著名的慈善店 Oxfam(樂施會)。Oxfam 於 1948 年在牛津寬街(Broad Street)開設,如今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店,在英國本土已超過 700 家。

 

牛津的 Turl Street 的 Oxfam Bookshop

運作方式

英國的慈善店由貿易部(Board of Trade) 授權。有些下屬某些慈善機構,有些則是專門的商鋪。所售物品大多由市民捐贈(搬家帶不走的,家裡老人去世後的遺物,換季時發現的多餘衣物等等),工作人員大多為義工,因此運行成本低廉,也就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物品,因而便宜。賺取所得除了經營成本如租金和水電以外,也大多交給所屬慈善機構。 另外,一些慈善店(比如樂施會)也是公平貿易(fair trade)運動的一員,在店內銷售發展中國家的手工產品,並將所得投回該地。


英國較為常見的慈善店有: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心臟基金會)、 Barnardos(兒童慈善)、Cancer Research UK(癌症研究基金會)、Shelter(無家可歸者基金)、Marie Curie Cancer Care(瑪麗居里癌症護理中心)、Save the Children(救助兒童會)、Scope(殘疾人慈善組織)、 PDSA(寵物基金會)、Blue Cross(流浪寵物基金會)等等。


Charity Retail Association (CRA) 是英國慈善店的加盟機構。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可以找到加盟商鋪的信息。


去慈善店買什麼?

有朋友說過,「單間服裝店總覺得款式相近,多走幾間又累,而慈善店總有驚喜的發現,有想像的空間,書籍和音樂尤甚」,也是我的感受:每家慈善店通常都有幾個不同的購物區域,覆蓋服飾、書籍、家用等等,去一家可以逛幾樣。起初吸引我的,是慈善店的瓷器。英國人好古,社會又相對安定,因此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董,精美而脆弱的瓷器是其中之一。在別處談到過,許多古董瓷器獨一無二,如皇家阿爾伯特(Royal Albert)已於 1971 年被另一家瓷器公司皇家道爾頓(Royal Doulton)收購,並於 2005 年成為沃特福德威治伍德集團(Waterford Wedgwood group)。道爾頓於 1968 年率先吞併了另一古老瓷器品牌明頓(Minton),該集團現包括沃特福德水晶(Waterford Crystal),瑋至活(Wedgwood)、明頓、阿爾伯特、約翰遜兄弟(Johnson Brothers)等著名瓷器品牌。傳統的運作方式已與帝國一起成爲昨日星辰,這也是爲什麽在收集皇家阿爾伯特,或任何英國名家骨瓷的時候,二手古董更值得選購:它們將永遠是獨一無二的絕唱。


另外作為愛美的姑娘,還中意慈善店的衣物。慈善店也和時裝店一樣會換季更新,而且經理都招有時尚觸感的(本人也應聘過,可惜沒上),櫥窗佈置都各有特色。正直初秋,看到不少慈善店已經換上了大衣,就有傳統灰褐呢子,古董毛皮,彩色呢子和蘇格蘭花呢等等,琳琅滿目。逛久了,拿捏出哪些街區的慈善店多一些自己喜歡的品牌(因為周圍居民的喜好),就會經常去看看。在所居住的這個中產階級區域,經常見到的有 Laura Ashley,Marks & Spencer旗下各種,Burberry(真的)等等。以後還會談到,Laura Ashley 這樣的老牌英國設計非常值得購買,因為看似簡單但剪裁中暗藏乾坤;碎花不像 Kath Kidson(呃……)那麼小清新,反而多了些懷舊浪漫風情。很多捐出來的都是七、八〇年代的精品,保養得極好,讓人有種不負先烈重望,也要妥善對待它的真誠。


 

書籍

一般慈善店都有書籍區,Oxfam 本身更有 Oxfam Bookshop,專賣古董書。書籍種類之全,分類之清晰,說流連忘返不足過。哪怕要菜譜,比如流行的 Jamie Oliver 和 Mary Berry,都在附近的慈善店見過。一般價格不超過 10 鎊,普通小說在 2 鎊以內。歷史、宗教、哲學、社會人類學、藝術等方面的書籍則更是新舊俱全。在慈善店的書籍區可以安靜的閱讀一下午。


唱片

對,黑膠唱片。在英倫小鎮生活,這些東西和茶杯一樣稀鬆平常。在愛丁堡的時候有位音樂系的朋友是專家,大家經常去他家聽音樂。當時最要好的幾位朋友都買了唱片機,有較新的唱片加 CD 播映器,也有真正的六、七〇年代古董。曾在 Anteaque Room 買過手搖唱片機,年久失修不能用,拿來作櫃子也非常有範兒。搬家的時候送了朋友。現在還在找一台可以用的二手唱片機。


帽子

作為帽子控,在慈善店找到不少二手的新貨,或已經不多見的老貨,比如網紗頭飾,寬邊呢帽,男士禮帽等等。英國天氣偏冷,帽子除了裝飾之外更有保暖防雨作用。忙的時候懶得梳洗,戴個帽子讓平凡的頹廢都變得與衆不同……


其實最喜歡的,是在慈善店流連的輕鬆和自在。因為不以盈利為唯一目的,所以沒有人兜售,氛圍悠然;會在那裡工作的義工都有寬大的胸懷和較為充裕的時間,樂得和你聊天,讓人感到溫馨。就是這樣一家家小店,每年貢獻 2 億 9000 萬的基金。我們不但省了錢,也可能為一只流浪犬,一個科學研究,一位孤兒,間接提供了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幫助。


Be Stylish, Be Green.

 
文章資訊
作者 Ju KuoTing
刊登專欄 Creative Revolution
刊登日期 2014-10-16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