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黑名單工作室榮獲金曲獎特別貢獻獎。消息一出,音樂人紛紛發文祝賀,好比以鄉土關懷聞名的創作人林生祥就在臉書點出:若沒這團體,他不會走上母語創作之路。換作是筆者,要是沒他們在 1989 年發起的「新臺語歌運動」,後續難有人寫出新奇又具突破性的臺語歌曲,也就沒有機會激發1990年代出生的自己,從中邊聽邊學會講臺語。
結合洋樂、批判當局,引領國內樂壇新浪潮
當時,黑名單工作室的東家滾石唱片,自 1980 年代初期踏入流行音樂業界。滾石唱片的興起,可說是標誌著臺灣音樂界一波改革的開始──1982 年發表出道專輯《之乎者也》的滾石旗下歌手羅大佑,以及後期飛碟唱片旗下歌手蘇芮,詮釋曲風都從民歌轉向西化華語流行樂,又因為他們的穿搭以黑色為主,被稱為「黑色旋風」。
儘管羅大佑那張專輯收錄的〈鹿港小鎮〉和專輯同名曲,受新聞局極力壓迫,以至於不太有機會成為電臺宣傳曲,倒賣了 15 萬張。但這對於剛起步的歌手或唱片公司已算是不容易,因此仍然刺激後輩延續這股風氣,形成這波新風潮的根基。
後來,黑名單工作室也意圖當起音樂界的革命先驅和反叛份子,只是他們的開刀對象輪到受日本歌謠影響深遠的臺語歌路。他們在1989年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完全以臺語創作,並結合搖滾、饒舌等西洋音樂元素的《抓狂歌》。看似標新立異的嘗試,其實從黑名單工作室的成員背景便可見一斑:他們是由王明輝、陳主惠和司徒松(英文本名:Keith Stuart)三人組成的創作組合,其中,王曾在美從商數年且待過滾石國外部門、陳從小學古典樂並在歐美巡演、司徒本身生在美國及日後鞏固信樂團搖滾走向。這個飽受西方文化薰陶的組合,恰恰促成在《抓狂歌》中將臺語結合洋樂的嘗試。
這張專輯當中,被饒舌啟發、又結合臺灣歌仔調的〈民主阿草〉,諷刺國內解嚴初期,官媒仍舊打壓和抹黑各種遊行,以歌曲批判時下政府。因此,即便當時已解嚴長達二年之久,新聞局卻一面批准本張專輯歌詞,一面特地發文告誡全國電臺,通通不允許替其打歌和宣佈發行情報,導致《抓狂歌》在上市首月銷售不太理想。
有意思的是,儘管賣得不好,黑名單工作室卻在發片一個月內廣受各方單位邀約,辦了 32 場演唱會,專輯相當得人緣。
改革的巔峰與後浪
黑名單工作室著實在臺灣歌壇引發蝴蝶效應。好比當時還是臺大大氣科學系研究所菜鳥的歌手朱約信,就是因《抓》輯呈現的曲風,認知到臺語歌也能弄出新玩意,才激動得加入水晶唱片,寫臺語歌曲響應。例如他節錄〈望春風〉、〈雨夜花〉、〈補破網〉和〈月夜愁〉這四首悲歌歌詞,再以歡樂舞曲構成〈望花補夜〉,意味著聽眾該是準備告別陳年悲情、迎接嶄新未來。
這一做,不得了啦!更造就朱約信後續轉到魔岩,走上嘻哈饒舌嘲諷風格,成為後來眾人認定的瘋子「豬頭皮」。
1990 年由李宗盛、羅紘武、黃韻玲、陳昇等人合作完成林強《向前走》,也是新臺語歌改革的一例。這波熱潮更改變長年唱那卡西的歌手江蕙。點將唱片在 1992 年為江蕙發行《酒後的心聲》,聚集李驥、鄭華娟、李子恆和曹俊鴻等華語流行歌創作者,嘗試煥然一新的曲風,減緩臺語歌既定哀愁印象,將臺語歌改革推到頂點,《酒後的心聲》也因此獲得破百萬張的銷售佳績。
不過,黑名單工作室的王明輝卻不視之為成功,反倒認為同行太急促,把好不容易颳起的新臺語運動弄到功虧一簣。王明輝在 1994 年接受《有聲的所在 ( 副標題:新台語歌五年紀) 》採訪時批判參與《酒後的心聲》專輯的同行真是醉得一蹋糊,乍看給江蕙獲得改變,卻在創作者急切響應、帶入主流思維,無意間回歸老式臺語歌路線,背離非主流不刻意討好大眾的原則。這點出新臺語歌運動在江蕙這些大咖歌手、大型廠牌加入後,喪失該運動倡導的獨特性質,及彰顯換湯不換藥的悲劇。
精神科醫師兼作家沈政男也評論,《酒後的心聲》專輯中〈傷心到何時〉、〈藝界人生〉與〈感情路〉這些日本翻唱曲,雖沒了濃厚日式演歌味,沖淡歌手本人的那卡西唱腔,但那股過往常見的哀愁仍浮現在歌中,強化長期植入負面情緒的詮釋模式──這終究只是那些資深歌手跟上後輩步伐認識新玩意而響應改革風潮,偏偏堅持老式唱法,簡直是治標不治本。
雖然遭受如此慘烈的批評,但新臺語歌運動仍值得肯定。好比來說,前面所提的朱約信,在 1994 年開始推出《笑魁唸歌》系列,何嘗不是讓嘻哈文化成為國內一股趨勢呢?林強、短命樂團 Baboo ,也紛紛大膽使用電子音樂、迷幻音樂、工業搖滾和放克樂等,為臺語歌開闢新的走向。
特別是,林強與電音頑童羅百吉聯手打造的《娛樂世界》,保住《抓狂歌》給臺語歌的創意和精神喊話,運用猛烈鮮明樂風、直白犀利歌詞,敲醒被世俗表面蒙騙的民眾。雖然當年賣得差,但多年後被多方肯定,才能刺激年輕人接棒傳承。比如五月天《軋車》飆車到放蕩不羈的直率、董事長樂團《攏袜歹勢》感嘆社會病態的勇氣、糯米糰《蒼蠅女郎》嘲諷年輕世代感情生活。這幾首說明新臺語歌運動巔峰就算無法復返,其中遺留給後人的啟發性,終究鼓舞後來闖蕩歌壇的新人踴躍寫歌唱出心聲。
看遍走過歷史的任何創舉,過程中必然有一些阻礙,但最重要的是不畏威脅和失敗的心態,保有最初的精神,隨時等候抓準時機,重振旗鼓。感謝黑名單工作室,沒有你們出現,就沒後續站出來的人,改變當時國內不願反抗的現象和毛病。
- 吳清聖主編 (1994)。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1975.9∼1993.1。台北:台大人文報社。
- 廖明潔 (2020)。羅大佑首度鹿港小鎮開唱,回顧 38 年前橫空出世的《之乎者也》專輯。2021 年 2 月 20 日。
- 廖明潔 (2020)。羅大佑專題 4-1:在戒嚴的台灣社會掀起「黑色旋風」,羅大佑展現流行歌曲的批判力量。2021 年 2 月 20 日。
- 馬岳琳 (2018)。一樣的月光 不一樣的蘇芮 強悍而圓融。2021 年 2 月 20 日。
- 沈政男 (2015)。江蕙為何大紅?《酒後的心聲》專輯暢銷背後的用心與突破。2021 年 2 月 20 日。
- 張哲修 (2009)。《新台語歌運動的政治想像》。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 倪重華 (製作人)、彭文淳 (導演) (1995)。有聲的所在:新台語歌五年紀。
- 曾芷筠 (2015)。搖滾機器系列一 台灣真正出代誌——重聽黑名單工作室王明輝。2021 年 2 月 20 日。
- 翁嘉銘 (2002)。娛樂世界@翁嘉銘流行歌仔簿。2021 年 2 月 20 日。
- 翁嘉銘 (2013)。[舊文活錄]最真的音樂,最長久--林強,人與樂。2021 年 2 月 20 日。
- 朱約信 (2013)。關於世界名曲「望花補夜」的創作自述。2021 年 2 月 20 日。
- 阿菲 (2014)。閆鑫瀧獲美國音樂人司徒松稱讚好聲音。2021 年 2 月 20 日。
- 馬世芳 (2014)。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2021 年 2 月 21 日。
- 陳怡杰 (2017)。【上報人物】水晶唱片時代意義 任將達:新台語運動、音樂出版普及、言論自由。2021 年 2 月 20 日。
- 王儀君 (2017)。話已說完只剩音樂──林強的遁世道。2021 年 2 月 20 日。
- 藍祖蔚 (2020)。文化迎春》新春開卷趣:這位角頭囂張20年 恨流行不恨音樂。2021 年 2 月 20 日。
- 李珊 (1997)。酷得不得了──新生代樂團「糯米糰」。2022 年 5 月 17 日。
- 雲力思與樂團|Inka Mbing & Ensemble||大大樹音樂圖像|Trees Music & Art,年份不詳。2021 年 2 月 20 日。
- 倪重華 (2013)。鏗鏘真言:音樂只有一種,就是要夠屌。倪重華與那些搖滾咖的創意路。台北:推守文化。
- 朱約信 (2019)。朱頭皮的音樂大道— 都是台大害的! PART 1。2021 年 2 月 20 日。
- 陳玠安、郭靜瑤、胡子平與翁嘉銘 (2019)。我恨流行,二十年。角頭20╳20。台北:角頭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張四十三 (監製)、龍男·以撒克·凡亞思 (導演) (2020)。我不流行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