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活到七歲才有名字的皇帝──生於亂世的明成祖

2021-01-15
首圖來源:明成祖劇照

出生時「光氣五色滿室」

元末是個戰亂年代,大批老百姓流離失所。直是亂世出英雄,朱元璋異軍突起,以應天(今南京)為根據地,積極擴充地盤。朱元璋多妻多子,朱棣是他二十六個兒子中的第四子。其中有好幾個兒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明朝建立時,朱棣已是一個八九歲的兒童。那時全國仍很凋敝,滿目瘡痍。


元至正二十年(1360 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於當時稱作應天府的南京。應天,是順應天命的意思。四年前(1356 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慶(南京),就將集慶改名為應天。他要順應天命,推翻元朝,削平羣雄,自己當皇帝。


明太祖畫像(Source: Wikipedia

現在他又有了第四個兒子,照理應該好好慶祝一下,但軍情緊急,他甚至對自己的這個兒子都來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線指揮打仗去了。至於怎麼樣為這個孩子取個吉祥名字,他更沒有工夫去琢磨了。


按照《明實錄》所描繪的當時情景,似乎朱棣一出生就注定要當皇帝。據書中描繪,朱棣「初生,光氣五色滿室,照映宮闥經日不散」。


朱棣畫像(Source: Wikipedia

對帝王的這類記載在中國古代屢見不鮮。封建文人總要為帝王頭上增添些神祕的光圈,例如漢高祖劉邦,史書上說他頭上總繚繞著一片雲氣,不論他躲藏在哪個山溝裡,他的妻子也可以很容易找到他。明太祖朱元璋也是這樣,《明史》上說他出生時「紅光滿室」,致使鄰居們以為他家著了火。

 

其實,這些所謂「真龍天子」和一般人出生時決不會有什麼兩樣。如果說明成祖出生時真的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的話,那也只是他出生的地方更多了一些戰火的硝煙。


長於戰火紛亂的時代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順便交代一下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這是因為,當人們要深入了解一個成年人的想法和行為時,根據普通常識,應該從他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生活中去尋找線索。


元朝末年,由於統治集團日益腐朽,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各種社會矛盾迅速激化,各地人民的起事鬥爭此起彼伏。至正十一年(1351 年)五月,劉福通等人以「重開大宋之天」相號召,在河南發動了大規模起事。因為起事軍戰士頭上都裹著紅巾,所以歷史上就稱之為「紅巾軍」。


至正十五年(1355 年),劉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縣)擁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建立政權,國號「宋」,年號「龍鳳」。接著兵分三路大舉北伐,深入西北和東北地區。後來,劉福通攻占汴梁(今河南開封),便以汴梁為國都號令各地。


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事取得初步勝利後,全國各地的白蓮教徒紛紛起兵響應。那時,明成祖的父親朱元璋還是個遊方僧,他看到天下大亂,便丟棄了僧人的衣缽,毅然參加到郭子興的隊伍中來。郭子興看他才略出眾,便把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他,這就是後來被明成祖稱作生母的馬皇后。


馬皇后(Source: Wikipedia

至正十五年(1355 年)郭子興病死,朱元璋就成了這支隊伍的統帥。他接著率領大軍渡過長江,並於第二年攻占集慶(今南京),改名應天府,作為自己的根據地。朱元璋雖然在實際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但他並沒有馬上稱帝,而是仍然「用龍鳳年號」,自己只是稱吳國公。


朱升這時向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策略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他按照這種思想,令將士屯田,盡力興修水利,以保證軍糧供應。因此,朱元璋的勢力很快壯大起來,成了一支與羣雄逐鹿中原的勁旅。


這時,北邊的元政權還在進行垂死掙扎,各地還有一些與農民軍為敵的地主武裝,有的地主武裝還頗為強悍。除此之外,與朱元璋政權並存的割據勢力還有數支,而對朱元璋威脅比較大的是陳友諒和張士誠。


陳友諒原是徐壽耀的部下。徐壽耀是長江上游的紅巾軍首領,在蘄水(今湖北浠水)稱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後來,陳友諒把徐壽耀接到江州(今江西九江),不久便把徐壽耀殺掉,自稱皇帝,國號「漢」,年號「大義」。他擁眾數十萬,與朱元璋展開激烈的爭戰。


張士誠以平江(今江蘇蘇州)為都城,自稱誠王,國號「周」,年號「天佑」。他不屬紅巾軍系統,對元政權時降時叛。


另外,浙東還有一個方國珍的割據政權,也有相當勢力。在四川,明玉珍還建立了一個大夏政權,年號「天統」,定都重慶。這些割據勢力你爭我奪,都想取元政權而代之。


由此可以看出,明成祖出生前後以至他的童年時期,中國正處於一個戰火紛飛的動亂年代。幾乎與明成祖呱呱墜地的同時,前線傳來了陳友諒進攻太平(今安徽塗縣)的告急文書。陳友諒果然攻陷了太平,並要接著進攻應天。


在這軍情緊急時刻,也難怪朱元璋顧不上為兒子取名了,他必須馬上到前線迎擊敵人。朱元璋收復了太平,並追擊陳友諒到九江,迫使陳友諒奔回武昌。


當時,朱元璋的西邊是陳友諒,東邊是張士誠,自己處於兩面受敵的不利形勢下。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陳友諒和張士誠還相互聯手,想消滅朱元璋。按照謀士劉基的建議,朱元璋決定先消滅陳友諒,回頭再收拾張士誠。


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朱元璋和陳友諒進行了著名的鄱陽湖大戰,雙方幾乎都傾注了全部兵力。陳友諒出兵六十萬,大軍艦數十艘,而朱元璋只有二十萬人,用的是小船。但朱元璋的軍隊上下一心,士氣高漲,結果大敗陳友諒,將陳友諒用流矢擊斃。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這支勁敵後,揮師東進,消滅了張士誠,迫使方國珍投降。


至此,南邊的半壁河山已成了朱元璋的天下。但直至他登極皇帝,中國大地上的戰火仍未平息。稱帝後又經過數年征戰,他這才基本上統一了全國。這種長期的戰亂,不能不在明成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深深的印記。


活到了七歲爸爸才取名

至正二十七年(1367 年)舊曆年底,朱元璋準備轉過年頭就要正式登極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經有了七個兒子,自然是滿心高興。這時形勢已經粗安,他決定要為兒子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廟,把自己渡江後生了七個兒子歸因於祖上的陰德:

 

仰承先德,自舉兵以來,渡江生子七人。今長子命名曰標,次曰樉、曰棡、曰棣、曰橚、曰楨、曰榑。

這時明成祖已經七周歲,他這才和眾兄弟一樣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元璋不只是為兒子們取了名,而且還制定了後世子孫取名的規則。他的每一個兒子都作為一支,每一支都擬定了二十字輩分,作為一世,名字中的另一個字則臨時確定。明王朝這種宗室命名規則在《明史一史》中有詳細記載:

 

帝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複,乃於東宮諸王世系,各擬二十字為一世。以某字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則臨時定議,以為二名,編入玉牒。至二十世後,復擬續增。如燕王位下二十字則曰:高、瞻、祁、見、祐、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靜、迪、先、猷。

但名字的下一個字也不能隨便取,而且要「按五行相轉」。例如,朱棣這個輩分的都屬木德,他的兒子朱高熾,屬火德;孫子朱瞻基,屬土德;曾孫朱祁鎮,屬金德;玄孫朱見深,屬水德。以後則周而復始地循環,意在傳之永久。但人們看到的,卻是朱元璋為子孫們擬定的那二十字只剛剛用了一半,他所建立的明王朝就壽終正寢了。

 

《明成祖傳》
六度派遣鄭和下西洋宣揚國祚,促使萬國來朝,
更御敕纂修了曠古未有的《永樂大典》。
明成祖朱棣的文治可比唐宗宋祖,武功不輸秦皇漢武! 如
此出類拔萃的帝王,卻殘殺前朝舊臣,大肆改寫歷史!
本書的章節以時為序,自朱棣青少年時代,乃至於稱帝施治,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面,以至其家庭生活與思想才識等各個面向,經由對歷史的描述和分析,解讀明成祖到底有哪些是非功過,而歷史如何造就了明成祖,明成祖又如何影響了歷史!

本文選自臺灣商務出版社出版之《明成祖傳》

文章資訊
作者 晁中辰
刊登專欄 臺灣商務印書館
刊登日期 2021-01-15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