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當複合成為一種改變生活的魔法──回望一世紀以來臺灣商業的發展型態

陳韋聿 Emery 2024-08-09
臺南末廣町(source: wiki commons/ 公有領域)

1989 年,知名作家詹宏志曾寫過一本頗有意思的小書,名為《城市人》。該書主要著眼於都市裡各種各樣的「事物進出」,譬如米行、布行等傳統店鋪在街道角落的消失,提神飲料、進口巧克力等新產品在商店貨架上的出現,等等。《城市人》的旨趣,便是要檢查這些瑣碎現象,藉以推敲人們的生活正在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不過,事物之於某個場域的運動型態,顯然也不只有「進/出」或者「誕生/消逝」,還可能「放大/縮小」。比方說,原先只是配角的某樣商品或服務,可能會迅速成長,甚至衍生為一種特色行業(譬如近年來逐漸竄紅的肉桂捲或司康專賣小店)。反過來說,原先各自被獨立供應的商品或服務,也可能被壓縮、合併在同一家商店裡,形成所謂「複合式」的店鋪經營型態。
 

「複合」的起心動念,常常只是想要兼營新的業務,藉以吸納不同客群而已。不過,假如被整併於同一空間裡的不同事業,相互間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用籠統的商管語言來說,即所謂「綜效」),「複合」便會成為一種魔法。這種法術的效用,除了可以創造前所未見的店鋪景觀或產業模式,甚至還可能改造一個地方,改變人們的生活。
 

1932・展現驚奇的複合魔法

當複合,成為一種改變生活的魔法_01
百貨行(Source: SusanHung繪)

如果同時兼營兩種事業就是「複合」,這定義其實極為寬泛。準此,最早的複合式店鋪究竟出現於何時何地,大概也難以被確知。不過,假如我們的問題是「複合」曾經如何展示其魔法般的威力,讓臺灣人普遍感受到這種商業策略所帶來的震撼效果,焦點就比較明確了。最直觀的一個例子,大概是首見於日治晚期的百貨公司。
 

1932 年,「菊元百貨」與「林百貨」在臺北、臺南兩地相繼開業。在此之前,大部份臺灣人恐怕未曾想像會有這樣一種店鋪,能夠將洋菓子、化妝品、玩具、唱片、服飾、菸酒……等等商品,通通塞進一幢燈火通明的摩天高樓,裡頭甚至還附設咖啡店、展覽大廳與空中花園,宛若一場永不落幕的博覽會。
 

臺南作家蔡秋桐發表於日治晚期的短篇小說《興兄》,大致就表現了這樣一種驚奇感受。故事主角興兄來自庄跤(tsng-kha,鄉下),他許久未曾到訪臺南府城,驀然發現城裡冒出了一家百貨公司,「一步入店內,如臨仙洞,什麼貨都有,在那間店內,足足行了好半天,還看不盡」。後來,興兄甚至被電力驅動的「流籠」(電梯)震懾到一度暈厥——從這些情緒效果來看,百貨公司所複合的,不僅是多樣化的購物和娛樂消費,更是千變萬化的驚奇展演。
 

事實上,結合種種景觀或表演元素,為群眾創造新奇的感官體驗,一直以來可說是百貨公司的生存之道。1960 年代以降,臺灣的各大百貨商場便陸續結合了劇場、電影院、遊樂園、水族館甚至籃球場。每一種出人意表的複合,都幫助百貨公司變得更為個性化,也更能夠吸引它的目標客群。

 

1990・續命轉生的複合魔法

當複合,成為一種改變生活的魔法_02
鑰匙刻印行(Source: SusanHung繪)

在前文的描述裡,複合像是一種充滿創造力的商業策略,不過許多時候,人們其實只是把複合當成某種求生手段而已。一個例子是 1980、90 年代大量誕生於各地的「鎖匙刻印」行。早前,這類店鋪多半以刻印為本業。但隨著市場競爭漸趨激烈,業者必須兼營其他業務才能存活,「配鑰匙」遂成了首選。有時,這類店鋪也兼做鐘錶或眼鏡維修。說起來,這些技藝的性質大抵相同,都是要憑藉一雙巧手,處理微小事物的細部結構。
 

複合其他業務以求續命,類似的例子族繁不及備載。比如家裡附近就有個中藥鋪最近開始賣青草茶,還有機車行兼做股東會的紀念品代領服務。總之,只要本業的技術能力有辦法派上用場,或者新增業務的進入門檻不高,一家亟欲彌補虧損的商店,就有可能走向複合經營。「鎖匙刻印」是其中較為成功的案例,雖說它能實現的利潤規模終究有限,但至少形成了一個能夠穩定運作的商業模式。
 

然而,另有一些複合案例,不僅僅是求得續命而已,甚至轉生為另一種嶄新業態。1990 年代以來,在臺灣蓬勃發展的「休閒農場」便是一個顯例。
 

故事要說到 20 世紀後期,臺灣農業在國際競爭壓力下已盡顯疲態,大片水田休耕,農村勞動力也迅速流失。農產品既然賣不贏別人,許多農家遂轉而販賣「體驗」,向都市人提供「來去鄉下住一晚」的機會。
 

「農業」加「休閒」為什麼成功?因為這個複合策略完美迎合了時代潮流。20 世紀後期,臺灣初級產業衰退的反面,其實是工業化與經濟起飛,造就了城市裡一群有錢有閒的中產階級。特別在 1990 年代,這群人正處心積慮要逃離水泥叢林,走向他們心目中「純樸的農村」去尋求平靜。後來的「週休二日」改制,更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充裕時間,開車往返鄰近郊區。於是,結合餐飲、旅宿、農地或農產品勞作課程等種種服務的農場,遂大規模興起於鄉村地帶。

 

2000・娛樂至上的複合魔法

當複合,成為一種改變生活的魔法_03
鑰匙刻印行(Source: SusanHung繪)

20 世紀後期,相應於臺灣人均收入的指數增長,平價化的娛樂場所也隨之湧現。其中,許多娛樂項目經常被複合在同個地方,比如中南部一些釣蝦場往往會附設,打擊練習場則會結合美式飛鏢或保齡球館。近年來,更有許多以「複合式運動休閒」為名的場所誕生於城市邊緣地帶,各種節目填滿整棟建築,宛若某種娛樂至上的精神時光屋,栽進去便不知今夕何夕。
 

這類複合式娛樂場所當中,「漫畫網咖」是十分特別的一種業態。追本溯源,這類店鋪的原型其實是 1970 年代誕生於日本的「漫画喫茶」,亦即結合漫畫閱讀與簡易餐飲。由於是計時收費,顧客在裡頭待得越久,業者賺得就越多,這種生意模式自然發展成 24 小時營業,甚至提供包廂、洗澡、洗衣,儼然簡易旅館。到了 1990 年代末尾,同為計時制的網咖開始興起,其所吸引的客群與漫畫店大約雷同,於是「漫画喫茶」又順勢結合了這門生意。
 

同樣在 1990 年代後期,曾在臺北開設「太陽系」的傳奇創業者吳文中,亦將「漫画喫茶」的商業模式複製到臺灣,創造了名為「漫畫王」的連鎖品牌,並且迅速在全臺各地拓展據點。大約千禧年前後,總能在熱鬧的街區裡,看見它徹夜不曾熄滅的招牌燈光。
 

2024・無限可能的複合魔法

顯然還有各種各樣的複合式店鋪值得討論(比如陽明山上開設的溫泉餐廳,也超級有趣),我們只能選擇幾個焦點,藉以檢視複合式經營策略曾表現什麼樣的作用,並且如何影響普遍臺灣人的生活。
 

如果說還有什麼樣的複合式經營不容遺漏,書店與藥局大概都值得再寫一寫。前者的代表自然是誠品集團,它演示了書店如何成為一種形象包裝,幫助它所經營的商場擴大盈利,再回過頭來挹注本業。事實上,現代臺灣的書店業者,多半也需要複合其他事業來維持營運。諸如提供簡餐、出租場地、舉辦市集……,實際能夠結合什麼,存在著各種嘗試。
 

複合式藥局則是方興未艾的時代趨勢,幾個大型連鎖品牌已各自鎖定了美妝、婦嬰用品、醫療器材等戰場,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與此同時,傳統的西藥房則逐漸在退場當中。不過,仍可以看到一些老字號藥局,憑藉複合式的創新作為,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
 

時至今日,複合策略在各行各業都已十分常見,我們同時可以從普遍案例中觀察到一些共同趨勢。譬如賣咖啡大概是最常見的一種複合選項,近年來,就連加油站都已開始附設咖啡得來速,可見臺灣人有多著迷於這種飲料。實際上,7-ELEVEn 早在 40 年前就已嘗試提供現煮咖啡,卻很快以慘敗作收,原因單純只是整個社會對咖啡的接受度仍然有限而已。這樣看來,複合終究得適應於時代脈動,才可能發揮它的法術效果。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真正被複合的,原來是我們的生活本身。而若這個世界仍然不時會冒出一堆前所未見的複合提案,或許那就意味著所謂生活,其實也還存在著無限種可能的樣貌吧!

 
本文摘錄自《裏路》,標題經故事Storystudio編輯部調整,全文詳見雜誌。
地味手帖NO.17   地方上的複合式精神

「複合式」是個商業用語,也可以是一種在地生活的方法

理想+生存=Combine Live and Life

 

地方上的人與店家,如何靠多元的方式或新的工作模式活下去?選擇複合式的經營方式,是為了增加收入、讓生意變得更好,還是想讓地方變得有意思,抑或是兩者兼有之?本期報導雲林虎尾的惠生大藥局、嘉義民雄的仁偉書局、台南安平的華谷理容院、萬華的香香澡堂以及屏東來義的部落蔬店PAIWAN A LAMI,探索地方團隊嘗試將原有理念結合新空間、傳統本業結合新服務。

 

一面往理想的道路前進,一面想方設法活下去——這是屬於這個時代的地方生存法則。我們認為,當代的複合式手法,是為了讓在地居民活得更好,同時也讓回到地方上的人創造理想的地方生活。

 
文章資訊
繪者 SusanHung
刊登專欄 裏路 make paths
刊登日期 2024-08-09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