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殘忍的虐殺,或是燃燒生命的浪漫──西班牙鬥牛的狂熱起源

2021-10-03
 

鬥牛的貴族起源.庶民起源

自春入夏的期間,西班牙各地都會持續舉辦鬥牛。鬥牛被動保團體斥為野蠻、虐待動物、殺戮行為,即便如此卻還是無法禁止(1805 年曾一度全面禁止,不過三年後又復辦,但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曾在 2010 年禁止州內舉辦鬥牛),直到現在,鬥牛仍是西班牙國民的慶典,獲得狂熱的支持。


儘管每年都有變動,但是二十世紀後半之後,從三月到十月,整個西班牙會舉辦近兩千場的鬥牛盛宴,卡斯提亞、安達魯西亞、埃斯特雷馬杜拉等地,都是鬥牛特別興盛的地區。


鬥牛在十八世紀幾乎定型,一直到現在。所以本章在講解西班牙波旁王朝之際,也會一併思考鬥牛對西班牙的意義。


在近代西班牙鬥牛活動定型之前,也曾有過貴族專屬的鬥牛。十一到十二世紀的史料中就出現了記載,到了十六、十七世紀時,鬥牛格外興盛。舉凡國王的加冕典禮、王室婚禮、王子誕生、戰勝紀念等值得慶祝的時候,就會舉辦長矛競賽大會等,也算是一種軍事訓練。


用欄杆圍起市鎮廣場,在這個區域裡,騎馬武士等待公牛衝過來,然後持劍刺向牛的腦門阻止其衝刺。下馬的騎士衡量與牛之間的距離,並繞著牛的周圍轉,同時靈活運用數枝短矛持續刺向牛,這一連串的動作都需要講究敏捷和巧妙的身手。另外,騎士不是一個人面對牛,會有許多隨從幫忙,使得整場演出十分熱鬧。


在近代西班牙鬥牛定型以前,起初是貴族專屬的競技活動(Source: Wikimedia

而跟這種「貴族鬥牛」可以相提並論的,是從十六世紀開始,鄉下百姓喜好的「庶民鬥牛」―又稱為奔牛節。庶民鬥牛規則模糊,更沒有要求參加者的穿著打扮,通常是在農村舉辦祭典時舉行鬥牛。


兇猛的牛隻放入兩旁都是圍觀群眾的道路上,挑戰牛的年輕人,要以敏捷的動作躲過牛隻的衝撞,並扔矛揮棒刺槍,命令狗撲咬,或把牛推入湖裡、河川使之溺水等,可說是極盡暴虐之能事。牛受刺激而發狂,因此出現傷者,甚至有人死掉也不罕見。現在可以說這是虐待動物,但在當時,卻是所有階層的人都樂在其中的活動。

 


 

到了十八世紀,對鬥牛很冷淡的波旁王朝國王發出禁令,貴族鬥牛衰退,但庶民鬥牛祭始終很興盛。而且在當時,形成各種技巧和武器的操作,然後蛻變為稱作
「Corrida」的鬥牛。


1730 年代到 50 年代,「Corrida」調整型態,在安達魯西亞、卡斯提亞、納瓦拉等地成立,各地的型態、風格都別有風味,然後慢慢形成統一的「規則」。1737 年,先是在塞維亞打造了專用的鬥牛場,不久馬德里、薩拉戈薩、龍達等地都跟著建造,許多觀眾為之瘋狂。

 
塞維亞鬥牛廣場(Plaza de toros de Sevilla)為西班牙第一座專屬鬥牛場(Source: Wikimedia

確立鬥牛三部曲、規則與風格

太陽越過頭頂,當一天最熱的時間過去,號角聲隨即響起,接著演奏各種音樂,但觀眾的吶喊聲蓋過了一切,接著出場者遊行,然後開始鬥牛。


三名主鬥牛士與六隻牛為對手,是常見一整天的節目。一開始,牛進入鬥牛場之後,鬥牛士的助手們就揮舞華麗的粉紅色斗篷,吸引牛隻注意,並巧妙閃躲朝著斗篷衝過來的牛,反覆幾次這樣的動作來引起牛隻興奮。完成「暖身」之後,就開始稱為「方陣」的三部曲。


首部曲展開了激烈鬥爭。在鬥牛場上等待牛的騎馬刺牛士(Picador,持長矛刺激牛隻,使其呈現亢奮狀態的鬥牛士)會吆喝怒罵,揮舞長矛刺激牛,朝著衝刺過來的牛脖子上半部刺三根矛,藉以減弱其氣勢,同時讓牛的要害處變柔軟。1928 年以前馬是沒有穿護具的,因此常見到馬腹被牛角劃破而斷氣的畫面。因此牛可說是與馬、鬥牛士及其助手之間展開一場血淋淋的戰鬥。

 
騎馬刺牛士(Picador)(Source: Wikimedia

第二部曲是花槍手(Banderillero)負責將裝有流蘇的花槍刺入牛的背部和頸部,展現其高明技巧。花槍手身穿銀色服裝,以特技般的靈活身手閃避牛,並接連扎入花槍。


花槍手(Banderillero)(Source: Wikimedia

三名扎槍手輪流表演,目標是讓兩對或一對花槍扎在牛角的左右兩旁。隨著牛的痛苦與出血愈來愈嚴重,鬥牛場的氣氛也來到最高潮。
 

最後是第三部曲,主鬥牛士給予牛致命一擊。主鬥牛士來到牛身旁,手拿覆蓋紅布的木桿(Muleta)吸引牛隻注意,並巧妙閃過牛隻的衝撞,讓牛撲空(Pase),只是鑽過紅布。然後終於來到最終階段,主鬥牛士要巧妙地讓牛的兩隻前腳同時停下,因此要朝著牛的要害、也就是頸部正後方的捲毛處施以痛擊。在牛與人兩者看起來交錯成一體的瞬間,主鬥牛士手上的劍已然刺進要害,牛頓時倒地。


主鬥牛士拿著紅布吸引牛隻注意,並巧妙閃過牛隻的衝撞(Source: Wikimedia

「閃避」不是愈激烈愈好,而是站著不動,拿著劍與紅布,利用「閃避」躲過衝撞而來的牛。除了講求在極近距離下與牛的互動,動作身段還要柔軟,要像是畫出幾何圖形一樣翻動手中的紅布,像跳圓形舞般轉動身體,與牛來一場華麗的舞蹈,以表現其藝術性。


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確立鬥牛的各種技術並規則化,這些都是知名鬥牛士們的努力,與拜勁敵意識之賜。


首先 1796 年,佩佩.伊柳寫了《騎馬或徒步的鬥牛術》這本書。接著 1836 年,偉大的鬥牛士(Torero)法蘭西斯柯.蒙特斯出版《鬥牛術大全》,依此建立起鬥牛規則。蒙特斯並將鬥牛服裝稱為「光之服」,將這金光閃閃的華麗鬥牛服裝普及到各地。


鬥牛服裝「光之服」(suit of light)(Source: Wikimedia

於是,鬥牛就這樣發展出近代鬥牛的公式。鬥牛之所以讓西班牙人無法自拔,就是因為這個活動可以宣洩在平時生活中所累積的情緒。鬥牛從十八世紀到今天都是不分階級的庶民活動。群眾聚集在鬥牛場上,情緒熾烈,時而擔心發抖,或是團結地起身吶喊,一窩蜂宣洩情緒。自然高呼「O le' ! 」是宣洩的印記。主鬥牛士讓大家得以抒放情緒,無疑就是英雄。


有人從主鬥牛士和公牛密切的互動舞步中,聯想到性愛要素,由於劍與牛角造成的流血後果,其中一方──通常是牛,但鬥牛士喪命的例子也不罕見──的確會死亡,正因是燃燒生命(即性愛)所譜出的浪漫,所以西班牙人才會對鬥牛如此狂熱吧。

 

本文摘自世潮出版《熱血西班牙:伊斯蘭、猶太人和基督教的衝突與和解》
紅色的西班牙,爛漫、激情又熱血的國度,兼具狂熱與受難的雙重性!
本書結合政治架構與民族特徵理論,
從精神角度出發,闡明西班牙的歷史——無敵艦隊、異端裁判所、再征服運動、宗教騎士團、稱霸天下的黃金時代、對鬥牛的喜好、血統純淨審查制、庶民宗教的發展、知名的巴洛克設計、靈魂音樂的佛朗明哥舞⋯⋯
為什麼西班牙曾被視作非洲的一部分?唐吉軻德究竟是英雄還是集矛盾於一身?西班牙人相信,在鍋釜中也能得見上帝?為什麼西班牙的民族意識形成很困難?現代西班牙人的熱情體現在買彩券上?鬥牛士手中的紅斗篷、佛朗明哥舞者的大紅裙擺、番茄大戰中飛濺四射的紅色汁液,為什麼西班牙對紅色情有獨鍾?
西班牙,至今依舊在矛盾與融合間反覆擺盪,一起來認識西班牙人的熱血歷史。
 
文章資訊
作者 池上俊一
譯者 李喬智
刊登日期 2021-10-03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