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中研院追蹤二十年建立的動態家庭資料庫解密:臺灣的家庭觀念其實比中國還傳統?

費時 20 年的臺灣家庭追蹤調查

 

成年子女誰最常探視父母?夫妻相對收入和婚姻品質有什麼關係?幸福感有年齡和世代差異嗎?這些研究從親子、性別、世代等不同角度,探討社會重要議題。不過,它們其實有一個共同基礎──研究數據皆來自中研院「家庭動態資料庫」。這個至今已追蹤20年的臺灣家庭調查,就像用問卷紀錄庶民生活,不僅是學術研究者的寶庫,也是觀察臺灣社會變遷、提供政策建議的重要依據。研之有物專訪資料庫現任召集人與專案經理,談談如何運作規模龐大的調查計畫。


不分世代,妻子做更多家務

「你們看過《厭世媽咪日記》嗎?」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于若蓉描述她的研究成果,臺灣妻子就如同《厭世媽咪日記》(Tully)中的莎莉賽隆,她飾演一位帶著三個孩子的年輕母親,日日困在無窮的家務中,焦頭爛額,但先生卻只忙於工作。

 

于若蓉說:「雖然世代價值觀有差異,但不同世代的女性無論有沒有工作,都要負擔大多數的家務!」


從事經濟研究的于若蓉,身兼中研院家庭動態資料庫(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PSFD)的計畫召集人,她從大量的資料庫追蹤資料,萃取研究主題。家庭動態的訪談問卷細緻豐富,勞動、家庭、性別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者,都可以從中撈取感興趣的資料。于若蓉自己相當關心女性的家庭角色,便透過調查數據,進行了夫妻權力分工、代間流動、已婚女性工作時數與幸福感等相關研究。


「晚婚」、「不婚」是臺灣女性的現在進行式,從調查數據確實可看出這個結果。她認為,女性選擇進入家庭前會考慮許多,其中一項或許便是「家務分工」。


「臺灣女性就業率高,教育程度率也高,又出了一名女總統,如果自勞動、教育的面向,會覺得性別平權很正向,但我從家庭面向的問卷資料,看到的並不是這樣。」于若蓉表示,

 

無論妻子有無工作,丈夫做家事的時間都差不多,代表家務分工存在著性別差異。

 

于若蓉從家庭動態資料庫的訪談進行研究,發現職場、家務蠟燭兩頭燒,仍是臺灣跨世代已婚女性的現況。 圖片來源│iStock

二十年追追追!臺灣最大規模家庭調查

家庭動態資料庫計畫是由中研院人社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所進行,最核心的關鍵就是「持續的動態追蹤」。資料庫從 1999 年定期調查訪談,第一批樣本追蹤至今已 20 年,持續追蹤人數超過 6000 人。


于若蓉強調,這不是一次性的調查,也並不是每次重新抽樣的調查,而是對同一批受訪者「一直」追蹤下去。計畫目的是理解家庭與家庭中的個人,在勞動、教育、性別等諸多面向的長期變化與影響原因。


資料庫以臺灣本島家庭為主,樣本包含原住民族、新住民等不同族群。2004 年起,調查地區擴增中國浙江、福建、上海三省市。于若蓉表示,選擇這三個中國省市是因為與臺灣社會、文化、地緣接近。


臺、中的調查一比對,有些意外發現!于若蓉舉例,臺灣已婚夫妻與丈夫父母同住的比例高於中國,與妻子父母同住的比例則低於中國,傳統「孝道」觀念在臺灣保存較完整是主要原因。

 

這打破了研究者原本的預設,不論家務分工、選擇與夫家或妻家父母同住,都顯示臺灣的家庭觀更「傳統」,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更明顯。


家庭資料庫的主樣本抽樣,採用分層多階段抽樣(stratified multi-stage sampling),各層用抽取率與單位大小成比例(probabilityproportional to size, PPS)的等距抽樣法。 step 1:以符合出生年次的戶籍人口資料作為抽樣清冊。 step 2:依照發展程度,做鄉鎮市區的分層。 step 3:各層採等距抽樣法,逐步抽出鄉鎮、市區、村里,最後抽出訪問對象。 圖說設計│劉芝吟、林洵安 資料來源│于若蓉、黃奕嘉

核心題+加掛題,問卷設計包羅萬象

資料庫每兩年進行訪談,但前置作業可是大費周章。專案經理黃奕嘉表示,

 

每次問卷設計略有不同,除了固定的「核心題組」,例如工作、家庭收支、婚姻現況,也會公開徵求「加掛題組」。


有研究者想了解老年人口的身體活動情況,身體活動情況便曾是當年加掛題組。


訪談問卷到底有多細緻?問卷共分為 3 類:主樣本首次訪談問卷、追蹤訪談問卷、子女樣本問卷。問卷內容五花八門,包含教育歷程、收入、如何找工作、和家人的相處等等。2018 年最厚的一份問卷有 53 頁,光是受訪者「與誰同住」這題就有 38 個選項可以勾選!


完成訪談平均要花 40 分鐘,而且家庭人丁越興旺訪談越久,最長曾到 1.5 小時。受訪者有時會不耐煩:「這些上次不是問過了嗎?怎麼每次都再問一次!」黃奕嘉說,工作、婚姻狀態短期也許變動不大,但「不變」也是很重要的資訊。


「根本是禍延子孫!」訪調功力大考驗

一般的橫斷面研究是單次訪談,但追蹤調查是持續追蹤同一批人,了解長時間的變化,調查難度高,也相當考驗與受訪者的關係經營。畢竟一旦被抽中成為樣本,一、兩年訪員就會上門「長談」,孩子也被納入子女樣本,難怪曾有人抱怨:「這根本是禍延子孫嘛!」遇到這類狀況,都有賴一線訪員耐心溝通。


至於最容易被拒訪的問題是什麼?黃奕嘉說,每個人的地雷不一樣,有些人介意薪資問題,有人被問到婚姻狀況破口大罵,因為配偶過世不久,情緒激動。


還好,數位化助上一臂之力。以往紙本問卷需要一題一題詢問,2012 年後有電腦系統輔助較能避開尷尬狀況,例如若是已註記父母過世,系統可設定跳過父母狀態,讓訪談更加順暢。訪談技巧也是重點,好比臺灣人喜歡少報或多報幾歲年紀,但問卷上有生肖題,訪員可以技巧性地交叉比對,也會確認回答和以往是否一致。


與國外大型追蹤訪調不同,家庭資料庫的樣本流失率低,與前次相比都不會超過 5%,拒訪率也低,成功機率超過七成。「失聯」、「拒訪」是樣本流失的最大因素。于若蓉說:「每個人都非常重要!」為了避免樣本流失,他們可說是想盡辦法。


受訪者人在國外,他們就透過視訊來訪談。于若蓉指著桌上的黃色杯子,那是某一年贈送給受訪者的禮物,過去還送過修容組、環保餐具,甚至辦過抽獎活動,每逢過年、中秋也會寄上賀卡。如此費盡心思,就是希望維繫與受訪者長久的關係。


圖說設計│劉芝吟、林洵安
資料來源│于若蓉、黃奕嘉

臺灣怕詐騙,中國要審查

20 年來長期追蹤訪談,已培養出與受訪者間的信任,黃奕嘉笑稱:「有些人還會打來提醒我們該訪談了。」但研究人員與受訪者的關係,仍必須謹慎拿捏。


不少受訪者長期由同一訪員訪問,雙方就像朋友,對於追訪有幫助。但追蹤調查也可能出現「追蹤相依」(panel conditioning)的現象,受訪者過去的受訪經驗,有可能影響當下的訪談結果。于若蓉舉例,如果受訪者記得上一次訪談,在問到目前的工作時,可能直接回答「對啊,還在那家公司上班」,而在行業等訊息蒐集上產生追蹤相依問題。因此,訪調規畫每個細節都很重要。


另外,中國、臺灣調查的困難分別是什麼?于若蓉指出,臺灣在進行新抽樣本調查時,常收到受訪者的查證,擔心是「詐騙」。市面上各種不同的民調也讓民眾厭煩,容易抗拒。


中國的困難點則在於「官方因素」。兩岸的訪談問卷基本相同,大多只調整習慣用語,但中國還需要經過「官方審查」。2011 年,中國統計局便將「工作」題組的部分題目刪除,推測是中國當局擔心研究者可藉此回推失業率、就業率,數據會與官方公布的不同。


追蹤資料庫像美酒,時間越久越珍貴

談到資料庫最珍貴的地方在哪?于若蓉馬上笑說:「就像很好的高粱酒,越陳越香,時間越久越好。」

 

資料庫長期觀察臺灣家庭、個人的態度與行為,可看出長期生命歷程的動態變化,並藉此推論因果關係。


于若蓉表示,社會科學常需要從因果關係來分析驗證學說。一次性的橫斷面調查較難說明因果,通常只能判斷伴隨出現的兩個現象具有相關性,例如所得和生育、工作和幸福感的連動;家庭動態調查屬於長期追蹤,增加了時間的軌跡觀察,較能控制個人不隨時間變動的因素,並較準確推論因果關係,例如個人收入對生育行為的影響效果。


黃奕嘉認為,追蹤調查比一次性的民調「更加真實」。好比問到幸福感,要受訪者回憶過去一年或更久以前的時間,有相當困難性,且會受到當時狀態或回憶失真的影響,但追蹤調查是詢問當下的感受,在測量的誤差上會比較小。


累積 20 年的資料庫也如同「用問卷紀錄庶民生活的歷史」,呈現許多社會現象,可以作施政參考。于若蓉以自己「夫妻相對收入與幸福感」的研究舉例,從數據研究發現,妻子的幸福感會隨著自己的收入變高而提升,但是當收入高到接近丈夫,幸福感就轉而下滑。有趣的是,丈夫的幸福感「始終如一」,妻子的收入開始增加,丈夫的幸褔感就往下掉。于若蓉認為,在家庭場域上,臺灣對性別角色的想像仍然較傳統,而且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對已婚男性而言,妻子的經濟實力提高,不見得是樂見之事,反而可能會動搖他對「幸福家庭」的美好設定。


「政府想提高生育率,應該看到背後這些脈絡原因,而不是只給生育津貼。」于若蓉認為,家庭動態調查挖寶出來的資料非常珍貴,不只是幫助學者的個人研究,還是為了讓臺灣社會變得更好,更關鍵地解決社會問題。


計畫召集人于若蓉(左)與專案經理黃奕嘉(右)。「時間」是家庭動態調查最可貴之處,需要人力、物力長期投入,但也能看出社會動態變化,調查結果可以驗證西方的理論,並突顯臺灣本土特有的現象。攝影│林洵安
延伸閱讀
  1. 你的家庭幸福嗎?中研院調查指出:家庭幸福的關鍵在於對婚姻是否滿意
  2. 臺灣家庭大調查「成年子女誰最常探視父母?」數據說話:單身女兒第一名
  3. 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網站
  4. 于若蓉個人網頁
  5. 于若蓉、黃奕嘉,〈家庭動態調查:樣本結構、問卷內容、資料外釋與應用〉,《中國統計學報》,56:4(臺南市:2018),頁98-115。
  6. 于若蓉,〈夫妻相對收入對已婚人口婚姻品質的影響:臺灣「家庭動態調查」追蹤資料的分析〉,2018 臺灣人口學會年會暨「人口結構的轉變與轉機:年齡、性/別與族群」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18年。
  7. 于若蓉,〈家庭動態資料庫:追蹤調查資料應用與兩岸比較研究〉,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資料使用工作坊,臺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17年。 
文章資訊
採訪編輯 yichen wang
美術編輯 林洵安
刊登專欄 研之有物
刊登日期 2019-11-20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