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從口香糖到可口可樂,股神巴菲特的成神之路

2020-12-28

 

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華倫・巴菲特

在每年的五月份,全世界都會有數萬人買一張機票,飛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個只有四萬個居民的小城奧馬哈市,聽兩位年逾八旬的老人絮叨幾個小時,這兩位就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1930-)和查理・孟格(Charlie Munger)。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1930-)(Source: Javier/CC BY-NC-ND 2.0

巴菲特還會在全球公開拍賣他的一次牛排午餐,價格已經從 2000 年第一場的 50000 美元,上漲到 2019 年的 4567888 美元。


在未來的三十年內,應該不會再出現第二個巴菲特了,因為他的紀錄是「時間的玫瑰」:從 1965 年到 2018 年,他的公司股價上漲了一萬兩千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 18.7%,而同期,標普五百指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僅有 9.7%。


對股市投資客而言,要親近這位百年一出的「股神」,最便宜的方式當然就是買一本《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


從口香糖到可口可樂

1930 年,巴菲特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除了去外地讀大學,他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Source: Wikimedia

巴菲特似乎生來就是為了跟錢打交道的。五歲時,他就逐門逐戶向鄰居推銷從祖父店裡批發來的箭牌口香糖,一盒五個,堅決不拆開賣,每盒賺兩美分。六歲時,他兜售可口可樂,每六瓶汽水賺五美分。十三歲時,他開始送報紙,建立了五條送報路線,每天早上送將近五百份,每個月可以掙到一百七十五美元,相當於當時一個白領的收入。


成年後的巴菲特出資購買了箭牌和可口可樂的股權,分別成為它們的單一最大股東。理由當然不僅僅是為了童年的記憶,而是因為──無論經濟繁榮還是戰爭,人們都要嚼口香糖和喝可樂。


1950 年,巴菲特考進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著名的投資人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這對他的一生影響重大。葛拉漢有一個「撿菸蒂理論」,即在經濟週期的波動中,會有一些股票如同被別人扔棄的煙蒂,往往還有撿起來抽最後一口的價值。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Source: Wikimedia

1957 年,巴菲特成立了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投資俱樂部,初期管理資金為三十萬美元。他遵循老師葛拉漢的理論,不停地在股市裡尋找價值被低估的「菸蒂」,低購高拋,七年後,他的資金管理規模已達到兩千兩百萬美元。


1965 年,巴菲特收購了一家叫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的瀕臨破產的上市紡織公司,它後來轉型為巴菲特唯一的投資平臺。


隨著資金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股市裡已經沒有那麼多廉價的「菸蒂」可以讓巴菲特撿了,這時候,他幸運地遇到了終身的夥伴查理.孟格。在孟格的啟發下,巴菲特意識到,與其以低價買爛公司的股票,不如以高價買被低估的好公司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它們。他的價值投資理論因而成型。他曾經開玩笑地說,是孟格讓他「從猩猩變成了人」。


華倫・巴菲特(左二)和查理・孟格(右一)(Source: Wikimedia

巴菲特價值投資最經典的一戰,就是長期持有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


1988 年,美國股市狂泄,巴菲特投入 5.93 億美元重倉買入可口可樂股票,1989 年大幅增持近一倍,總投資增至 10.24 億美元,到十年後的 1998 年,他所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市值已升到 134 億美元,一舉浮盈近 130 億美元。


可口可樂符合巴菲特心目中的「最理想的資產」:其一,在通貨膨脹時期能夠創造出源源不斷的產品,這些產品本身能夠提價而保持其企業購買力價值不變;其二,只需最低水準的新增資本投入。


當然,比可口可樂更為理想的投資標的,其實是巴菲特本人。如果在他購買可口可樂的 1988 年,有人購入波克夏.海瑟威的股票,然後一直持有至今,那麼三十年後,他的投資報酬率是一百二十倍。

 

巴菲特的投資法門

巴菲特一生蝸居小城,深居簡出,既不參加論壇,也不開壇授課,只是每年會親筆給股東寫一封信。1996 年,法學院教授勞倫斯・康漢寧(Lawrence Cunningham)召集了一次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巴菲特和孟格都有參與,然後康漢寧根據研討發言和巴菲特歷年的致股東的信,編成了一本《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Warren E. Buffett(1998).Lawrence A. Cunningham(Ed.) 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Investors and Managers. (Source: Amazon)

如果要學巴菲特的「法門」,這是唯一原汁原味的教材。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首先投的是有價值的時代和有價值的國家。在 2016 年給股東的信中,他曾算了一筆帳:美國人口的年均增長率約為 0.8%,GDP 增長的平均值約為 2%,這聽上去並不令人印象深刻,但只需一代人的時間(比如二十五年),這個增長速度會帶來人均實際 GDP 高達 34.4%的增長,為下一代人帶來驚人的一萬九千美元的實際人均 GDP 增幅。如果是平均分配,一個四口之家每年可獲得七萬六千美元。


這一系列計算的所有前提是,這個國家一直處在增長的長期通道中。對巴菲特而言幸運的是,自獨立戰爭以來,美國正是這樣一個國家。因此,他很感慨地寫道:


 
兩百四十年來,押注美國會衰敗的人,一直在犯可怕的錯誤,現在依然如此⋯⋯美國的孩子們的生活,將遠比他們的父輩要好。

價值投資的另外一個核心,是投資有護城河的企業和優異的團隊。


護城河這個概念,是巴菲特在 1993 年給股東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來的,他說:

 

可口可樂與吉列近年來在一點一滴地增加它們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品牌的力量、產品的特質與配銷管道的優勢,使得它們擁有超強的競爭力,就像是樹立起護城河來保衛其經濟城堡。

很多年來,巴菲特和孟格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尋找到那些有護城河的企業,然後覓機投資它們,「我們寧願擁有『希望之心』鑽石的部分權益,也不願擁有人造鑽石的全部所有權」。


巴菲特深信複利的力量,他形容複利是「把現在嫁給了未來」,對於華爾街那些活躍的明星基金經理,他一直嗤之以鼻。


2007 年,一向溫和的他突然發起了一場賭局,在當年年底給股東的信中,他設了一場十年賭局──從 2008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的十年期間,華爾街最好的五支對沖基金的投資回報率,將不如標普五百指數的業績表現。


十年很快過去了,最終的結果是,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累計上漲了 125.8%,平均年收益達到 8.5%。而五檔基金表現最好的累計只上漲了 87.7%,平均年收益為 6.5%。


巴菲特贏得讓華爾街的金牌經理們啞口無言。

 

不會有下一個巴菲特了

巴菲特歸根到底是人,不是神,全世界最好的投資理論都有它的「阿基里斯的腳踝」(編注:意指致命的弱點)。


在過去二十年裡,美國經濟的復甦必須感謝矽谷,感謝亞馬遜、谷歌、臉書、網飛、特斯拉,正是這些新科技公司──而不是可口可樂、箭牌口香糖或能源公司造就新的經濟奇蹟。可惜的是,它們很少出現在波克夏・海瑟威的投資清單上。


很顯然,巴菲特不是它們的典型使用者,他迄今還保持了讀報的習慣,最多在網上打打橋牌。對於只投有護城河企業的巴菲特來說,這些企業在早期都沒有護城河,而一旦其構築起護城河時,又實在是太貴了。


巴菲特與比爾.蓋茲是非常親密的好友和橋牌搭檔,他向蓋茲慈善基金會捐助一千萬股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票,價值超過三十億美元,但是巴菲特從來沒有買過微軟的股票。


波克夏·海瑟薇在奧馬哈的股東大會(Berkshire Hathaway Shareholders Meeting)(Source: timbu/CC BY-NC-SA 2.0

在 2018 年的奧馬哈大會上,有人問及為什麼不投資亞馬遜,巴菲特脫口而出:「我太蠢了。」他坦率地說:

 

我從亞馬遜剛創業時就在觀察。我認為傑夫.貝佐斯做的事情近乎於奇蹟⋯⋯問題在於,當我認為什麼事情是個奇蹟時,我就不會在它上面下注。


波克夏.海瑟威首次投資新科技公司是在 2017 年二月,而且投的是蘋果公司,此時賈伯斯已去世六年,庫克的蘋果已經徹底熟透,看上去非常像穩健而有護城河的可口可樂。


所以,在閱讀《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的時候,千萬記住:也許不會有下一個巴菲特了,但是,這個娑婆世界上,不僅僅只有巴菲特。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當商業開始改變世界:從亞當.斯密到巴菲特,探看近300年世界商業思潮演變與影響》
要理解商業世界,該從哪裡開始?
本書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帶你認識商業的初始。你可能聽過這本書,卻不一定知道它出版那年,美國發布了《獨立宣言》,歷史在大跨度勾連中散發出迷人氣息。後來西方有馬克思、凱因斯等人迸發擦撞出新思潮,接續一代代經濟學家的研究與管理大師們的創見,以及第一線企業家實證經驗,最後,我們將目光移回中國的經濟發展歷程。
名作家吳曉波,從上千本書中精挑細揀經典之作,帶你理解我們所認知的商業世界從何時何處開始?這些經濟與商業思想大師,以其獨到觀點及脈絡,引你一步步建構商業思維,理解市場,贏得競爭。

 

文章資訊
作者 吳曉波
刊登日期 2020-12-28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