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兒童相見不相識」的真正原因──賀知章其實是個酒鬼?

廖泊喬 2020-11-23
(沈道鴻,〈賀知章回鄉偶書畫意〉,鏡心設色紙本,2012。)

回鄉偶書中的蛛絲馬跡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段詩是賀知章(西元 659 年—744 年)在《回鄉偶書》中的感嘆。他回到家鄉,家鄉裡的小朋友卻不認識自己了,還問了明明是在地人的自己,從哪裡來的?賀知章擷取了生活的小片段,寫出老長者的感慨。他三十幾歲中進士,便離開故鄉越州(現今中國浙江省)五十多年,待告老返鄉時,已是八十多歲的長者,難怪萌生世事滄桑之感。


然而,故事可能沒有這麼單純。「兒童相見」若「不相識」通常就默默分開了,若不是出於什麼特殊的理由,兒童怎麼會停下來,還多看了賀知章一眼,笑著開啟了一段新的話題?「老先生(老頭啊)!(你怎麼這麼特別!)你是從哪裡來的呢?」賀知章會這麼書寫,應有特別的地方,為了理解前情脈絡,我們要從史書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唐書對賀知章退休時的特別描述

在《舊唐書》中記載:

 

天寶三載,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請度為道士,求還鄉里,仍舍本鄉宅為觀⋯⋯至鄉無幾壽終,年八十六

天寶三載(西元 744 年)時,賀知章 86 歲,當時他「因病恍惚」,奏請唐玄宗說要回鄉當道士,卻不到一年就過世了。這是怎麼樣的身體狀況呢?「恍惚」可解釋為心神不寧,或神志模糊不清,史書上如此記載有些特別。也許《舊唐書》的紀錄不夠完整,讓我們再往《新唐書》找資料。


《新唐書》描寫的賀知章:

 

天寶初,病,夢游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卒,年八十六。

八十多歲的賀知章生了一場重病,病中夢見天帝的居所,睡了好幾天才醒來,夢醒後,他請求辭官,希望回鄉當道士,皇帝也允許了。賀知章怎麼了?又是「恍惚」,又是連續做夢昏迷好幾日?我們必須抽絲剝繭繼續探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賀知章回到家鄉,只不過一年,以《唐書》描述賀知章的篇幅看來,也是這一年佔的比例最多,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退隱時的劇照

杜甫、李白合力打造的「酒仙」

除了史料外,我們還能從旁人的評價來了解賀知章。賀知章是一位頗照顧晚輩的人,杜甫(西元 712 年-770 年)比賀知章小了五十多歲,他在約天寶五載(西元 746 年,賀知章過世後)時寫了《飲中八仙歌》,把賀知章奉為八仙之首,首段就是賀知章,詩中時間約是賀知章回鄉前後那幾年,杜甫寫到: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賀知章喝醉後騎著馬,搖搖晃晃地就像坐在船上一樣。他在醉眼昏花之際,不小心掉進井裡,竟然就在井底水中睡著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賀知章醉後騎馬劇照

這個故事並不像「憨湘雲醉眠芍藥裀」中史湘雲喝醉後,睡在戶外一塊青板石上,頂多風吹受寒感冒,沒有生命危險。「眼花落井水底眠」分明是一個可怕的故事!一般人碰到井內冷水的刺激,就會醒過來了,但賀知章竟然都沒醒來(是身體哪裡受傷了?還是暈了過去?或是單純醉了?),一不小心就會結束生命,還好他的一干好友把他救上來,而杜甫竟然還把這一段傳為飲酒美談,奉為酒仙,這一切真是太弔詭了。


不只杜甫,我們來看看小賀知章四十多歲的李白(西元 701 年—762 年),同樣在賀知章過世後一兩年內描寫過他,他是這麼寫的: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對酒憶賀監二首並序》其一)

李白和賀知章是忘年酒友,有名的「金龜換酒」典故也是出自這兩位詩人,賀知章為了喝酒,竟然不惜解下高級官員才擁有的金龜佩飾,拿去換酒。李白感嘆前幾年他們倆還一起喝酒呢,怎麼賀知章這麼快就死去了!「昔好⋯⋯今為⋯⋯」是否有因果關係見仁見智。

但從杜李兩人的詩中皆透露出的微妙訊息,我們得以窺見,晚年賀知章的酒量大,不僅更頻繁喝,還不擇手段地喝,甚至不顧危險地喝!他周圍的人幾乎都是酒友,甚至到了非酒不能成友的境界。


退休前遊玩閒晃、到處喝酒的賀知章

除了從上述推敲出晚年的賀知章非常喜愛喝酒外,他還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會讓「兒童相見」時特別注意呢?新舊唐書是這麼描寫的:

 

知章晚年尤加縱誕,無復規檢,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遨遊里巷。醉後屬詞,動成卷軸,文不加點,咸有可觀⋯⋯ (《舊唐書》)
知章晚節尤誕放,遨嬉里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秘書外監」。每醉,輒屬辭,筆不停書,咸有可觀,未始刊飭⋯⋯(《新唐書》)

賀知章在 80 多歲退休前做了大官,當到太子賓客、祕書監,具有相當崇高的地位,但他給自己取了個「四明狂客」的名號,還自稱「秘書外監」,好像自己不是體制內官員,有這麼一點不務正業(ㄕㄨㄤˇㄑㄩㄝ)的感覺。在史書中描述他「遨遊里巷」(《舊唐書》)、「遨嬉里巷」(《新唐書》),這也給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一個大官不乘馬或坐轎,而是步行於京城長安中的大街小巷裡遊玩閒晃。


除了史書給賀知章安了閒晃之名外,他自己也沒有否認,在自己的詩中也寫到: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題袁氏別業(或作偶遊主人園)》)

某天,賀知章閒逛到一座覺得舒服的別墅,他對別墅主人說:「我們不認識沒錯,我來到貴府只是為了欣賞你這兒的林泉美景。你別擔心沒錢招待我喝酒,我的口袋裡不缺這些打酒錢。」猜想賀知章的言下之意是:讓我們一同欣賞美景(假的),讓我們一起暢快喝酒吧(真的)!


若是一般庶民,突然有個大官跑進自己的家園,一來就說要喝酒,還叫自己別麻煩了,民眾還敢不快點備好美酒嗎?喝完後還敢向大官要錢嗎?應該嚇都嚇死了吧!這時的賀知章雖仍在做官,但他已經「遨遊里巷」般自由自在了。因此,當他退休後,是不是也如此隨意閒晃、隨意進人家門、隨意找人喝酒呢?


失去抑制中心-賀知章晚年個性上受酒精的影響

史書用了「縱誕」、「誕放」等詞來形容賀知章晚年的放縱不羈,無論是情緒或是行為上,似乎都到了超出禮教束縛的程度。綜合前後文,我們可以推論這可能來自酒精的影響,統稱為酒精造成的「去抑制」(disinhibition)現象。


人類有基本的慾望與衝動,但腦中「抑制系統」能讓我們不會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酒精會降低大腦抑制慾望與衝動的系統,當抑制系統功能下降,慾望和衝動就會快速化為思考與行為。


大腦的「抑制系統」來自於額葉(frontal cortex),額葉除了負責認知與執行功能外,還主掌調節情緒、控制人的慾望與衝動。我們可以想像額葉是腦中的風紀股長,是一個抑制、約束的理智中心。飲酒產生的「去抑制」現象,讓晚年賀知章腦裡的理智中心被破壞了。

 


飲中八仙歌-「老人酒後眾生相」

雖然杜甫《飲中八仙歌》[1]中刻畫了賀知章酒駕跟醉後跌倒的場景,但其他「七仙」也不遑多讓,有花大錢買酒的、有喝到像要把河川飲盡的、有原本吃素喝酒後就破戒的、有喝完高談闊論的、有皇帝叫也不理的。李白應是八仙中最年輕的,卻也將近五十歲,其他七仙大多是他的長輩們,因此,可以說杜甫《飲中八仙歌》描寫的,其實是「老人酒後眾生相」。


首先,因為老人生活上不需要執行太多功能,故較難發現飲酒異常,再加上老年人的病識感更不佳,不知道長年飲用酒精帶來的問題;而飲酒量方面,年紀越大酒量卻變少,這不一定是減酒成功,反而可能是因為身體狀況更不好、代謝更差,較少酒就能達到一樣的效果,我們稱之為逆耐受性(reverse tolerance)。


老年人飲酒造成的身心問題可分為五項:


(1)飲酒造成的身體症狀(常見的有腸胃道疾病、肝膽胰發炎、手腳顫抖等)表現會比年輕人來的多且嚴重


(2)因為喝酒導致的營養不良,後果較年輕人更嚴重


(3)睡眠障礙、情緒起伏、憂鬱、焦慮等,也是老年飲酒者常出現的精神症狀表現


(4)老年人飲酒也較常出現認知功能、記憶功能方面的影響


(5)最後,老年飲酒者普遍平衡感不佳,容易滑坐、跌倒,甚至不良於行,導致身體惡化


同時,酒駕的危險性也增高許多。


為何「笑問客從何處來」?

回到一開始史書描寫賀知章的「因病恍惚」、「夢游帝居,數日寤」,這很可能是譫妄(delirium)的表現,包含神智不清、胡言亂語、定向感不佳、睡眠週期失調等,這是一個高危險的混亂狀態,雖然沒有辦法進一步指出與酒精關聯,但從賀知章回鄉前被記載的「縱誕」、「遨遊里巷」,並在後段提到他「醉後⋯⋯」、「每醉⋯⋯」,酒的影響似乎不能小覷。


賀知章晚年時病得不輕,甚至連個性都改變了,成為一位放縱不羈、發生「去抑制」現象的老年人,而透過杜甫、李白兩位晚輩,以詩詞為包裝,聯手捧出了當代「酒仙」的名號,讚揚並美化了賀知章的飲酒行為。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推測酒精和他的疾病有關,賀知章所體現的老年人飲酒特色,比年輕人飲酒還要危險。


「兒童相見不相識」除了五十年沒回到故鄉,更因為賀知章是皇帝下詔退休的,他在鄉里中,想喝酒就喝酒、想去哪裡就去哪裡,衣著可能不整潔,身體也可能不乾淨,他可能自由自在地晃到某位民眾家中,劈頭就說要喝酒,也可能坐在路旁角落高談闊論,看到人就開心地招手攀談,也難怪小朋友不會怕生,看到賀知章就覺得這個人十分特別,才「笑問客從何處來」了。

 



[1] 杜甫《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文章資訊
作者 廖泊喬
刊登日期 2020-11-23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