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室的天然冰食用史
相較於江戶幕府的「六朔貢」與獻冰儀式,朝鮮王室則有全然不同的天然冰食用制度與機構建置,細細讀來也頗有趣味。此處所要談的天然冰食用故事發生在朝鮮宮廷之中,就讓我們透過史料文獻的介紹,細細來品賞古代朝鮮君王在夏日盛暑之中,如何經營著一方清涼的飲食風尚。總而言之,朝鮮王室的官方文獻紀錄有其獨特之處,不僅反映了韓國特殊的飲食文化,同時也呈現出了宮廷政治文化中的人心險惡。
李祘:一位愛吃生冷飲食的朝鮮正祖大王
相信朋友們還記得在電視頻道上已經重播多次的韓劇《李祘》,劇集中出現的那一位常為國家大政憂心,勤政仁孝的朝鮮正祖李祘(1752-1800)。其實,朝鮮正祖在朝鮮官方史料文獻中也有另一種不同的神采面貌,特別是君王也是凡人,自然在日常飲食上也有貪食過量的嘴饞毛病。
《承政院日記》一書中有關正祖元年五月三十日的記載,正好提供了一段有趣的史料,詳細記錄下了朝鮮正祖在飲食上的特別習慣。朝鮮君臣當時的對話甚有趣味,透過官方漢文文獻的紀錄,我們也可以略窺君臣言談之間的情感互動。
話說當天在「興政堂」的君臣奏對中,君臣議政的前半段提到了一些當時朝廷政局的內外狀況。但由於時值夏日,所以話題也帶到了有關天然冰(文獻中稱之為「氷丁」)的儲藏情況,而且還在議政的過程中,點出了天然冰的儲藏,雖是供應朝廷使用,但是朝鮮官員、書吏、雜役與兵丁,往往有上下其手,私下偷賣販售的情況。這類不法的行徑,在當時還頗為常見。
朝鮮官方為了減少弊端,只能從縮減儲冰數量下手,卻又造成朝廷在天然冰的使用「每每不足」,只能再另外添加購入。可見國家綱紀大有問題。朝鮮君臣之間為了朝政綱紀不張的陳年老問題,還特別好好議論了一番。
永真丹:朝鮮皇室的御用整腸健胃特效藥
除此之外,朝鮮正祖在此次「興政堂」君臣奏對的後半段,話鋒突然一轉,談到日常生活飲食的問題,並且還提到了朝鮮眾臣們希望正祖在夏季飲食上需要多加注意,不可過量食用生冷食物。
李祘則是在與朝臣左議政鄭存謙(1722-1794)的問答中,不經意的提到了自己對於冰鎮飲食的愛好。他說:「極暑煩渴之時,不覺過量。」
實際上,這一位愛吃生冷、貪涼嘴饞的朝鮮君主正是因為這一種飲食愛好,而時常犯胃腸方面的毛病。憂心聖躬欠安的朝鮮臣子們無可奈何之下,只好想方設法,提前為君上預備了整腸健胃的保健藥品。透過朝鮮史料文獻,我們常在記載中見到一味藥劑,那便是「永真丹」。
左議政鄭存謙在奏對中曾經詢問朝鮮正祖是否經常進用「永真丹」,正祖也很實在的回答說「時時調服矣」,可見此味藥方頗有見效。鄭存謙還進一步勸誡正祖務必注意夏季飲食,即便「煩渴之時」,也不可食用過多的生冷之物。朝鮮正祖則在回答中提及自己不是不知道「生冷之為害」,但是「每當極暑煩渴之時,不覺過量,良可悶也」。正祖大王不禁感嘆著夏季暑熱煩渴,不知不覺中,飲食中的生冷之物也就過量了,實在讓人煩悶不已。
至於「永真丹」的藥理效果與作用特性,根據《承政院日記》的相關記載,朝鮮正祖即位的丙申年(1776)十一月二十六 日,正祖在「尊賢閣」的君臣奏對之間,曾經對藥房副提調官洪國榮提到了他先前胃氣厭食,喉渴不適的腸胃病症,洪國榮因此特別向君上進獻「永真丹」。
洪國榮在奏對中詳細詢問朝鮮正祖服用後的效果,李祘當時回答說,此藥頗有療效,而且症狀也有所改善;胃氣較好,飲食狀況也較先前正常多了。另外,李祘甚至還提到「喉渴之症,比前稍減」,身體狀況大有改善。提調官洪國榮向朝鮮正祖解釋,「永真丹」是一味「潤肺安胃」的藥品,可以長服,並不傷身。既然已有明顯療效,便不用再另外進服其他藥劑。
味變之患:天然冰與朝鮮宮廷御膳的保存
透過《朝鮮王朝實錄》、《承政院日記》等史料的記載可知,朝鮮時代的冰庫,由三個主要的庫所構成,分為:「內氷庫」、「東氷庫」與「西氷庫」,皆按朝廷條例法規由漢陽城附近的公清道水軍出役,進行維修工作。至於,都城近郊一帶的藏冰處所,則集中在江華、喬桐兩邑,以及忠清道內浦等處,這些儲冰處所會在朝廷遇有祭享、御供等用冰需求之時,專程由水軍運送。
平日則是將冰丁儲納於內冰庫,以供御供官用。而運送冰丁的計量方式,是用車馬馱數來計算,一馱為冰丁三塊,每月運送冰丁的數量約為四百六十五馱,甚至是七百多馱左右。至於內廷與相關衙門若要入庫取用冰塊,需要有公文與取冰專用的「冰牌」,憑牌領取,並且依公文所載的明確數量取用,一切都有嚴格的規定,但總是有一些弊端存在其中。
另一方面,由於朝鮮半島的氣候,到了秋天依舊高溫,中午時分依然炎熱,朝鮮宮廷為了御膳飲食的保存,花費了相當苦心,每日準備五丈左右的冰丁,作為祭祀以及保存御膳飲食之用,可以說是避免食物變質的必要措施。
但是天然冰保存不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冬季預先儲存,再以稻草、泡石等物層層包覆,絕緣隔熱,再深藏冰窖中,留待來年使用。一般而言冰庫中當差的「冰夫」平常約在八十人上下,另外還設有書吏三人,庫直一人,人力上的所費不貲。但是天然冰用途甚多,不僅用於保存食物,維持禮儀祭享中供品食物的保質,另外也運用在尚衣院藍染官用布匹的用途之中。朝鮮朝廷對於大臣元勛之家,也有頒賜冰丁的慣例。
除此之外,由於冰塊在自然狀況下容易消融,保存十分不易。史料記載中,朝鮮官員們在當時甚至以「價比金貴」來形容天然冰的珍稀難得。尤其是運送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馬匹與車輛,為了爭取時效,避免冰塊融化,朝鮮官員還得自己花錢私下另雇車馬,增加運送效率,以支援皇家御用的各種用冰需求。
因此,往往到了八、九月的時節,朝鮮宮廷的負責官署便要四處向相關官衙索取尚存的冰塊,以為儲存備用之需。為了支應皇室膳食的需求,大量的人力、物力難以應對之下,禮曹、京畿監與各處衙門,時常有行政上的衝突,互相究責,爭執不斷。例如《承政院日記》中,朝鮮孝宗三年九月十九日的記載,便提及了京畿監司向各官衙索取冰塊備用,以便利用天然冰來保存「御膳」,避免食物變質,產生「味變之患」的事例。
除了利用冰塊來低溫保鮮,天然冰是否乾淨可用,也是朝鮮宮廷相當重視的一個環節。四方貢獻的天然冰若是品質不潔,負責管理冰庫的官員,以及差役兵丁們都會受到杖責八十的嚴厲處罰,《承政院日記》便詳細登載了失職人員的處罰紀錄。
畢竟,御膳飲食一事關係重大,加上朝鮮景宗在位時期(1720-1724)宮廷中曾經發生過一件景宗李昀在進用御膳後,身體不適,嘔吐黃水不止的事件,牽連掌膳宮人多人,不少宮婢因此下獄處死。因此,看來平常的膳食問題,單純的食物變質,一旦涉及了政治權力的中樞,事件的本質也就會產生扭曲,甚至釀成株連多人的「宮婢御膳下毒」事件。
另外,由於朝鮮半島地近黃海,飲食風尚喜好海產魚鮮,因此朝鮮皇室御膳料理中自然就有更為豐富多樣的魚類與海產菜式,並且還在歷史文獻中呈現出了一種內容豐富的海鮮飲食史。事實上,朝鮮皇室的御供海鮮,不僅只是韓劇中御膳料理的故事情節而已。
我們透過《朝鮮王朝實錄》、《日省錄》、《承政院日記》、《經國大典》等歷史文獻的各種零星片段記載可知,當時這一類對於朝鮮皇室的海產魚鮮特別專貢事項,官方文書中多半通稱為「御供生鮮」,也就是專門供應朝鮮皇室御膳使用的生鮮魚類食材。這一類朝鮮官方文獻中,不僅包括御供魚鮮的各種品項、品質要求,以及管理職司官署、專職漁夫,甚至是特供魚鮮商家們苦於供役的辛酸無奈之處,都能在其中略窺一二。
根據文獻記載,朝鮮宮廷中專職御膳,負責「御供生鮮」等供饋事項的職司單位,稱為「司饔院」。「司饔院」平時管理著專門每日特供各類魚鮮的兩百多戶「御供漁夫」。此外,專門網捉御供生鮮魚類的船隻,則稱之為「御供秀魚船」,專職提供御用所需的烏魚等新鮮海魚。半數以上的御供鮮魚是由這一些「御供漁夫」負責網捕,以便供應朝鮮王室日常食用的各種需求。
除御供漁夫之外,當時在朝鮮漢陽京畿一帶還有專門配合供給皇室魚貨海鮮的「生鮮廛」,官方文獻之中有時也寫作「生鮮作坊主人」,也就是專營海產魚鮮生意的商家。這些商家一方面在漢陽京城經營著魚貨海產的買賣,同時還必須負責供應各種御供使用的高檔鮮魚食材,用以輔助「御供漁夫」所不及供應的另外半數御供鮮魚數額。
夏季時分,由於魚類在高溫之下,極易腐壞,因此每日生鮮廛必定會擇取最新鮮的魚貨進供王室御用。如果天候不佳,難以在漢陽京城近處捕魚,生鮮廛也要負責向遠處購覓鮮魚,甚至辦置冰塊,沿途保鮮運送到漢陽,以供朝鮮王室膳食使用。
冬季時分,漢陽京江一帶江面結冰,無法出海網捕,御供鮮魚食材不足時,生鮮作坊主人也必須想辦法自外地漁家調運凍魚,運至漢陽京城,供應官家使用。由於海產生鮮講求新鮮,自然而然,朝鮮生鮮廛商家們必須充分利用天然冰進行低溫保存,這一種魚貨保鮮技術,可說是維繫御供海鮮食材品質的重要環節之一。
無論古今,身處炎炎夏日,暑氣逼人,古代人其實也和現代人一般,渴望著飲食之間的清涼感受,但也總是擔心生冷過量有害健康。透過這古代東亞各國的天然冰食用史,我們不僅看到了朝鮮一代名君的生活日常,還有當時臣子們的小小苦惱,以及朝鮮皇室與消暑冰品之間的有趣小故事。
下次到韓國旅行吃飯時,在品嘗加入冰塊的韓式冷麵與冰涼飲品的同時,我們或許也會想起這一些小故事,以及古今相同的清涼與味覺記憶。至於,那一些為了皇家御饌飲食的清涼滋味,而付出許多辛苦勞力的大小官員、宮中人,以及各類工匠職人們,我們可能無法在史料文獻中找到他們確切的姓名,但還是可以透過吉光片羽的文字紀錄,感受到他們勞苦付出的昔日身影。
從皇家御宴上的雅緻菜色到京城百姓的日常點心;從來自歐洲的自動人偶到西域進獻的獅子;從高僧法骨串成的御用念珠到皇后親手縫製的刺繡荷包,王一樵以生動淺顯的筆觸,描寫古代旅人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們對明清兩朝的深刻觀察。域外之人,往往提供了一扇窗口,讓我們可以透過他們的雙眼,找尋到這些發生在紫禁城中,令人神往不已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