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追尋有根的世界主義:從本土到風土,從歷史中想像臺灣文化的未來

涂豐恩 2022-11-15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都相信我們的國家是山川壯麗、物產豐隆;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的目標是炎黃世胄,東亞稱雄。

而臺灣,不過是個暫時的落腳處,是座孤懸海外的蕞爾小島。

 

可是隨著反攻的希望日漸渺茫,從 1990 年代開始,臺灣社會開始進入一段追求本土化的時代。在經歷幾十年的威權統治後,這個群島國度開始迎接了政治的與經濟的開放以及社會力的迸發。

 

然後,人們開始叩問自我認同的問題。

 

從歷史與語言、從藝術到文學、從教育到公共論述,在各種力量的推動下,這塊土地的價值被重新發掘出來。像是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時常引用黑格爾的一段話:「這裡就有玫瑰花,我們就在這裡跳舞吧!」

 

是啊,這裡就是我們的家。我們或許是小國小民,但我們可以是好國好民。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才逐漸領悟,原來邊緣可以是中心,四周環海的島嶼,也可以有另一種擁抱世界的姿態,而大江大海與好山好水,可以是不同價值的選擇,未必要是地位高下的區分。」

 

所以我們開始重新補課,找回那些被忽略的、被隱藏的、被遺忘的本土故事。

 

這份功課,直到今天,還在繼續。
 

過去:封閉的本土化意識

曾經熱熱鬧鬧、沸沸揚揚的「本土化」運動,過程當中,也不是沒有遭遇反對與批評。或者應該說,有很多的反對與批評。

 

在維基百科的「臺灣本土化運動」條目之下,有個區塊搜羅了批判本土化的論點,其中引用了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的話。他說:

 

「臺灣政客患了『大陸恐懼症』,對臺灣稚嫩的民主沒有信心,以致一頭栽進本土意識裡去;加以他們不肯放眼世界,結果便自我封閉在狹窄的本土意識裡。……」

 

「政治封閉政策蒙蔽了民眾的視野;在他們眼中,外面的世界充滿威脅而不是到處都有機會。有了國際視野,民眾非但不會再為本地意識所封閉,更會信心大增。臺灣人要拿出信心和力量,而不是惶恐、怯懦地面對世界和中國。」

 

黎智英的話乍看是針對政治人物,但箇中的邏輯,卻與許多批評本土化的說法互相呼應,根據這種說法:本土化,好像必然是排他、狹隘、內向。

 

緊接而來的,往往就是批評臺灣年輕一輩(特別是那些在本土化後出生的世代)缺乏國際觀。
 

未來:連結世界,從本土到風土

這些批評未必有道理,不過顯示出某種時代轉變所引發的焦慮。

但經歷幾十年的努力後,我們不妨也反省本土化的臺灣文化,下一步應該走向何方?

 

我的想法是,也許可以在「本土」之外,開始思考「風土」。

 

提到風土,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的是在飲食文化討論中常見的概念,那是來自法文 terroir 的翻譯,指的是一個地方的自然與人文因素,對於食物(比如紅酒)的影響。

日本哲學家和辻哲郎,也曾寫過一本名著,就叫做《風土》,談的是生活在世界不同區域與環境的民族,如何發展出了不同的文化與思想。

 

但我所謂的風土,跟上面這種飲食地理學或哲學的概念不太一樣。這裡的風土,並非只是一個外文語彙的翻譯。相反,我更希望能回到中文的語意當中,去打開我們對於「風/土」的想像。

什麼是風?

古代的漢語辭典《廣雅》說:風,動也。


風是一種變動不居的力量,跟土的穩固正好形成了對比。

 

如果「本土」可能暗示著一個固定不變的文化本質,那麼「風土」提醒著我們:文化總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像存在主義所說,存在先於定義,存在的意義是靠著人們去創造出來的。

 

臺灣文化也是如此。如果有什麼東西叫做「臺灣文化」,那它無法被化約為幾個要素、幾項不變的定義,而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修正、再創作。

 

「只有沒有歷史的東西,才能被定義。」(尼采語)

 

臺灣文化無法被定義,只能被理解。而且必須從歷史來理解。

 

其次,風從四面八方而來。因此,「風土」相對於「本土」,是要在「本土」之外,加上在地與外在的互動。這些從各地來的風,總是在不斷挑戰、修正和補充我們所以為的臺灣文化。

 

這意味著,我們要理解臺灣的風土,必然必須帶著歷史的眼光(看見其中的變化),同時看見自我與他者的流動(而非只是差異)。
 

現在:打造有根的世界主義

從 2022 年的春天開始,我們又一次與實驗教育機構 VIS 重新啟動課程的合作,帶領的高中生以 Discover Taipei 為主軸,重新認識他們日日在此生活的這座城市。
 

這門課程的設計,核心概念便是延續這個新的風土觀:是在挖掘臺北的歷史,卻也是看見臺北的每個角落與世界的連結。
 

同樣的風土觀,也反映在我們其他的內容之中。比如,今年開始推出的帶狀內容「島嶼開箱」,每一篇文章都是由臺灣的一個地點出發,講的卻是臺灣與世界互動的故事。
 

藉由風土的概念,我們希望打破本土與世界的對立,呼喚一種有根的世界主義。本土,並不必然是排他、狹隘、內向。土能讓我們往下紮根,風能讓我們拍著翅膀向上飛翔。
 

邀請你跟我們一起,在天與地之間,在風與土之間,找到自己。

 

為破碎的世界重建脈絡,從表面的議題挖掘深度,在虛實不分的年代裡提供可以信賴的資訊,這是寫給未來的歷史,讓你掌握另一種解讀世界的方式。
⇉ 現在就加入故事訂閱行列  ⇇
文章資訊
作者 涂豐恩
刊登日期 2022-11-15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過去 ⇌未來
不管世界怎麼變,有些東西始終不會改變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