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開誰的山?如何撫番?——課本沒說的原住民退卻史

吳宜蓉 2023-06-07
〈鼎建傀儡生番隘寮圖〉是清乾隆年間臺灣知府蔣元樞記錄在臺建設的《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四十組圖文之一,圖繪臺灣南路「生番」出沒處的隘寮(Source: 蔣元樞 / 故宮博物院藏品)

一八七四年,日本以琉球國民船難,漂來恆春半島,與原住民發生誤解而遭殺害為理由,藉機出兵南臺灣!這就是歷史上知名的牡丹社事件。

五月中旬,當日本一出兵臺灣,清政府當下大驚失色,要命了!日本居然玩真的!一方面透過外交手段,到處幹譙日本有夠沒品,竟敢違背國際公法;一方面緊急調兵增援臺灣防務。五月下旬,船政大臣沈葆禎即刻率領著一批輪船兵員快速來到臺灣。

然而,日本此行出師不利,日軍不僅遭到排灣族的強烈抵抗,更是水土不服,全身癱軟、上吐下瀉,病死的人數竟然是戰死者的數十倍之多,只能尷尬地提早跟清朝進入談判程序。

恆春半島的熱帶氣候雖然救了清廷一命,成功躲過與日本在臺灣展開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但卻讓清政府真心地嚇出一身冷汗。這次的事件,不就是因為之前我們一直裝死嗎?那個生番是化外之民啦!窩不知道~好啊,這下擺爛的結果,就是日方以「番地無主」為藉口,直接殺來臺灣。
 

沈葆楨的開山史,原住民的退卻史

沈葆楨來到臺灣後,知道沒有繼續擺爛下去的選擇,除了加強臺灣的防衛能力外,就是要充分加強清廷對於生番地的統治權。

很快地,沈葆楨便決定在日軍登陸的瑯嶠地區設置恆春縣,同時兵分三路,前進東臺灣,他打算利用開鑿東西的聯絡道路,將過去藉由劃界封山,擱置不管的生番地區,強勢地納入清帝國的統治範圍,這就是所謂的「開山撫番」。
 

沈葆楨黑白照(Source: Unknown author / Public domain / via Wikimedia Commons

很多人都以為開山撫番,不就是北、中、南三條山路蓋一蓋啊!然後把漢人移民送過去,進而去開發、管理山地資源嗎?其實這四個字,念起來簡單,實際執行起來卻一點都不簡單!

例如,從宜蘭蘇澳到花蓮,俗稱「蘇花古道」的北路,主要由羅大春負責。羅大春在自己寫下的《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中,幾乎天天都在訴說有生番纏著我!「前途斗史社番凶悍殊異」、「突有凶番數十出擾」、「蘆葦中突出生番狙擊」。除了生番每天轟隆隆,不時衝出來鬧他之外,臺灣東部的地形也好可怕!清水斷崖去過嗎?崖壁高度平均超過海拔八百公尺,與太平洋幾乎形成九十度角的陡峻,在那個沒機器也沒設備的年代,路要怎麼修啦!難怪羅大春一邊蓋路一邊閃東躲西,決定「大南澳山腰再闢一路,旁通新城,一以避海濱懸崖之險,一以塞凶番歧出之途」。

即便後來克服重重困難,總算完成全長一百一十八公里的北路。但開通之後,原住民依然經常出沒攻擊行旅與駐軍。由於往來風險過大,駐軍實在待不住,更沒有商旅願意走,幾年後便告荒廢。全長約一百五十二公里的中路,即俗稱的「八通關古道」,也是開通沒多久後,面臨一樣的困境,逐漸荒漠。

對於前往拓墾的漢人官兵與移民而言,當然覺得開山撫番是披荊斬棘,歷盡艱辛的偉大事業!得要與番人浴血奮戰多少次,才能一哩一哩地將道路日漸推進。但你若是原住民,只會覺得有夠氣憤!我們拚了命地埋伏狙擊,用盡一切截殺來往行旅,就是為了阻止你們這群外人侵犯我的傳統領域!開山的開,是蓄意將我們的居住地徹底剖開的開;撫番的撫,只是官員帶著高度優越感,自以為是的迂腐。

出身臺中和平泰雅族部落的作家瓦歷斯.諾幹曾說:「我在今年寒假看完十八本的《臺中縣志》,我們看得到漢人的開墾史,卻完全看不到原住民的退卻史。」

 

劉銘傳的「撫番」戰役

沈葆楨的開山撫番政策,在劉銘傳時代持續進行。過去提到劉銘傳,就會聯想到他在臺灣北部架設電報線、設立郵局,規劃了第一條鐵路,甚至稱他為「臺灣現代化之父」(?)。這個浮誇的稱呼,我抱持保留的態度,但可以保證的是,他十分積極的「撫」番。
 

劉銘傳照片(Source: Unknown author / Public domain / via Wikimedia Commons


教育部辭典的「撫」是輕輕的摸,是養育、照顧;劉銘傳的「撫」,則是狠狠的打,是戰爭、屠殺。在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的任內,總共發起了二十場大大小小的「撫」番戰役。

一八八八年,臺東地區發生大庄事件,當時的原住民及漢人移民者,因為無法忍受卑南撫墾局一些醜陋官員的壓榨,七百多個鄉民炎上的怒火誰也攔不住,直接就衝到官府把那些可惡的嘴臉給一一做掉了。隨後,長期被欺凌的花東縱谷各部各社群起響應,紛紛出動一一攻陷清軍的防哨。然而,這樣的集結對於清朝官方而言,是「番害」,是「番亂」。
 

其實到底是誰害誰?誰在亂誰?要不要先自己檢討一下?但是時任臺灣巡撫的劉銘傳立刻上奏朝廷出動北洋艦隊,竟然調來了致遠艦、靖遠艦從海上直接進攻平亂。哇,這兩艘可是排水量二千三百噸,航速達一八.五節,北洋水師主力戰艦中速度最快的巡洋艦耶!把這種等級的艦隊召喚來臺灣,只為重炮轟擊被貪官汙吏魚肉到崩潰暴走的鄉民及部落,這用兵之道就在一個「奇」字,我不懂啊!

許多部落族人死於交戰中的炮擊,事件結束後,地方的頭目領袖們還一一被查辦斬首,有些部落甚至全社被清鄉追剿。這些血流成河的場面,這些慘絕人寰的滅村屠殺,在清朝的官方歷史紀錄中,常常僅僅是一個輕描淡寫的事件。

施正鋒教授說:「不管是番害、番變,或是番亂,從漢人的眼光來看,原住民族的抗爭是禍害、變節、叛亂,因此討伐是必要的。」

那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試著用原住民的眼光重新理解這些事件呢?不是開山,是侵略;不是撫番,是剿殺。不是番害、番亂,是一場又一場原住民族捍衛土地的神聖戰爭。

不要讓歷史課本的書寫成為煤氣燈操縱者,不要持續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這塊島上多元民族的多元歷史觀其實才正要開始,當你打開教科書時,請試著開始理解不同族群彼此之間曾經遭受的痛苦。

 

本文摘自吳宜蓉《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時報出版),圖片為故事 StoryStudio 編輯部新增,標題與段落並經調整。

 

開箱臺灣史: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Welcome to Taiwan!這裡曾經是文明落後的鬼島,也是物產豐饒的寶島;
  屬於這片土地的歷史,讓我們一起來解鎖!
  金石堂、博客來人文史地榜暢銷作家全新力作!
  一本制霸中小學108課綱臺灣史學習內容!

  ●鄭成功「抗清唯一品牌」、「臺灣價值守護者」名號,只是人設?
  ●「臺灣現代化之父」劉銘傳以撫番之名,行屠殺之實?
  ●英國駐臺外交官投資眼光獨到,打造了輝煌的「茶金歲月」?
  ●後藤新平積極改善公共衛生,讓臺灣人的平均壽命提升六.四歲?
  ●蔣渭水醫師創立「臺灣文化協會」,講演會盛況媲美巨星演唱會?
  ●戰後臺灣每年獲得四十億美援大禮包,能不叫一聲「美國爸爸」嗎?

  長年站在教學現場的吳宜蓉老師認為,歷史是一門關於「人與時間」的學科,不同人物在不同時空下所做的決定與行動,是影響歷史的關鍵要素。臺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四十七種語言,四百多年來,被困在複雜的族群關係裡,陷在糾結的國際角力之中,這些歷史縱深不是教科書可以一語道盡。從史前時代的原住民傳說到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從殖民經濟到轉型正義,作者以生動有趣的筆法、多元思考的觀點,將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以及背後的來龍去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娓娓道來,讓你彷彿置身歷史傳送門,一口氣快速通關!
文章資訊
作者 吳宜蓉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刊登日期 2023-06-07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