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新城舊港】讀書、逛街、看棒球──1970年代的港都高中生,盡情揮灑簡樸卻熱烈的青春年華

2020-12-11

1970 年代,是個純樸、步調緩慢的時代,生活裡只要有一丁點娛樂,就能帶來極大的幸福。


彼時,瓊瑤小說剛開始引起風潮,《煙雨濛濛》、《在水一方》等愛情故事打動無數學子的心,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劑。第一個彩色電視節目──《群星會》也正當紅,青山、慎芝、余天⋯⋯都是家家戶戶琅琅上口的名字。

更別提「開封有個包青天⋯⋯」,熟悉的主題曲音樂一下,人人都知道《包青天》要開播了。不只清廉不阿的包青天備受學生崇拜,緊張感十足的武打動作也令人看得手心冒汗,難怪《包青天》能創下高達近 50%的收視率,更連播了 350 集。


制服、黑裙、老皮鞋,騎著單車,在多風的紅磚道上恣意談笑──談到那個年代的校園生活,多半會浮現朱天心《擊壤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青澀稚嫩的少年少女,在黑板與課桌間徘徊的青春年華。


同一時間,在南方高雄,雄中雄女還沒開始舉辦大露營、前鎮高中才剛剛創立⋯⋯一切都尚未萌芽,都還有著無限可能,一段獨屬於南方的青春時光就此展開。


噹噹噹!下課鐘聲響起,雄中的少年們迫不及待排好隊,準備回家放下書包出去玩(Source: 雄中校史室)

白衣、黑裙、耳上三公分──簡樸卻熱烈的青春年華

踩上單車,沿著中山路直直騎,過了大圓環,加入加工區女工密密麻麻的車流中,不用多久,前鎮高中的校門口就映入眼簾。


1969 年,前鎮高中才剛創立,是高雄市第四所高中。學校裡授課的老師們剛從臺師大畢業,往往在教書幾年後,成雙成對地結婚,年輕的老師們也帶起了一股欣欣向榮、充滿希望的校園氛圍。


與現在相同,當時的高中生承受著極大的升學壓力。全班僅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機會考上大學,其餘的人畢業後,可能是到加工區做女工貼補家用,也可能就讀夜間部,半工半讀。


那時,想順利被大學錄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高中生活多半被讀書所填滿,其它娛樂,少之又少。龐大的課業壓力下,音樂課、家政課等非學科的課程,也就普遍受到學生歡迎,男生上工藝課,製作簡單的器具,而女生上家政課,學習烹煮、編織等等。


高雄中學的軍訓課,當時只有男生需要參加,為儲備戰時軍力做準備(Source: 雄中校史室)

當時仍存有嚴格的髮禁、服儀限制,教官會逐一審查各班的班級日誌、公佈欄上的公告與布置,一旦違反規定就可能遭受處罰。當國家的重要性大於個體時,這些規範在講求一致、安穩的社會氛圍中,就成為非常自然的事。


保守的社會風氣,使學生更專注在自身課業、基本生活需求上,沒有其餘的心力思考課業以外的問題。這樣單純素淨的生活,或許也正是學生時代的甜美與珍貴之處。


白襯衣、黑裙子、齊耳短髮,高雄女中的學生們在陽光下揮灑青春(Source: 雄女校友 吳秀芳女士提供)

會玩又會讀書!多采多姿的課外生活

而和無趣的課業相比,社團活動總是格外的絢麗多彩。


位於高雄火車站附近的高雄中學,當時的社團活動早已蓬勃發展,像是桌球社、合唱團等等的社課大受歡迎。


雄中的學生尤其喜歡桌球,在社團時間盡情揮灑汗水磨練球藝的同時,也在校外比賽拿下好成績;1970 年代的雄中合唱團是由杜麟老師帶領,專業的訓練與日日練習,使雄中合唱團在校外屢戰屢勝,年年拿下冠軍。


校園生活中,一年一度的校慶也是相當盛大的活動。平時埋首課業,到了能在操場上大展身手的時刻,大家自然都燃起好勝心,想拿下好名次。


五十年前的校慶,與現在大致相同,也同樣有儀隊、樂隊入場,以及不可或缺的運動比賽、趣味競賽等項目。雄女當時的校慶趣味競賽項目是兩人三腳,連平時文靜的同學們到了運動場上,都全力以赴地邁開腳步,與隊友一同努力完成比賽。


雄女運動會上,兩人三腳競賽可是熱門項目。運動場上無親人,姊妹們,衝呀!(Source: 雄女校友 吳秀芳女士提供)

別看這些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他們的課堂學習也從未落下,多數人畢業後都能在各領域取得亮眼的成績,諸如高雄史上得票數最高、任期最長的議長陳田錨,就畢業自高雄中學;臺灣第一位物理學女博士林清凉,也曾就讀過高雄女中。


全民瘋少棒──熱血沸騰的全民運動

至於生活的調劑,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瓊瑤小說與電視節目外,絕不能錯過當時的全民運動──少棒。


1970 年代,臺灣正值三級棒球全盛時期,少棒、青少棒、青棒,屢屢獲得世界棒球錦標賽冠軍。那個時代,臺灣的國際地位驟然轉變,中美斷交、退出聯合國等事件,使臺灣人心中產生一種複雜的情緒──有點迷惘、有點徬徨、有點被背叛,但除此之外,更加團結的民族意識也應運而生。


少棒的屢屢獲勝也讓當時的臺灣人發現:要打敗日本、美國,原來沒有那麼難。因此,只要有一場棒球賽獲勝,往往會被媒體大肆渲染,展現強烈的民族意識;也可以看出當時的臺灣人,亟需藉由運動競賽在各國揚眉吐氣,並讓自己的國家得以在國際上,找到新的安身之處。


無庸置疑,1970 年代的高中校園也捲起一股瘋少棒的熱潮,若比賽碰巧在上課時段開打,學生們往往會偷拿著一台小收音機,湊在耳邊偷聽轉播,並用眼神、唇語即時更新戰況──許金木又三振對方啦!每一次的上壘、得分、獲勝都能讓學生們雀躍不已,透過棒球,臺灣人民重新找到了民族的認同感。


就是要人擠人──鹽埕區大新百貨

校園內的生活、課業固然繁忙,但到繁榮的百貨公司、商店街走走,也是學生們休閒時的必備行程。


當時高雄的發展中心是鹽埕區與高雄火車站的周邊地帶,位於鹽埕區的大新百貨,是 1970 年代高雄人心目中,最高級的百貨商場。大新百貨由現今大統集團的創辦人吳耀庭所創立,許多名牌、精品店都在此設櫃販售,三層樓高的大新百貨還設有相當先進的電梯,可說是高雄時尚的代表地標。


也因為如此,高雄人人都愛去大新百貨。


只要一遇上過年,大家便會穿上大紅色的新衣,走在人擠人的街道上,到大新百貨公司逛一圈,往往也不買東西,就是單純的逛街,再跟著人潮,人擠人的走出來,從熱鬧的鹽埕區散步回家,這也成為當時過年的特殊景象。


百貨一旁便是光復戲院、商店街、書包大王……,是高雄以前唯一的商業區。只要一有空,學生們便會到鹽埕區走走逛逛,漫步在崛江的街道上,彷彿時光即將快轉,自己也將褪去制服的束縛,邁入多彩多姿的大學生活。


一個「極簡」的時代

在那個時代,生活娛樂、聲光刺激不如現在多元,可能有些枯燥無趣,物質層面往往只滿足需要,沒有多餘的物慾;在那個時代,經濟正準備起飛,得精打細算地節省用度,但在這樣「極簡」的生活主義下,幸福也變得簡單許多。


對那時的學生而言,校園生活是樸實無華的,但每一個在課堂上努力學習、在社團裡放鬆身心、在運動場上盡情揮灑的時刻,在離開學校後再回首的現在看來,卻也珍貴的無可取代。


縱使有著課業壓力、種種限制,但那段獨屬於南方的青春年華,依舊燦燦生輝。


 
*感謝 高師大王頌梅老師、雄女校友 吳秀芳女士 接受採訪。
*照片來源:雄中校史室、雄中校史網頁、雄女校友 吳秀芳女士

 

文章資訊
作者 陳琳
刊登日期 2020-12-11

文章分類 故事
標籤
收錄專題
新城舊港:高雄百年風華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