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淒淒慘慘戚戚」時該如何排煩解憂?李清照:喝起來!

廖泊喬 2020-09-03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李清照這首〈聲聲慢〉一開頭就用了七組疊字,古今罕見,大家一定耳熟能詳!順著讀下去,「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每到入秋後,氣溫忽熱忽冷,總叫人難以適應。外在氣候的反覆無常,增添詞人內心的煩悶感。當李清照心情糟到極點的時候,她正做什麼呢?


「三杯兩盞淡酒……」是的,她喝了點酒,想試著讓自己心情回溫,但區區幾杯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外頭風冷,吹得她心更冷。一個人獨飲的李清照,看著雁過花落,聽著雨滴梧桐,身在這悽慘悲涼的處境中,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是宋代文壇表現最傑出的女詞人,她生前創作頗多,但身後流傳的詞作僅 50 餘闕。李清照的現存作品中,包括〈聲聲慢〉在內,高達 20 闕以上提到了「酒」,詞句帶有「醉」字者亦有11首,顯示酒在李清照的文學成就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酒在李清照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呢?


若是將李清照的創作分成幾個階段[1],我們試圖從三個不同時期的詞作,看看詞人與酒之間的深刻緣分,並從中觀照女性飲酒者的一些特點。


少年歡遊初遇酒

李清照由於家學薰陶、自小喜好詩文,少年時期就寫了不少好詞,詞中呈現了活潑青春的形象、也透露了些許少女情思。特別的是,李清照在少女時期就遇見了酒,她不只喝,還興奮地告訴大家她喝了!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她傍晚去附近溪亭遊賞,喝了酒、玩得盡興,醉到不知回家的路,還駕著小舟闖進溪畔盛開的荷花中進退不得(不知道在現代算不算酒駕),詞中畫面優美、詞人醉態生動,彷彿歡遊的笑語仍縈繞耳邊。詞人反覆迴想的可能不是特定風景或是哪一段友人相聚,李清照用「沈醉」二字,整個人浸在醉意中,或許詞人難忘的是飲酒以後那份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感覺。雖無法得知她飲了多少,但足以影響認知及行為能力,除了認不清方向外,若小舟是她一人所駕,會不會連如何使力、使對力氣都有困難呢?


另一首詞也是李清照寫於少年時期,一樣寫了「沈醉」,但心情卻截然不同: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鐘已應晚來風。瑞腦香消魂夢斷,闢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不要因為杯深酒濃而停下喝酒,要在酒還沒有讓人沉醉之前,先感受那份融融自樂的感覺。從詞面觀之,詞人除了喝的量可能「不少」外,她也提到了喝酒的目的是讓自己快樂點、灑脫點。


然而,愁思讓自己睡夢心神不寧,到醒時只覺悵然若失,全然不符合自己一開始的期待了。李清照對於酒精的描寫,從「意融」到「沈醉」的轉折是符合實際的,李清照要的是沈醉前的意融、自己想往的境界。然而,喝到後來,都成了「魂夢斷」、「醒時空」了。

 

婚後思夫對酒吟

李清照18歲時與趙明誠結婚,兩人志趣相投、感情相當好,在外收藏金石書畫、在家整理校勘,當時成一段佳話。然而,為官的丈夫總有離家出差的時候,當丈夫遠行出遊,僅留自己在家,想見見不到,要找人說話又沒有對象,心中落寞的情緒,李清照敏銳地捕捉並呈現於詞中。


〈憶秦娥〉中的「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情懷惡的「惡」字,直白地寫出酒後苦衷,心情有多糟。〈醉花陰〉中的「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在別離後,李清照常常在菊花邊一喝就是一下午,不只心情低落、思緒紛飛,連人都比菊花瘦了。〈鳳凰台上憶吹簫〉裡「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如此消瘦,她特別強調不是因為喝酒喝太多而生病,也不是因為悲秋的原因。


一次又一次,李清照抒發了離別相思之情,同時,一次又一次,良人遠去,陪在身旁的僅僅是酒,以酒入詞、藉酒伴愁成了詞人這時期的主旋律。無論是殘酒、把酒、病酒,詞人表達了「沒有酒不行」,對於酒如此依賴,雖然詞人寫出「非干病酒」,而是因傷離別讓自己更為消瘦,但在酒精相輔相成下,或許詞人之所以更瘦,不單只是因離別、憂愁情緒而吃不下,也許在酒精影響下,食慾不振、消化道吸收不佳,都是原因之一。


李清照的畫像(Source: 清人摹 / Public domain)

晚年無酒無樂

南渡後的李清照,因戰亂流離飽嚐艱辛,深愛的丈夫又在她43歲時過世,國破家亡雙重打擊,使她的心緒更加愁苦煩憂。此時的李清照,不僅詞風大變,日常生活中對酒精的依存更加明顯。面對時光流轉、景物變幻,總是能夠找到理由圖上一醉。


〈蝶戀花〉中,「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在春天的上巳節喝酒。〈鷓鴣天〉裡,「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在秋天賞菊也喝酒。〈清平樂〉中「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冬天對著梅花,還是在喝酒。季節變化或許是最容易觸發心中感嘆的時刻,李清照心思細膩,一旦捕捉到衷情就連結到酒。喝酒麻痺自己後,自己便有片段時刻不須再想這些煩惱。雖然李清照詞中點出了不同時序,但相信無論佳節於否,她應是終日常醉的。


經歷過國破家亡、戰亂流離的李清照,透過酒精尋找慰藉,才似乎能勉強接受世事變遷。面對歲月流逝,有時候藉酒可以輕鬆一點,有時候卻毫無幫助,「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訴衷情〉),酒後睡眠片斷,好夢再也無法追尋。有時甚至「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鷓鴣天〉)不知道現在該怎麼做才好,還是讓自己深醉一番,把握當下的些許快樂。

 

女性飲酒的身心特色

傳統儒家社會中,常賦予女性相夫教子之角色,即使女性有飲酒問題,也較少被揭露出來,若不是李清照樂於、敢於將酒寫出來,我們將難以見到如此立體的角色。[2]


李清照從少年時期,就有許多飲酒的體驗,無論是追求快樂或遠離愁緒,憑藉著都是手上的一杯酒,少年時期多飲一些並不怎麼影響身體,然而,或許是因為女性先天酒精耐受性較低、或是年紀太小即接觸酒精,少年時期的李清照似乎不用喝太多酒就能「沈醉」。


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女性身體組成中的水份比例較男性低,因而能代謝酒精的水份空間較少,使酒精濃度相對於男性易偏高。同時,女性的乙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較少,乙醇脫氫酶是人體主要代謝乙醇(酒精)、分解乙醇的酵素,因此,女性酒精代謝較男性慢、酒精分解量低,也較容易醉。


如此飲酒的方式到了婚後,離愁別怨時飲酒、擔驚受怕時飲酒,若多做一些觀察,可以發現婚後李清照飲酒量變多(頻率增加)、整體飲酒的時間變長,而酒精耐受性在成年初期就提高了,這時飲酒似乎已成生活重心。


Party at Hard Rock Cafe
女性每日飲酒的建議量僅為男性的一半,女性的飲酒過量標準,比起男性更為嚴格。(Source: Matthew Kenwrick, via flickr)

從一杯就倒到千杯不醉,表示人體內對於酒精的耐受性(tolerance)增強了,也就是俗稱的酒量變好了,要更多酒精才有一樣效果。與男性相比,女性的酒精耐受性較低,一段時間身體能承受的酒量增加幅度較男性低,看似酒量變好、更能喝,然而實際上,身體能代謝酒精的能力沒有提升太多,身體的代謝負擔一樣大,因而女性飲酒更容易酒精中毒(toxicity),造成的肝臟、消化道併發症增加,惡化也較快。根據衛生福利部的建議[3],女性每日飲酒的建議量僅為男性的一半,女性的飲酒過量標準,比起男性更為嚴格。


到了年紀再大一些,李清照經歷國破家亡、無處宣洩一腔愁緒,日常生活便無酒精不可。女性飲酒的主因多是出於睡眠或情緒問題(憂鬱、焦慮),而面對內外壓力時,較壓抑的情緒表達方式,也常是飲酒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另外,若是女性酒癮者,其親職功能將受很大影響,若是懷孕的婦女飲酒,甚至有增加胎兒畸胎,甚或早產、流產之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晚年李清照的「醉」字比例比「酒」字來得高,或許年輕時還可以分出「意融」與「沈醉」,年紀稍大,就只剩下「醉」了。她寫上「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沒喝幾口就不行了,酒後對情緒仍無甚好轉,無怪乎李清照最後仍唱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 于中航的《李清照年譜》將李清照的一生分做五期:少年時代(1-17歲)、東都初婚(18-23歲)、青州鄉居(24-37歲)、萊淄歲月(38-43歲)、漂泊江南(44歲之後)。


[2]歷史中,女性也是飲酒的,宋代除了詞人李清照之外,尚有朱淑真,其詞作也常提到飲酒與醉酒,明清也有女性嗜酒善飲的紀錄,文學中有名的還有《紅樓夢》「憨湘雲醉眠芍藥裀」。然而,不管是文學戲劇、繪畫雕刻,傳統女性飲酒之形象甚少被描繪出來,或許傳統上女性飲酒與不受社會價值規範的標籤連結,容易被放到負面之形象中。


[3]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飲食指標手冊」中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或相當於 20 克的酒精量),女性不超過半罐啤酒(或相當於 10 克的酒精量)。然近年來研究發現,適量飲酒具身體保護作用之證據力較為不足,適量喝酒有益健康的說法較不符現今研究之結果。

文章資訊
作者 廖泊喬
刊登日期 2020-09-03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