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1930烏山頭】尋找伊東哲:前往金澤,拜見百年前描繪嘉南大圳的日本畫家後代(上)

謝金魚 2020-09-25

「伊東哲(1891-1979)是誰?」
 

 問起這個,相信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臺灣人與日本人都會一臉茫然,即使在他的家鄉——日本石川縣金澤市,「伊東哲」也是令人陌生的名字。這一切都要從一幅被收藏在金澤市郊的絹畫——〈嘉南大圳工事圖〉說起,它正式的名稱是〈蠟描壁掛嘉南大圳工事模樣〉,原本是伊東哲送給他的姪女當作結婚禮物,數十年過去了,這份禮物又交由姪孫伊東平隆先生保管。收到姑母傳下的絹畫後,平隆先生雖然知道上面印的是嘉南大圳跟臺灣當地的植物,卻不確定畫作的背景及畫中的東西有哪些,於是寄了照片,委請了臺灣的嘉南農田水利會協助辨認。
 

〈蠟描壁掛嘉南大圳工事模樣〉局部(Source: 謝金魚提供)

根據顏弘澈先生分析,這幅縱橫約九十公分的絹畫中,竟有數十種在烏山頭水庫周邊生長的植物以及相關設施、器械,充分將大圳當時的模樣濃縮在作品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絹畫以大量深淺不同的紫色為主調,搭配著繽紛鮮豔的色彩與樸拙溫柔的線條,將南國熾熱而明亮的風景鮮活地帶到觀看的人眼前。

 

不過,當我們這些繪畫的門外漢第一眼看到它時,想的卻是:「等等!這不就是現在很熱門的文青手繪風嗎?」而後,我們逐漸知道了伊東哲的遭遇,[1]更不禁想,他真是生錯了時代,如果晚一百年出生,他的人生或許不會這麼困難。然而,歷史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我們就這樣追著這幅畫,前往伊東哲的家鄉、被稱作「小京都」的金澤市。
 

身穿唐裝的伊東哲,原件現藏於伊東平隆宅(Source: 謝金魚提供)

 

昭和 2(1927)年,於大内庄土砂採集場拍攝的紀念照(圖中標註「父」者為八田與一、標註「母」者為其妻子八田外代樹)(Source: 謝金魚提供)

生活在金澤的台灣人

日本是高度制度化、規格化的國家,查找資料相當方便,不過,人與人之間的「人間關係(人際關係)」非常嚴謹,若沒有一定的信任基礎跟來往,是不可能接觸到真正的核心資料。為此,我們輾轉找到了一位日本朋友協助,她建議我們先與臺灣人在金澤的在地組織聯繫,而不要擅自聯絡伊東家族,並從友人那裡取得了石川縣臺灣華僑總會(以下簡稱臺僑會)的聯絡方式。於是,我們就與臺僑會接觸,沒想到熱心的會長高仙桃女士告訴我們,早有人替我們打過招呼,而她剛好認識伊東家族的後裔,因此,她囑咐我們下飛機後先到她的餐廳找她,隔天,她會帶我們去拜訪。
 

我們來到高會長的餐廳「仙桃」,享受了一頓以在地食材烹調的中式料理,「仙桃」是金澤知名的近江町市場内唯一的中餐廳,裡面卻到處都可以看見台灣的痕跡,牆面上懸掛著一排臺灣的風景攝影,入口處放著關於臺灣的情報,另外,就是八田與一的各種資料。
 

八田與一,這個在臺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在日本卻沒沒無聞,唯獨在他出身的金澤市區,有不少關於他的展示品或者說明,造訪金澤的臺灣人可能會感到親切吧?這些都跟金澤當地一些熱愛臺灣的人有關,八田與一可以說是他們的精神象徵,高會長告訴我們:「金澤從以前就是以水利工程出名,八田帶去臺灣蓋大圳的人,也有不少來自金澤,他們回到日本之後,還是很想念臺灣,他們的後代或者相關的人都很關心臺灣的事。」就連臺僑會的會員中,也有許多是與臺灣有淵源而加入的日本人。
 

在金澤一帶定居的臺灣人不多,加上這些心向臺灣的日本人,僑會成立雖晚卻在金澤十分活躍,也常常透過各種文化交流活動來介紹臺灣。我們問起高會長與伊東家族相識的原由,她望著牆上的臺灣照片說道:「是之前我們辦攝影展的時候認識的,伊東先生與夫人一起來看展,也問起許多臺灣的事,就變成很好的朋友了。」
 

隔天,在驅車前往伊東家的路上,高會長又告訴我們,在我們聯繫之前,有一位僑會的會員,堪稱「臺灣通」的先生就特別跑來仙桃餐廳,告訴她臺灣有人要來金澤找伊東哲的資料,希望她可以大力幫忙。在路途中,又加入其他幾位對臺灣、對八田家和伊東家很熟悉的當地人,其中一位先生特別在西裝上別上了國旗徽章,小小的配件顯示出誠摯與慎重的心意。
 

伊東哲的家鄉金澤市,被稱作「小京都」,日本三名園之一的「兼六園」就座落在此(Source: Perry LiCC BY-SA 2.0

花園村的伊東哲

花園村(現為金澤市北部)距離金澤市區不過十五分鐘車程,沿路的景觀卻有相當大的變化,金澤城公園原由江戶時代加賀藩主所居住,高聳巍峨、十分氣派。隨後是明治大正時代的洋風建築,接著是現代的大樓,出了市區後,就是一棟棟精巧可愛的別墅座落於田野之間,有點像是臺灣的鄉下了。車子拐過村落的彎道,在一戶大約三層樓高、像是時代劇裡才會出現的古農家前放慢速度,高會長說:「這就是八田與一的家,後面那間就是他就讀的小學。」
 

接著又說:「但我們今天不去八田家。」,車子再拐過一個彎,穿過後面的大馬路往山的方向前進,大約兩、三分鐘後,來到另一戶跟八田家十分相似、但又更寬闊的宅邸前。這才是伊東哲出生的家,伊東家與八田家住得很近、又互相通婚,因此關係十分深厚,伊東哲在輩份上是八田與一的表侄,但實際上兩人的年齡相差不遠,伊東哲的大哥平盛更是八田與一一生的摯友。在日本的大家族中,仍由長子繼承家業,平盛因此繼承了這座大宅邸,而後又傳到了他的孫子平隆先生手上。
 

平隆先生看起來約莫七十歲(實際上是七十六歲),他一聽到車聲就已經走出門口,親切地迎接我們,他是農學博士,一直從事著研究相關的工作,退休後與妻子千佳子女士回到老家,重新修繕這座佔地五百坪、近一百四十年以上歷史的大宅子,透過他們的維護,伊東哲的畫作也得以保存與展示。
 

伊東平隆先生與夫人千佳子女士(Source: 謝金魚提供)

伊東大宅分成前後兩大部分,前面是寬敞挑高的客廳,帶著一點明治大正時代的洋風氣息,過去燒灶的廚房已經改成西式的設備,客廳旁邊陡峭的樓梯上去就是閣樓,也是「伊東哲藝廊」的所在地,可以預約參觀。拉開客廳的木門,後方則是完全日式的起居空間,用來招待上賓的客席塗上了高貴的朱紅漆,在此可以一覽庭園中的造景,在另一側則可以看見寬廣的山林。由這棟大宅可以想見伊東家族悠久的歷史,據說伊東家族最早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平安時代,原是受京都一座神社委託到金澤管理莊園,後來落地生根。
 

伊東家的家紋(Source: 謝金魚提供)

伊東哲的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棟內有濃厚文化氣息、外有自然山林的宅子中度過,他與兄弟們從少年就自己編印雜誌《山百合》,刊登自家的作文與插畫,只在自家流通,也可以看出伊東家推崇文化的家風。因此,當伊東哲展現繪畫天分、要前往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學畫時,並沒有被家族中人反對, 當家的大哥平盛與弟弟們也都盡可能地協助他,伊東家甚至在東京郊外替他置辦畫室,讓伊東哲可以安心創作。

 

既無衣食之憂,伊東哲專心地投入創作,很快就嶄露頭角,一九一六年,二十六歲的伊東哲入選「文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文展),這個官方性質濃厚的展覽顯示了主流畫壇的評價,此訊傳回金澤,當地的新聞歡欣鼓舞地以「非凡的畫才」來稱呼他,而心高氣傲的伊東哲也在信裡告訴兄弟們「我入選文展是當然的事」。他的傲氣在接下來的十二年間都不曾消退,在「文展」於一九一九年由新成立的「帝國美術院」舉辦而改稱「帝展」後,伊東哲屢履入選,可說是日本西洋畫界的寵兒。
 

一九二七年,三十七歲的伊東哲第五度入選「帝展」, 畫面模仿著西方的聖人圖像,切成三部分,背景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森林,正中一個身披鵝黃打掛[2]、眉宇含愁的美人望著前方,身上的華麗服飾妝點了她、也束縛著她,使她無法奔向自然。這幅名為《沉思的歌星》的作品,是以當時的一位女詩人柳原白蓮為模特兒繪製,白蓮出身名門、姿容美麗又有才華,被稱為「大正三美人」之一, 一九二一年時,她逃離富豪丈夫,與年輕的律師私奔,面對輿論嘩然,白蓮傲然挺立,始終沒有屈服,直到最後成功與愛人共結連理。
 

〈沉思的歌星〉(複製明信片),原畫已佚(Source: 謝金魚提供)

在現代看來,這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在九十年前的日本上流社會,這是舉國沸騰的超級醜聞。孤立無援的白蓮在經濟困窘的狀況下,可能透過朋友介紹,當伊東哲的模特兒賺點零花,《沉思的歌星》因而誕生。或許,白蓮孤高不群的精神感動了伊東哲,讓他下筆時寄託了溫和與同情,不過,兩人的相會僅只於此,並沒有更多往來。
 

卻沒想到,入選帝展後,以醜聞女主角為模特兒一事引來了輿論的撻伐,畫壇抨擊他媚俗炒作話題,早對伊東哲嫉妒已久的其他畫家則嘲笑他還不如畫一些土到不能再土的農夫農婦就好(伊東哲的成名作就是畫漁民夫婦),入選帝展本是光榮的事,但伊東哲從此從人生的高峰摔下,不得不黯然離開日本畫壇。
 



 

[1]中文研究中最早注意到伊東哲的學者是黃琪惠教授,她以 2017 年出現於拍賣場上的「嘉南大圳工事模樣」為主題,爬梳出伊東哲、八田與一與「嘉南大圳工事模樣」的故事。參見黃琪惠,〈八田與一與伊東哲的嘉南大圳圖像〉,(臺北:「時代下的關鍵:從兩批新文物重探歷史情境」會議論文,2017.08.11)。
 

[2]日本和服的一種,原為武家女性的禮服,現在多於婚禮等正式場合中穿著。

文章資訊
作者 謝金魚
採訪協力 劉艾靈
刊登日期 2020-09-25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1930.烏山頭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