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1930烏山頭】尋找伊東哲 :跟著八田與一遠渡重洋來臺,用20幅畫見證大圳風光(下)

謝金魚 2020-09-25
(原件現藏於伊東平隆宅)
收藏

伊東哲的痛苦,讓愛護他的大哥平盛覺得心痛,雖然中學畢業後就專心經營家業,但平盛仍關切著北陸大地之外的世界,當他有疑問時,他就寫信向好友八田與一求教,伊東哲的事情發生之後,平盛也向八田求助,此時,嘉南大圳已經開工,八田就建議平盛把伊東哲送到臺灣。
 

於是,伊東哲包袱款款,暫時將妻小留在東京的畫室,隻身渡臺,家中所需則由弟弟寬治照料。在二戰開打後,東京遭到嚴重的空襲,寬治為了保護他的作品, 又親自將他的畫打包送回金澤,現在這些畫作也仍藏於石川縣立美術館。

 
位於金澤的石川縣立美術館,所藏作品從石川縣及加賀前田家傳承至今的古藝術品到近代石川縣作家創作的日本畫、油畫、雕刻、工藝品等現代藝術品,包羅萬象(Source:  石川縣立美術館

海外的新天地

至於伊東哲渡臺之後,就在八田與一手下工作,協助他繪製各種與大圳相關的圖像,從他寫給老家的書信中就曾提到他預計要進行壁畫的繪製,在大圳建造時的紀念照片中,偶爾也可以看見伊東哲的身影。從一九二八年開始,伊東哲在臺灣待了約十年的時間,他也經歷了嘉南大圳完工,可以說是大圳的重要見證人,熾熱的南國風景,想必給他留下了很強烈的印象,在完工之際,他被八田與一交代了一個工作,作二十幅嘉南大圳的絹印畫,這二十幅會送給曾經照料過八田或者給予建議的人,作為完工的紀念。
 

這就是開頭時我們說的那幅絹畫,它不是直接在絹布上作畫這麼簡單,這種技法被稱為「和蠟描」,設計者先畫出草稿後,在繃緊的絹上畫出線條,以融化的蠟液細細地描在草稿線上,接著再一塊一塊細細填色、暈染、刷出漸層的色彩,最後除去蠟線後才算大功告成,是非常細緻的工法。據伊東哲的侄孫媳千佳子女士猜測,可能是由伊東哲與臺灣、日本的匠師共同合作而成。我們在拜訪石川縣立美術館後,館員告訴我們,這樣的作法「與其說是畫、可能更接近工藝品」,我們目前不知道是誰啟發了伊東哲的靈感,但金澤以「加賀友禪」的印染技術出名,這些高超的技藝,或許這可能也是那幅絹畫誕生的原因之一。


伊東哲所繪的八田與一肖像畫,現藏於嘉南農田水利會(Source:  嘉南農田水利會授權)

在完成嘉南大圳的工作後,伊東哲被朋友介紹,再次西行到中國去教書,在中國的時候他也會穿上長袍入境隨俗,也創作了許多以北京名勝為主題的作品。但是,在戰後他與許多日本人一 起被遣送回國,當時的日本人對於這些回國的同胞並不友善,加上大戰剛結束、百業蕭條,工作非常難找,伊東哲不得不先回到花園村的老家暫居。此時經濟困頓的伊東哲因為無法包紅包給侄女,而將那幅絹畫充作禮物贈送。
 

說到這裡,得先繞回平隆先生身上,他坐在前廳的玻璃門邊,看著窗外明亮的陽光與院中的蔬菜,輕輕地說:「那時我才四、五歲,就是在這裡,看著伊東哲叔公種地瓜。」


此時的伊東哲已非當年離開金澤時那個意氣風發的男孩,他是飽經人世滄桑的中年人,曾懷抱夢想的主流畫壇放逐了他,曾大力支持他的八田與一葬身波濤之中,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的臺灣也回不去了,一直等待他回家的妻小也因病去世。一連串的打擊將他少年時的壯志消磨殆盡,他只能佝僂著背勞動著,沉默地面對多變的世事。


伊東家大宅,攝於伊東平隆宅(Source: 謝金魚提供)

再見伊東哲

「後來,伊東哲去哪裡了呢?」我們問,平隆先生露出了有點哀傷又有些不解的表情,他告訴我們,伊東哲找到了一份教職,當美術老師去了,後來在東京終老,在他晚年時,平隆先生曾經幾次拜訪他,也應伊東哲的要求帶去一些細胞攝影書,伊東哲後期的作品受到了抽象派的影響,畫了許多不可解的細胞圖,至於為什麼要畫、為什麼喜歡畫細胞圖,誰也說不清了。
 

我們爬上伊東家的閣樓,從少年到老年,伊東哲的一生就在這些畫作中流轉,在臺灣的這些年,留下的油畫雖不多卻是濃墨重彩,頗具草根性,身為專業畫家, 他的作品可能不只於此,但到底流落何方? 

 
伊東家一隅,攝於伊東平隆宅(Source: 謝金魚提供)

那二十幅絹畫目前只有四幅出現,除了兩幅留在伊東家之外,還有兩幅曾經在美國跟台灣,風格、用色、花樣、風景類似,但只有伊東家有一幅是橫幅全景,其餘都是直幅,剩下的十六幅會是什麼樣子?絹畫就像一張藏寶圖,隱藏著許多的密碼,平隆先生指著絹畫中一個從汽車中走出的男人,說這有可能就是八田與一,像這樣的小地方不勝枚舉,伊東哲到底在這些畫中藏了多少東西?當它們組在一起時,我們會看見什麼樣的嘉南大圳風景? 
 

伊東哲〈烏山頭水庫工事圖〉現藏於嘉南農田水利會(Source: 嘉南農田水利會授權)

這些都是沒有答案的疑問,我們向親切的平隆先生夫婦和臺僑會的大家告辭,平隆先生熱心地提供了許多資料,允諾過幾天會再拿給我們,後來,他又寫了一封長信,希望我們能好好使用這些東西,讓更多的臺灣人知道伊東哲的故事。
 

在拜訪過伊東家後,我們在隔日轉往石川縣立美術館,館員們雖然知道來意,但他們對於伊東哲的研究並不多,從各種文獻中也可以明顯看出,伊東哲被官方認為是一個「如果有機會繼續發展會很驚人」的畫家,但事實上就是他的繪畫生涯中斷後,就再也得不到青睞。
 

伊東哲的人生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人生勝利組,充滿了殘酷的挫折與打擊。為什麼我們還要介紹他、尋找他?我們在回程的路上一路思考著這個問題。
 

後來,我們終於有了解答,因為歷史並不應該只有勝者的聲音,臺灣一直都在接受外來者,讓他們在這塊島嶼上安住,有些人在臺灣可以取得很好的成就、從此成為名人,但也有許多沒有聲音的人就是安安靜靜地在這裡過日子,前者是少數,而後者才是臺灣的日常,溫暖的島嶼接納了所有的失敗,讓他們安心地生活。
 

就像伊東哲畫中的大圳,分明是忙碌吵雜的工程現場,在他筆下卻化成了濃淡不一的紫、繽紛燦爛的色彩、總是盛綻的花、被風吹拂的樹、奔馳的機關車、流動的水、往來的人群、三三兩兩的小動物,這一切寧靜安穩,如同天堂。
 

愛一個地方,不需要聲嘶力竭地告白,從作為之中,就能彰顯一切,百年前伊東哲與那些沒有被記入史書的金澤人如此,現代懷著對臺日兩方的善意而願意成為雙方橋樑的人們也是如此。
 

本文收錄自方寸文創《1930.烏山頭》
1928 年,嘉南大圳總設計師八田與一邀請伊東哲渡海來臺,希望透過藝術創作記錄嘉南大圳的種種。當時伊東哲正處在人生的低谷,這趟臺灣之行不只改變了他,也為那段歷史留下絢麗的紀錄──就是「嘉南大圳工事圖」,書中更附上拉頁大圖以及詳細解析,尤具收藏價值! 分屬叔姪的八田與一、伊東哲,面對橫逆,有著不同的態度,最終都能克服挫折,完成自己的理想,讀了之後,你會發現這本書竟還帶有療癒與激勵效果!
文章資訊
作者 謝金魚
採訪協力 劉艾靈
刊登日期 2020-09-25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1930.烏山頭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