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早起騎車吃肉粿,午後市區慢慢逛──來自新化的慢活提案

2025-04-15
領路人:王成助(阿助)
職業:只今居酒屋 店主
年紀:32 歲
一句話形容新化:悠閒,步調慢,空氣好的鄉下地方。

臺南市區向東行約 25 分鐘車程,人車漸少,空氣中帶點青草味道的新化區。或許是因為沒有鐵路經過,新化不是太有名的旅遊勝地,但舊稱「大目降」(Tavocan)的新化,早在明鄭時期以前就是西拉雅族聚落,日治時代作為貿易據點也是繁盛一時。歷史悠長,卻不見誇耀,一向低調,情熱卻鋪滿街道。

 

早睡早起的新化魔力,出走少年也難以抵擋

「早啊!來去吃肉粿!」領路人阿助吆喝。我們一行人迅速跨上機車,心裡卻滿是疑惑:『肉粿...?』喔對了,在新化的移動必定得仰賴摩托車,油門一催,即便正處盛夏也能感受涼風徐徐,前往老街的路上,可以看見路樹排排站好,遠景是大片的農田和些許小型廠房,空氣裡的綠意則參雜著幾分畜牧業的「特殊」氣味。

 

抵達老街裡的肉粿攤約是九點出頭,老闆舉手投足竟已有一絲絲收攤的意味,嚇得我們趕緊拉張椅子坐下點餐,老闆露出「拿你們沒辦法」的表情笑了一下,『好啦,欲幾碗?』

 

肉粿是新化著名的早餐之一,光是老街那一帶就有四五攤,大多從清晨五、六點開始營業,飄香百里。有別於淋醬的碗粿或乾煎的米粿,新化人更喜歡勾芡的羹湯風味,羹裡還有虱目魚碎肉,再加顆煎蛋、撒點香菜,在地阿伯都是大拇指的。

 

一路從新化國小、新化國中,讀到新化高中的阿助,是道道地地的新化囝仔,直到上臺北讀大學之前,他每天都在阿嬤家吃白飯配滷肉當早餐,再騎腳踏車去學校。「已經三十幾歲,生活作息變了很多,但每次回來新化,不知道為什麼身體就會自動開啟早睡早起的健康模式...」他笑笑地回憶著被阿公拿衣架追著打、陪阿嬤逛黃昏市場的日常,欣慰著阿公從人生畢業後阿嬤至今仍日日下廚的好精神。「離開新化十幾年,果然還是這裡合我口味。」
 

乾煎的肉粿(Source:八卦青年工作室)
肉粿加上勾芡的羹湯,是在地人都喜歡的滋味。(Source:八卦青年工作室)
 

深入街廓,體會時代的慢行與匆匆

吃完肉粿,我們從老街散步至「大目降文化園區」,減緩一些腹脹。大目降文化園區是由日治時代的警察宿舍所組成,據說其中也有當時的警察訓練柔道與劍道的場所,雖然現已整頓,滿溢日式風情,但阿助說,印象中以前這邊像廢墟,小學時期同學曾相揪來探險,不過大家還是臨陣退縮了,直至近十年園區才成了現在的模樣。比起日式宿舍群,阿助更喜歡對街那「半座」防空洞。二戰後期,為了讓民眾躲避空襲,臺灣各地設置了大大小小的防空洞,但隨戰爭結束,防空洞逐漸被拆除,而這半座防空洞,是 2015 年被新化居民決議保留下來的遺跡,因此我們當天得以走入內部,感受八十年前的歷史重量。

 

探訪新化那天,雖然已逢夏末,但南臺灣仍是暑氣逼人,我們躲開艷陽,隨著阿助前往清水里民的信仰中心──清水寺──乘涼。清水寺是新化「八寶七廟」之一,逢年過節必是香火鼎盛,平時也有不少阿伯阿姨在外頭泡茶聊天,看我們幾個外地來的呆頭鵝在廟前探頭探腦,阿姨們也熱情上前介紹,如此地小鎮浪漫。

 

阿助說,農曆除夕夜家家戶戶吃完年夜飯、喝點小酒(或泡茶啦)便會起身,趕在十一點前抵達清水寺的廟口,因為子時一到,廟門一開,無論熟識與否,里民們一起拜拜、鑽橋腳、抽紅包是例行的節目。那樣繁縟的過節人情味,小時候嫌麻煩,卻是成長後令人格外珍惜的畫面。
 

半座防空洞(Source:八卦青年工作室)
清水寺(Source:八卦青年工作室)
 

看來百無聊賴,卻始終是本地的怡然自得

結束廟宇行程,阿助帶我們到新化國中附近喝牛肉湯暖胃。「十元的肉燥飯,是窮學生的福音啊!」他說大學時代回新化時,他總是為了省錢搭夜車,清晨抵達新化後,就會先來阿義喝牛肉湯配肉燥飯,闊綽時再允許自己加一顆滷蛋。樸實的湯頭,帶點甜味的肉燥,似乎也那麼點體現了返鄉遊子的心境。

 

「回新化時,下午都在做些什麼?」「睡午覺啊...或是吃黑輪吧!」
 

午後的市場,不如白天那樣喧囂,人車褪去,留下的是流連於黑輪攤前的人客。「我要一組!」身旁的阿姨中氣十足地喊了一聲,店家立即迅速動作。醬油膏佐黑輪,大腸與香腸的炭烤香伴隨蒜頭的辛嗆,配上一碗大骨熬起的蘿蔔清湯。看似平凡的轉角攤販,卻悄然地占據了許多人日常中的一席之地。

 

除了市場裡的黑輪伯,阿助還推薦了附近的另一間「阿蓮黑輪」,繞過去一看,果然也是人聲鼎沸,但我們的肚皮已經承載不了更多食物,就先把炸天婦羅加花生粒的神仙搭配留給在地的大哥大姐了,下次有機會再來會一會它!

 

不只黑輪,新化還有一處遠近馳名的「葉麥克中藥炸雞」,攤位簡單粗暴,炸物們堆疊成山,每天僅營業四個小時,卻是刻刻尖峰,炸都來不及賣...我只能說,真香。不過阿助說,雖然下午有很多好吃的,但他總是不敢吃太多,「因為五點多就要去阿嬤家吃晚餐啦~吃不下的話阿嬤一定會唸到我耳朵長繭!」

 

 
來一碗好喝的牛肉湯!(Source:八卦青年工作室)
黑輪攤前絡繹不絕的人潮(Source:八卦青年工作室)

行程尾聲,阿助邀請我們一同到「青菓市」帶點水果作紀念。青菓市是在地人對新化果菜市場的愛稱,從市鎮中心往虎頭埤的方向前進,便能看見這座屋頂長出大片梯田的巨型市場,半開放式的批發市場,整合了大臺南地區的特色農產品,新化人總會來這挑選水果,尤其送禮的時候,絕對不怕漏氣。

 

「或許有點平凡無趣,但新化很自在,無為而無不為。」阿助曾待在臺北十幾年,回到臺南創業後,店面選址於中西區,即便已不住在新化,但新化的大街小巷就像是身體的記憶,無法精確說出路名,但左彎右拐總能抵達想去的地方。
 

八卦青年工作室策劃的臺南地方誌《南》募資中!從在地視角深入六個非觀光區域,探索臺南人眼中的臺南。創刊號收錄隱藏版美食「肉粿」特輯、「辦桌南霸天」阿勇師專訪,還有超澎湃臺南魂周邊組,詳情請見嘖嘖募資精彩內容
文章資訊
作者 楊雅筑
攝影 陳冠任
刊登日期 2025-04-15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故事電子報📬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