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孫臏:妒忌中重生的天才軍師,與他的三場復仇之戰

金老ㄕ 2024-05-15
「2024 李寶春精演新老戲」《孫臏與龐涓》劇照(source: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日本光榮公司 (KOEI) 是以歷史題材聞名的電玩公司,其中尤以「三國志」系列在華人世界最具知名度。對於我這個歷史迷來說,光榮三國志的其中一個樂趣,就是他們以具體化的能力設定數值,反映日本人對該歷史人物的評價,而歷史迷則可以進一步品評是否名符其實。

比方說在三國志 11,諸葛亮的智力數值是滿分 100!相信有不少歷史迷可能會批評:「那是受到演義小說影響,真實的諸葛亮才沒有那麼神鬼莫測,他才不是三國第一軍師呀!」話雖如此,畢竟《三國演義》太讓人印象深刻,才讓光榮公司特別訂下「諸葛亮一定是智力 100」的標準。

那麼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誰是僅次於諸葛亮的軍師呢?若單論三國時代人物,排名第二的是智力 98 的郭嘉;不過三國志 11 還特別收錄非三國時代的「古代武將」,其中一位人物也獲得智力 98 的超高評價,那就是⋯⋯戰國時代的軍師——孫臏!

孫臏在遊戲中的五項數值分別是:統率 70、武力 1、智力 98、政治 79、魅力 69。相信不少人最先注意到的,未必是強大的智力,而是:「老兄!你武力居然只有 1 ?怎會如此虛弱呀!」但對戰國歷史了解的人,可能會感慨一聲:「這設定得真棒!」究竟孫臏憑什麼讓日本人認定擁有超高智力,又為何武力評價如此之低?一切就要回到真實的歷史來分析。
 

第一戰:慘遭同窗背叛的刑餘之人

孫臏的本名不詳,《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認為他出生在戰國時代的齊國,祖先是《孫子兵法》作者,日後被尊稱為兵聖的孫武。
 
京劇中的孫臏形象(source:2024 李寶春精演新老戲/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根據傳聞,孫臏與龐涓早年拜鬼谷子為師,一起學習兵法。這位鬼谷子在正史上極為神秘,沒人知道他真正的姓名,只能以他隱居的「鬼谷」稱呼。《史記》記載,日後影響天下的縱橫家蘇秦、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按孫臏與龐涓更早登上歷史舞台來看,蘇秦、張儀都必須恭敬地稱呼兩人一聲學長。在名師教育下,孫龐兩人學會一身本領,並在離開師門後,各自成為各國君主招攬的賢才。

但,有句廣告詞叫:「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無論是《史記》還是《孫臏兵法》,都沒有提到孫龐兩人的師傅;不過,戲曲小說倒是有一點描寫得很到位,那就是龐涓自認才能比不上孫臏。畢竟前面提到,孫臏的祖先是兵聖孫武(孫子),而且他還著有用兵心得的《孫臏兵法》;就算孫龐兩人天資相同,龐涓也大概要被孫臏的家學淵源壓制。為了消滅未來的可能對手,龐涓先在魏國擔任將軍,再將孫臏請來魏國,隨即誣陷孫臏,導致他被處以黥刑以及臏刑。

黥刑是指在受刑人臉上刺上字或是圖案,讓眾人能夠認出受刑人身份以達羞辱。臏刑,一種說法是斬斷受刑人的足部,另一種說法是挖掉名為臏骨的膝蓋骨,破壞受刑人的行走能力。龐涓的毒辣不只是摧殘孫臏的肉體,更在於扼殺其社會地位——被處重刑的人基本上不可能擔任官職,同時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折磨。孫臏自此被人稱為「臏」,象徵罪犯及殘廢身份。

戲曲小說中大概是為了凸顯龐涓的惡毒,編造一段史書沒有記載的情節,那就是龐涓假裝要保全孫臏,在獲得孫臏的信任後,要求他寫下祖傳的《孫子兵法》——畢竟在知識稀有、資訊傳播不易的古代,兵聖的用兵心得,想必讓每個軍事家著迷;對於想出人頭地的龐涓來說,《孫子兵法》絕對是能讓他更上一層樓的踏腳石。
 
京劇中的孫臏與龐涓兩人形象(source:2024 李寶春精演新老戲/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然而現存的史書中,完全沒有記錄龐涓在誣陷孫臏後的行動,可能是覺得孫臏已是沒有威脅的廢人而懶得理會。但他完全錯估孫臏的能力以及韌性——為了復仇,孫臏秘密接觸訪問魏國的齊國使者。因為齊國既是孫臏的母國,更有意挑戰魏國的霸主地位,這使孫臏能藉著齊魏爭霸的天下大勢趁機復仇。孫臏成功打動齊國使者,秘密被帶回齊國,並受到齊國貴族田忌禮遇款待。

為報答田忌的知遇之恩,有一次,孫臏得知田忌經常與齊國貴族玩賽馬賭博,於是對田忌說:「賽馬會分為上、中、下三等,你用下等馬對戰他人的上等馬、上等馬去對戰中等馬、中等馬去對戰下等馬。」田忌按照孫臏的安排,首戰大敗,後兩場卻獲得勝利,兩勝一負的結果,使田忌贏得千金賭注。

荷包賺滿的同時,田忌確定:「孫臏的謀略將是我們齊國爭霸的關鍵!」於是他將孫臏推薦給齊國君主——齊威王,而齊威王與孫臏討論兵法後,也確定孫臏是不可多得的大才,於是奉他為軍事顧問。此時的孫臏,總算有資格重新站上與仇人的競爭舞台。
 

第二戰:圍魏救趙的詭道典範——桂陵之戰

西元前 354 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魏國因此派兵進攻趙國,並很快包圍趙國首都邯鄲。趙國趕緊派使者向齊、楚兩個大國求援;齊威王收到救援請求後,命令一路齊軍進攻魏國的襄陵,另一路齊軍則去援助趙國。本來齊威王打算讓孫臏擔任救趙軍隊的主將,但孫臏拒絕道:「我受過刑罰,沒有威望可以統領軍隊。」看著不良於行且破相的孫臏,齊威王理解將士們確實很難在短時間內對他心悅臣服,因而改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領軍隊前往趙國迎戰魏軍主力。
  此時,攻趙的魏國主帥正是龐涓,而龐涓的確頗有才能——他已經攻破趙國首都,並率軍進攻殘留在衛國的趙軍。眼看形勢越加危急,田忌準備下令進入趙國與魏軍交戰。

「不可!」

孫臏發言道:「當你看到兩個人正在鬥毆,如果直接加入戰局,非但不能隔開兩人,自己還會身受其害;我軍直接進入趙國,面對魏軍主力未必能取勝。現在魏國主力大軍都在外征戰,國內就剩老弱殘兵,此時我們應避實擊虛,速攻防守空虛的魏國首都——大梁,這樣攻趙的魏軍一定會回國救援,我軍則可以在交通要道設好埋伏迎戰。如此既能達成救趙的目的,還可以確實打擊魏國的實力。」

田忌採納孫臏的「圍魏救趙」之計,導致龐涓在衛國奮戰時,突然接到後方告急的通知,在即將大獲全勝之際,無奈地回師救援。同一時刻,孫臏指示齊軍先攻打魏國的平陵,給出的理由是:
 

平陵,其城小而縣大,人眾甲兵盛,難攻也。

齊軍將士一聽就愣住了:「等一下,我們沒聽錯吧?明知道平陵城難打,居然還要我們強攻?」而且平陵與衛國很近,這代表回師救援的龐涓極容易切斷糧道,無異於讓齊軍自找死路。

等到正式進攻平陵,孫臏又下達讓眾人疑惑的命令:「有沒有哪些將領特別無能?」當時眾人一致推舉臨淄、高唐兩城的大夫(被眾人公認為廢物,如此眾望所歸也真是不容易呀),孫臏下令:「就讓這兩人主攻!」結果當然是臨淄與高唐大夫雙雙陣亡,齊軍大敗而歸。龐涓聽到齊軍糧道被斷且攻城失利的消息,登時覺得齊軍不足為懼,於是他下令:「丟棄輜重,全軍輕裝疾行,一舉殲滅犯我國境的齊軍!」

龐涓的部隊晝夜趕路,抵達回魏國的必經之路——桂陵,卻沒想到齊國軍隊竟等候在此,並向人困馬乏的魏軍全面進攻!龐涓驚愕的同時,更帶有深深的恐懼:「我中計了!齊軍主帥先前種種的失誤,根本是在示弱,好讓我輕敵!之後埋伏在必經之路,趁我軍氣力不繼之際半途截殺!」齊軍毫無懸念的擊敗魏軍,同時俘虜龐涓。當龐涓垂頭喪氣的被帶往齊軍大營,居然見到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

「竟是你這豎子!」龐涓驚叫,孫臏則語帶深意地回應:「久違了,龐將軍。」

桂陵之戰重挫戰國首強的魏國,但魏軍主力尚存,並將攻擊襄陵的另一路齊軍擊敗,齊國只好聯合楚國向魏國提出休戰。為表和談誠意,齊國釋放了被俘的龐涓,在返國的路上,龐涓與孫臏互看著對方身影,雙方都知道此戰並非終結,因為唯有對手之死才能終結兩人的恩怨!
 

最終戰:同窗仇恨的終章——馬陵之戰

西元前 342 年,魏國攻打韓國,抵擋不住的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一樣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攻打魏國首都以援助韓國。

有了桂陵之戰的慘敗,魏國以及龐涓早就有所提防。攻韓魏軍迅速撤回國內,並以太子掛帥、龐涓為將,領兵十萬攻打入侵的齊軍。眼看魏軍大舉來襲,孫臏向田忌建言:「魏軍一向悍勇,齊軍則以怯弱著名,但善戰者應該順應局勢,從中創造最大的獲勝機會;如果軍隊急行軍,可能導致自己損兵折將。現在請將軍在第一天設置 10 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則減為 5 萬個,讓士兵合灶吃飯;第三天再減為 3 萬個,誘使魏軍輕敵冒進追擊。」

有句電影台詞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朋友,而是敵人」,而孫臏曾經是龐涓的朋友,如今更成為仇敵,他精準的掌握龐涓的心態,用減灶退兵的手法再次讓龐涓輕敵冒進,竟捨棄大部隊而率領少數追擊齊軍。與此同時,孫臏精心挑選一個伏擊圈——馬陵。該地兩旁多是峻隘險嶺,按照時間,龐涓抵達當地已是夜晚。在能見度不佳的情況下,他必然走官道,所以孫臏在官道兩旁設下萬名弓弩手埋伏,準備一舉擊殺龐涓。

「軍師,夜晚讓魏軍看不見伏兵,但我軍也看不清魏軍,如何掌握攻擊的時機呢?」面對田忌的疑問,孫臏回答:「請將軍削掉路旁大樹的樹皮,在露出的白木上刻字,龐涓必然會點火觀看,那時就讓埋伏的士卒放箭齊射。」田忌問:「請問樹上要寫什麼?」

孫臏長出一口氣,往日恩怨將在今晚分曉。

夜晚,馬陵道。龐涓率兵疾馳至此,但越走卻越感不安,只因此地實在太適合埋伏,自己是否該暫停先做觀察⋯⋯「將軍,我們發現前方樹木似乎有刻字。」聽到士卒的回報,龐涓命令部下點燃火把。隨著火光燃起,龐涓看見眼前樹木上的刻字⋯⋯
 

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火光一出,齊軍萬箭齊發,魏軍的慘叫此起彼落,代表著戰局全盤崩潰。龐涓羞憤喊道:「今日遂成豎子之名!」隨即拔劍自刎,頹然倒下。

馬陵之戰,齊軍擊殺龐涓,隨後趁勢攻擊後方的魏軍主力,最終斬殺 10 萬魏軍及魏國太子。此戰讓曾經獨霸的魏國元氣大傷並一蹶不振,齊國則開始稱霸東方;而在背後操盤戰略及戰局的孫臏,可謂推動時代改變的絕強智者!但有個問題出現了——既然孫臏才能極高,為何在馬陵之戰後,他在齊國的記載卻消失了?
 

一代智者的終局之謎

在馬陵之戰結束後,孫臏對田忌說:

「將軍有意做一番大事嗎?你與在國內主政的鄒忌一向不和,這次勝仗必讓鄒忌感到威脅,一定會對你下手。因此,將軍最好不要卸甲歸國,而是安排老弱士卒把守主地。主地道路狹窄,就算只讓老弱士卒防守,倚靠地形優勢仍可以一當十地守住。此後,將軍背靠泰山、左靠濟水、右靠高唐的佔有根據地,再用輕車戰馬直衝齊國首都臨淄,那時鄒忌必定出逃,齊國大權就由將軍掌握了;否則,我認為將軍有可能無法安全返回齊國。」

一向對孫臏言聽計從的田忌,這次卻沒有聽取建議。或許是他對重用自己的齊威王懷有信心,但事實證明孫臏是對的。鄒忌果真出手抹黑田忌,失去齊王信任的田忌,只能出奔到楚國尋求庇護,而孫臏也就跟著田忌來到楚國。在這段時期,孫臏記錄下他的兵法心得,最終完成名留千古的證明——《孫臏兵法》。
 
山東漢墓出土的《孫臏兵法》竹簡(source:Wikimedia Commons)
又過了一段時間,田忌證明自己的清白,孫臏得以一同返回齊國,但他的結局卻有著不同說法。

唐朝的文獻說他返回故鄉頤養天年,但漢朝的文獻卻說他遭到報應不得善終,但都沒有資料能說出詳情。無論結局如何,孫臏的故事不只侷限在史書——在電玩中,他擁有超高的智力數值;在戲曲中,他與龐涓的鬥智不斷傳唱;甚至在信仰中,孫臏還成為製鞋業的祖師爺受人供奉(不過讓個不良於行的人成為鞋子的代言人,只能說這民間傳說實在挺黑色幽默的)。

隨著歷時歷代的傳唱,孫臏的故事將添加更多新風采;或許他的結局已經不再重要,只因一代智者的風範將持續由各代流傳。
 

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
《2024 李寶春精演新老戲》

05.31|新編大型京劇史詩《孫臏與龐涓》
06.01|重裝三國文武大戲《渭南之戰》
06.02|新戲林立老戲屹立
《天霸拜山》《林沖夜奔》《鍘美案》

 

使用《故事》專屬優惠碼 "Story",享八折優惠
歡迎加入基金會之友掌握最新消息:https://reurl.cc/L4D7W3
參考資料
  1.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2. 《孫臏兵法‧擒龐涓》
  3. 《唐文續拾‧唐幽州內衙副將中散大夫試殿中監樂安郡孫府君神道碑》
  4. 《漢書‧刑法志》
文章資訊
作者 金老ㄕ
刊登專欄 老ㄕ上課了
刊登日期 2024-05-15

文章分類 故事
支持《故事》 喚醒人文知識的力量
支持專注「歷史」的新媒體,一起找回人文知識的價值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