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苦艾酒】誰讓梵谷割下了左耳?美好年代的謬思女神,如何變成危險致幻的非法毒品

黃俊明 2023-09-15
在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高速發展下,巴黎瀰漫著醉生夢死的氛圍,酒精濃度平均高達 70 度的「綠仙子」翩然登場,一眾藝文大師為她賦詩作畫,成就了藝術史上的黃金時期。然而,她的迷幻成分郤引來爭議,開始被視作導致精神疾病與暴力犯罪的非法毒品……

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似乎對香港情有獨鐘,念茲在茲地要用 Cyberpunk(賽博龐克、電馭叛客)概念呈現出一個「高科技,低生活」,既妖艷又迷幻的魔都。
 
身為魔都中人,筆者深有同感: 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就是一臺巨大的機器,吸納和處理來自全球的政治、權力、金融和資訊流。香港人則是這機器中一個個極限超頻的 CPU/GPU,有如虛幣挖鑛般在極端亢奮的狀態下吞吐著海量的資訊,應對著來自全世界的震撼和衝擊。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要麼就強逼改變、撕裂和扭曲自己去迎合,成為所謂的「精英」;要麼就為了保存自我而抵抗、逃避,成為「精英」階層口中的所謂「廢青」(即臺灣的「魯蛇」)。一如大塚英志所言:「人們在徹底逃避成為主體(即乘坐在巨大的機器人上進行戰鬥)的壓抑的同時,又有某種無法『逃到』某處的感覺。」

經典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以香港作為未來都市的取景地,也讓其成為 Cyberpunk 美學的重要指標(Source: 雷太/ CC BY 2.0. / via flickr

身陷這樣的無間地獄之中,苦海無邊,何處是岸?王家衛的《東邪西毒》似乎給出了度厄眾生的解藥﹕「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因此,黃藥師喝下了那瓶「醉生夢死」,忘掉過去,也忘掉愛與恨;讓靈魂得以解放,每一天都是一個新開始。
 
有人似受其啓發:那是大學時的某個晚上,筆者從案牘勞形之中抽離,步出圖書館之際,赫見對面飲水機上貼著如此字條:「這樣的城市夜晚,沒有酒,怎流浪?」同行友人竊笑:「嗯,cultural 人(cultural study,指文化研究的同學)很有嫌疑。」確實,一個個年輕又熾熱的靈魂,在這樣的魔都夜晚,沒有酒,又怎去放飛自我?
 
既然浮生若夢,不如來一瓶「醉生夢死」。然而緃觀歷史,香港實非孤例。一如那陣子筆者埋首寫作的論文,是關於 19 世紀的巴黎。與香港同出一轍,當時的巴黎人也經歷著高速現代化的震撼和衝擊,也有著他們的「醉生夢死」——被稱作「綠仙子」(La fée verte / Green Fairy)的蒸餾酒。為了好好享用她,巴黎人還闢出專門的時段,稱作「Green Hour」,每天行禮如儀般一杯下肚,一醉忘憂,讓靈魂得以解脫。一眾藝文大師從王爾德、波特萊爾,到馬奈、梵谷以至畢卡索,無不傾倒於其石榴裙下,藉著她的魔力讓感官得以擴張、使情感得到昇華,繼而為她賦詩作畫,成就法國藝術史上最黃金的時代。
 
她如此迷倒眾生,郤又因為致幻致醉而飽受評擊,成為衛道之士眼中的綠色惡魔,以至一度被視作如古柯鹼般的非法毒品。她就是苦艾酒(Absinthe,又稱做艾碧斯),一種酒精濃度平均高達 70 度的烈酒。
 

殺菌消炎的法軍百寶藥

顧名思義,苦艾酒中的「苦艾」,就是艾草(Asiatic Wormwood)。艾草遍布於歐亞大陸,約有四百多種,是極為常見和普通的藥用植物。18 世紀英國的藥劑師筆記中形容人們對它的熟知和應用程度是「就像每一個男孩都會吃雞蛋」一樣。對苦艾的最早記載則可追溯至公元前  1500  年前的古埃及藥典。自古以來,人類便因為它濃烈的氣味而普遍用作除蟲劑、消炎劑甚或驅邪辟妖的宗教靈藥。
 

而本篇的主角綠仙子,則是出現在 19 世紀北非及亞洲戰場的法國軍隊中。因為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與傳染病,但又缺乏廉價有效的藥物,軍中開始大量使用艾草,將其塗抺在身體及衣服上作為驅蟲消炎藥,並添加到水中殺菌。但由於艾草水實在苦到難以入口,就有士兵索性把配給的烈酒一起混著下肚,沒想到,這苦中作樂的玩意竟大受歡迎。
 
戰爭勝利返國後,這種帶著艾草甘苦滋味的烈酒就成了法國士兵鐵血同當的集體回憶,一時蔚為風尚。有位移居瑞士的法國商人看準商機,從藥劑師(科學家)手中買到一條苦艾配著烈酒與其他香料的藥方,生產出最接近法軍口味的苦艾酒,開始在法國境內大量生產及推廣。苦艾酒配方各異,共通點是以艾草作主要調味劑,佐以茴香帶出富有異國情調的迷人香氣,且顏色碧綠,而得到「綠仙子」之名。因價格高昂,最初只流行於中上階層,作利口酒在餐前飲用。
 
隨著苦艾酒逐漸普及,特別是同期法國葡萄因病菌問題大量歉收,葡萄酒價格驚人。廉價又滲透了各種雜質的苦艾酒乘機搶占市場,使法國全國上下、不分老幼地都著為其癡狂。當時的的巴黎人對綠仙子著迷到何種程度呢?那就是把每天傍晚五到七點專門撥給她,稱作「Green Hour」。每到這個時候,全城的咖啡館搖身一變成為她的舞臺。
 
當時的詩人莫里斯·米洛(Maurice Millot)如此描述道:
 

當蒼白的暮色降臨在巴黎這座偉大的城市時,
林蔭大道上煤氣燈的光芒照亮了衣冠楚楚的人們的歡樂。
這是神聖的時刻,咖啡館內的桌上,
每個人都拿起自己的苦艾酒......

苦艾酒登場的「華麗年代」

苦艾酒興盛的 19 世紀中後期,也就是普法戰爭之後到一次世紀大戰前夕,是法國乃至歐洲一段特別樂觀的時代,法文稱之為「Belle Époque」,一般譯作「美好年代」,筆者則傾向於譯作「華麗年代」。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支持故事

單篇購買文章請點此

文章資訊
作者 黃俊明
刊登專欄 旁門左味
刊登日期 2023-09-15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故事餐酒館 Season 2】酒的暗黑史
暗黑的究竟是酒,還是人心?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