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一名愛好音樂的醫生,因為一場遊戲發明了聽診器,就此揭開肺部的神秘面紗

神奇海獅 2021-11-17
(Painting by Robert A. Thom)

如同科學家的燒杯、考古學家的刷子,最能代表醫生的器具,大概非聽診器莫屬。從幼稚園開始,就可以看見一些走路搖搖擺擺的小朋友們,拿著玩具聽診器在玩醫生遊戲,但究竟這神奇的裝置怎麼來的、又是如何徹底改變了醫學呢?這一切都要感謝一位愛好音樂的醫生──雷奈克(Rene Theophile Hyacinthe Laënnec)。

 

法國醫生雷奈克(Rene Theophile Hyacinthe Laënnec, 1781-1826)

以音樂解憂、醫學為志的少年

故事要從法國大革命發生前後開始說起。1781 年,雷奈克出生於法國西邊的布列塔尼,不過在他五歲時,母親便因肺結核過世,擔任律師的父親長年在外無法照顧小孩,因此看顧雷奈克的責任便落到了叔叔身上。幼年的雷奈克身體十分虛弱,經常發燒,還患有哮喘。

病痛與孤單交錯的童年,小小的雷奈克在音樂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託,當他因病痛被迫休養時,常常透過吹奏長笛和寫詩,打發漫長的孤寂時光。不過音樂並非雷奈克的天賦所在,真正讓他發光發熱、揚名世界的志業是「醫學」。

在雷奈克 12 歲時,他的另外一位叔叔在南特(Nante)的大學醫學院工作,機緣巧合下,雷奈克決定動身前往南特學習。沒過多久,他就證明自己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醫學天才,當法國政局因大革命遭受震盪之時,他依舊獲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年僅 14 歲就前往醫院,替病人或傷員進行一些簡單的包紮與治療工作。

18 歲的雷奈克已經成為一名外科醫生,年紀輕輕就熟悉了各種臨床工作,之後他前往巴黎深造,幸運地師從拿破崙御醫柯維薩特(Jean Corvisart)。看似一帆風順的人生,卻被突如其來的噩耗打破,一路扶持他的叔叔突然因病過世,而奪走叔叔性命的,就是 17 世紀後廣泛流行的致命疾病──號稱「白死病」的肺結核。

在 17 到 19 世紀,結核病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染上這種病症致死的人數甚至高達全部死亡人數的 25%。一旦肺部染上結核菌,就會緩慢地吞噬患者的呼吸道,引發咳血,最終日漸蒼白消瘦。這種細菌傳染性也非常高,當患者咳嗽、說話或唱歌時,就有可能將結核病菌傳染給其他人。對雷奈克來說,肺結核給予他雙重打擊──在他年紀還小的時候,肺結核就奪走了母親的性命,如今連叔叔也命喪於此。

雷奈克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本來就有的哮喘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讓他不得不暫停原本蒸蒸日上的醫學事業,回到家鄉。然而,他並沒有完全停下腳步,1812 年正好是法國接連對外戰爭之年,他在家鄉也依舊忙於治療前線的病患。到了 1816 年,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徹底失敗後,歐洲列強在維也納會議恢復了法國舊帝制,雷奈克重新回到了巴黎,但他萬萬沒想到,他將在此時實現自己對醫學最偉大的貢獻,並徹底改變了醫學診斷的方法,那就是聽診。
 

要知道胸腔的秘密,難道只能解剖嗎?

事實上,「聽診」這種看診方法早在千年前就已出現。古希臘的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斯(Hippocrates)就曾對病人使用過聽診法,不過當時還沒有任何器具輔助,而是直接將耳朵直接貼在患者胸部上、傾聽患者心肺的聲音。在希波克拉底斯的紀錄中,他第一個聽到的聲音是水氣胸(Hydropneumothorax)患者的濺水聲,另外他還描述了胸膜炎的聲音(「像摩擦新皮革一樣的吱吱聲」)。但這種直接傾聽的方式並不清晰,很難分辨胸腔中細微的聲音差異,這時候該怎麼辦呢?希波克拉底斯很快找到了一個酷方法:抓住患者的肩膀,猛力搖晃之後聽!

 

從前的醫生會直接貼在病患胸膛,聆聽胸腔的聲音

不過,聽診在中世紀幾乎消聲匿跡。主要是因為當時的醫學理論認為疾病的產生,是體內的四種「汁液」──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產生了失衡。關於這些症狀,他們可以透過病人的口述和外在跡象來診斷出疾病,所以當時的診斷方式主要為聽病人描述症狀,配合一些奇怪的診斷方式,像從尿液的顏色與味道(不要問醫生怎麼知道味道)來進行診斷。很長一段時間裡,醫生對病人的身體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並沒有特別的興趣。然而,這種情況在中世紀結束後,開始出現改變。
 
印刷術讓知識的傳遞變得極為快速,透過這個全新技術,來自義大利和法國的解剖書籍傳遍了整個歐洲。到了18世紀,大量來自慈善醫院的過世病人也提供當時的醫生更多解剖人體的機會。隨著人們對自己身體構造越來越了解,他們不久後便發現可以藉由觀察器官的狀態,來了解病患的身體狀況。但現在有個問題:

 

只有解剖後,人們才能確定器官到底被破壞到什麼程度。

當病人還活著的時候,解開胸腔內部之謎的手段卻很有限。除了聽不太清楚的直接聽診法以外,還有一種方法叫「叩診法」(percussion),這是 18 世紀一名維也納醫生利奧波德・奧恩布魯格(Leopold Auenbrugger)想到的方法。這位醫生小時候家中經營旅館,有天他看見自己父親正在敲酒桶,以此判斷酒桶裡到底是空的還是滿的。對聲音與音樂非常有天賦的奧恩布魯格一看到,立刻靈光乍現!

 

維也納醫生奧波德・奧恩布魯格(Leopold Auenbrugger)(Source: See page for author/ CC BY 4.0 )

人體的胸腔在很多方面就像一個酒桶,只要敲敲它,就能產生共鳴,並以此判斷胸腔內到底有沒有液體。沒過多久,奧恩布魯格便將這種方法發展為一種實際的診療方法,之後這種方法輾轉來到了法國。而將這種診療法翻譯成法文,並且將之發揚光大的人,就是雷奈克的老師柯維薩特。

受到老師啟發,雷奈克也努力找尋能夠更清楚聽到胸腔內聲音的方法。1816 年,他終於找到了。

 

一場遊戲,促成了聽診器的誕生

1816 年 9 月一個涼爽的早晨,35 歲的雷奈克醫生正愁眉苦臉的在羅浮宮花園中散步。這時的他面對一個棘手的案例:一名年輕女子因為心臟問題前來看診,不過因為女子體態較為豐腴,雷奈克嘗試了間接聽診、叩診,都無法診斷女子到底得了什麼病。眼看著只剩下最後一個方法,那就是直接把耳朵靠在病人胸前聽診了!

然而考量到病人的性別、年齡,直接聽診實在是太令人尷尬,讓虔信宗教的雷奈克掙扎萬分。正當他為了此事苦惱不已時,他突然看到公園裡的兩個小孩,正開心地用木條和大頭針玩著傳聲遊戲,其中一個小孩用大頭針刮著木條的一側,另外一側的小孩便可以清楚地聽到刮木頭的聲音。
 
那一瞬間,雷奈克突然靈光一現。喜好音樂的他突然想起了聲學中「一個簡單而眾所周知的事實」──當人在中空管子的一側發聲,藉由管子裡的空氣震盪,便能輕易讓另一端的人聽到傳輸的聲音。他再次找來那名女性病患,將紙捲成筒狀傾聽患者的心臟,突然發現胸腔的聲音比直接聽診更加清晰!
 
雷奈克馬上發現這種新診療方式的無限可能,不只是心臟跳動的聲音,甚至在胸腔內產生的所有聲響,都可以藉此方法聽清楚。之後,他陸陸續續花了三年的時間,在試遍各種材質與尺寸之後,終於設計出一個長 25 公分、直徑 3.5 公分的空心木圓柱,並且取名為:「聽診器」( stethoscope)。意思就是希臘文stethos(胸腔)與scopos(看)的意思。
 

1819 年雷奈克設計的初代「聽診器」

 

解開肺部之謎,卻也命喪肺部疾病

然而,雷奈克的研究之路並沒有到此為止。他利用自己手中的聽診器,將病患胸腔裡的各種聲音連同屍檢紀錄連結起來,描述了各種病症在聽診器中的不同聲音,像是肺炎會發出的喀噠聲、氣喘與支氣管炎則會發出類似高音的呼哨聲,而當出現喉炎時,氣管則會發出遭受阻礙的顫動聲。他一一將這些聲音記錄下來,並公之於眾。

這套理論發展到現代醫學,形成完整的聽診流程,醫生聽診時應包含前胸與後下背,不同疾病會在不同部位聽出異狀,例如聽診前胸,可以診斷出是否患有氣喘及慢性肺阻塞(COPD),後下背可以診斷出是否罹患比癌症更可怕的肺纖維化(俗稱菜瓜布肺)。

雷奈克的文章引起國外醫學研究者的強烈興趣,整個歐洲的醫生全都湧向巴黎,親眼目睹這個全新的診斷工具。但很快地,雷奈克就從他的發明中,得知了一項最殘酷的現實。
 
原來在這幾年的高壓工作下,雷奈克的健康早已亮起了紅燈,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臉色也越發蒼白。一開始,雷奈克本能地拒絕往最糟糕的方向想。但到了 1826 年 5 月,發燒、咳痰和呼吸急促無情地迫使他終止自己的工作。最後,他請姪子用聽診器來聽聽自己的胸腔,並描述聽到的聲音。最後根據姪子的敘述,他終於承認了殘酷的現實──他,得了肺結核。

 

雷奈克用自己發明的聽診器為病人看診

三個月後,年僅 45 歲的雷奈克撒手人寰。在遺囑裡,他將自己的幾項遺產分給眾人,包括他的手錶、戒指等名貴配飾,其中他特別囑咐的就是他的聽診器,他表示那是「我最偉大的遺產。」
 
聽診器就這樣流傳到整個歐洲,並改變了全世界。在之後的半個世紀,雷奈克發明的聽診器也逐漸改良成為我們現今常見的雙耳聽診器,而肺部的秘密,終於透過它傳出的聲音,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本文由故事編輯部與百靈佳殷格翰共同製作
文章資訊
作者 神奇海獅
刊登專欄 有問題要跟海獅說
刊登日期 2021-11-17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