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1964年東京奧運前夕,改寫世界流行文化的機器男孩誕生了!日本動漫宗師手塚治虫筆下的《原子小金剛》

聯經出版 2021-09-05
世界上最偉大的動畫師,幾乎無法避免的,一定是日本人。
──《紐約客》,2005。

這是 2013 年。一名年輕人開著他的懸浮汽車行駛在太空時代的高速公路上,高速公路穿梭在高聳的玻璃帷幕摩天大樓之間,交織出一個迷人的未來城市景觀。他在橋下、隧道和城市的各個角落裡奔馳,直到一輛卡車衝到他的面前。這名年輕人當場死於撞擊。他悲痛欲絕的父親是一名科學家,為了替代失去的兒子,他設計了一個機械,一個機器小男孩。


機器男孩被送去上學,在學校裡,他解數學方程式的速度比老師寫的還要快;在家裡,他得到成堆的玩具和他發明者父親的寵愛。很多年過去了,這個小機器人自然不會像有血有肉的孩子那樣長大。這讓他的創造者深受折磨,不斷地提醒著他所失去的一切。


儘管不能責怪這個小機器人,但他還是被丟棄了,並且流落到馬戲團,被迫與其他孤苦無依的廢棄物進行一輪又一輪的生死戰和危險的特技表演來娛樂人類。當一個把戲出了差錯,炸毀馬戲團帳篷時,這名機器男孩並沒有趁機逃走;他運用自己的超能力和腳底的噴射火箭解救觀眾,並且將馬戲團團長迅速帶到安全的地方。


然而團長拒絕將這名男孩和他的朋友從奴役中解放出來。在一位善良科學家(他後來成為這群機器人孩子的代理父親)的支持下,這群被當做展示動物的機械掀起了一場全球革命,升起了寫著「機器人權利萬歲,機器人不是你的奴隸!」的標語。



 

在《原子小金剛》第一集結尾的時候,人類賦予了這些機器人世界公民的身份,而原子小金剛,這位有著一頭尖尖的頭髮、火箭發射系統和一顆善良心腸的機器男孩,則成為了新的英雄。這是日本有史以來第一部為電視製作的卡通,在它 1963 年元旦播出之後,從此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原子小金剛》是一款自力更生的產品,它的製作費用低廉,格數只有標準動畫製作的三分之一,因此所產生的影像非常生硬,以至於業內的專家嘲笑它為「移動的剪紙」。孩子們則不在乎,他們以前在電視上看過卡通,例如《大力水手》和《摩登原始人》,但是《原子小金剛》是第一部為他們製作的卡通,它是根據他們所熟悉與喜愛的暢銷漫畫改編的。 


這個節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的新穎和魅力,但也要歸功於絕佳的時機。東京,在 1963 年初,人口即將超過一千萬人,並且有望在當年稍晚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事實上,它開始看起來有點像《原子小金剛》第一集裡的大都會。搭起鷹架的新摩天大樓、高速公路、地鐵和高速鐵路,以極快的速度蜿蜒穿梭在城市和鄉村,為一場特別的活動預做準備:1964 年的東京奧運會,預示著一個戰敗的國家即將重新被全世界所接納。


隨著太空競賽的全面展開,懸浮汽車和人工智慧機器人可能很快就會沿著高速公路滑行在東京高樓大廈之間的這個想法並非遙不可及(同樣的,「安保」抗議活動若沒有被廣為轉播,大家也料想不到,抗議活動會發生在同樣的街道之上)。

 
1964 年東京銀座旅遊導覽(Source:Rob Ketcherside/CC BY-NC-SA 2.0)

 

《原子小金剛》完美地捕捉到年輕人對未來的興奮感。他們出生於戰後嬰兒潮時期,太過年輕,無法記得戰時的貧乏,而且在經濟突飛猛進的環境中長大。在這個節目的巔峰時期,有超過四成的日本家庭收看,這樣的數字足以媲美奧運轉播的收視率。


藉由第一個搶先在電視上播出,這部卡通同時確立了商業模式與藝術傳統,這些藝術傳統,諸如巨大的眼睛、狂野的髮型、誇張的姿勢、定格的靜態畫面,甚至在半個世紀之後仍然帶動著日本的動畫產業。它還向全世界介紹了一個新名詞:動漫(anime),這是節目製作人的傑作,用來區分他的創作與電影和進口動畫(animation)的不同,因為這種動畫的媒體是用日語發音的。

 
《原子小金剛》賦予了科技一張人人都喜愛的臉(Source: 聯經出版提供)

這不是憑空的虛榮心作祟,這個節目的確沒有輕易地將任何其他國家的卡通模式插入其中。這不是《糊塗交響樂》或是《樂一通》,甚至連情境喜劇《傑森一家》也稱不上。以結束戰爭的可怕力量來命名,但以卡通式的曲線來緩和,《原子小金剛》將未來的情境如此快速地鋪陳出來,使得大人都得努力跟上。從丑角的滑稽搞笑到嚴肅的社會評論,《原子小金剛》在來回的撞擊之間,為動漫提供了範本,它既可做為一種新的娛樂方式,也可做為一種強大的新流行文化工具:它是帶著一點辛辣味的迪士尼。


從這第一部電視動漫的第一集開始,就向年輕觀眾呈現了先進科技社會的基本難題。摧毀長崎和廣島的可怕力量,也可以被運用來促進和平。科技可能令人興奮,但也可能很危險,並且讓人變得疏離。進步往往伴隨著贏家和輸家,權威人士未必最了解狀況,改變現況可能需要走上街頭。在將這些複雜的事物提煉成簡單的好人與壞人之間的戲劇衝突時,《原子小金剛》向孩子們保證,不管事情變得如何怪異,一顆善良的心都有能力改變它們,即使那顆心是一個迷你的原子反應裝置而不是血肉之軀也一樣。

 

在主題和視覺上,《原子小金剛》提供了之後所有的電視動漫一張路線圖。經過幾代傳承者的精益求精,日本漫畫和電視動漫從娛樂兒童的簡單形式,演變成充滿活力的表達媒介。它們激發出年輕人的夢想,提供社會運動驚人的養分,並成為西方幻想的珍貴對照。動漫的吸引力具有特殊的普世性,這使得它不僅具有娛樂性,還具有更多的意義:一種傳播文化價值的方法。


在 2003 年,世界上仍然沒有懸浮汽車或飛行機器人;然而,那一年仍留下了一個難以抹滅的時刻,這一刻對於 1963 年的觀眾來說,似乎是同樣遙不可及的。美國影藝學院在衡量了動漫的精緻性和日益增長的全球影響力之後,將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頒給了一部名為《神隱少女》的動漫。不過,日本動畫師大放異彩的時刻,則是在未來的多年以後。


在動漫裡,原子小金剛的父親天馬博士是一位瘋狂科學家。在現實世界裡,他是漫畫家手塚治虫的創作。1928 年,手塚治虫出生於大阪的名門世家。手塚的富裕,讓他在成長過程中可以自由地沉浸在他兩個非常相似的最愛之中:寶塚歌劇團的表演(這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全女子劇團,以其華麗的女扮男裝歌舞劇而聞名),以及華特.迪士尼的動畫電影。從寶塚那裡,他學到了通俗劇和女性英雄的力量;從華特叔叔那裡,他吸收了一些風格慣例,例如圓形的外型、超大的眼睛,以及用擬人化的林中生物做為主角。

 
手塚治虫(1960 年代)(Source: 手塚治虫 Tezuka Osamu Official

他的迷戀近乎著魔:每天最多看五場秀,這些卡通在日本播出的期間,手塚後來總共看了五十遍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超過一百三十遍的《小鹿斑比》。他將自己沉浸在這些外國的幻想當中,證明當時日本國產的動畫卡通有多麼罕見(1941 年,為了對影片製作人進行宣傳,帝國軍隊放映了一部迪士尼的卡通《幻想曲》,這是在被俘虜的美國運輸船上發現的影片。他們的用意是,也許這可以讓這些人更深入了解敵方。這招似乎奏效了。一名男性觀眾因其精湛的技藝而深受感動,在劇終的時候淚流滿面)。


1945 年夏天,二次大戰即將接近尾聲之際,手塚正在大阪帝國大學的醫學課程中痛苦掙扎。儘管高中沒有畢業(他每天都在畫畫),但他仍設法通過了艱難的入學考試。事實上,和全國每一位健全的年輕人一樣,如果沒能進到大學,一定會被徵召入伍,這無疑為他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手塚是一名聰明機靈但漫不經心的學生,他在大學的課堂上,更加倍地投入畫畫。他因說服護理系學生脫掉衣服進行「解剖研究」而受到懲處,然後又多次在課堂上被逮到在畫素描,因而被勸告放棄學醫,改當漫畫家,以免犯下醫療過失害死病人。


手塚治虫於大阪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Source: 手塚治虫 Tezuka Osamu Official

手塚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理想,剛好可以善用這個建議。隨著東京的出版業被燃燒彈炸得面目全非,幾十家小型出版商,來自東京永遠的死對頭—大阪,紛紛湧入來填補這一片空白。大阪是日本的第二大城,在第七、第八世紀是日本的首都;它世俗、務實的商業文化,一直被拿來陪襯光鮮亮麗的東京,並且一直持續至今(大阪方言被認為比國際化的東京話更為粗俗,事實上,它是當今日本喜劇演員偏愛使用的方言)。


大阪也曾慘遭燃燒彈的波及。事實上,其中的一次轟炸差點就殺死了手塚,他曾經被分配到一個高中的偵查大隊,執行消防任務(很難想像如果當初那顆炸彈擊中目標,戰後的日本流行文化將會有多麼大的不同)。無論如何,大阪還是率先重啟了印刷機。被壓抑的玩樂需求,刺激小菅松藏在戰爭結束才幾個月就推出了他的錫製玩具吉普車,這批戰後早期的出版商,也許感覺到同樣的需求,他們沒有把重點放在文學書籍,而是放在一種名為 kashi-hon(貸本)的漫畫:一種粗糙的兒童漫畫書,透過付費跟鄰里的租書店借來看,有點類似於當時的錄影帶出租。


1945 大阪大空襲後的滿目瘡痍(Source: Wikimedia

這些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生意。「他們甚至連作品都不看,就直接出版,這意味著就內容而言,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創作。」與手塚同時代的藝術家、也是他的對手,辰巳嘉裕回憶說。當時的報紙對充斥著忍者和武士的低俗漫畫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並且在評論專欄中嚴正地警告這些漫畫內容「讓人毛骨悚然」。可以想見的是,這些大人的憂心忡忡,完全阻止不了年輕大眾貪婪渴望逃避現實的內容,這使得廉價漫畫成為已成名,以及有志從事這行的藝術家的完美平台。


1947 年 1 月,十八歲的手塚,以一部快節奏、長達兩百頁,名為《新寶島》的冒險小說首次登場亮相。這是根據一位資深的漫畫家和動畫師酒井七馬的腳本所改編。酒井對前途看好的年輕手塚大力提攜,在他導師的指導下,手塚將動作處理成許多畫面,使得這部漫畫看起來更像電影,而不像那些可笑的貸本內容。在那個出版一千本就被認為是轟動武林的時代,它賣出了驚人的四十萬本,而且完全沒有行銷,靠的全是口碑。手塚除了收到三千日圓做為這本書的酬勞之外,什麼也沒得到。這是意料中之事。但是酒井在將書稿交給出版商之前,已經悄悄地修改了許多臉孔,這是小小的手塚永遠不會原諒的事情。


《新寶島》(1947)(Source: 手塚治虫 Tezuka Osamu Official

《新寶島》代表了日本漫畫的革命性時刻。在一九二○年代,受美國政治漫畫和週日幽默小品的啟發,藝術家開始在月刊上創作他們自己的連環漫畫。然而,在戰爭時期,審查當局讓漫畫淪落到只剩下無害的家庭題材,或是用例如「以我們殞落的英雄山本五十六的名義,增加生產」這樣的「情節」,把漫畫搞成可笑的宣傳單。現在,藝術家終於可以再次表達自己。


手塚和酒井的創作,開創了後來被稱為故事驅動型漫畫的世界,透過緊湊、嚴謹的手法,打開了插畫娛樂的新大門。它出乎意料地大受歡迎,激起了整個漫畫界的漣漪,刺激出許多令人振奮的想法:漫畫不僅是排遣無聊的消遣;動作不一定非要放進一格畫面中,或甚至一頁之中;而且你可以把它梳理成數百頁的故事,就像是一本小說。這使得漫畫感覺不那麼低俗了,更像是文學或電影的珍貴替代品。


這些漫畫史上的開創性作品,由於是用廉價的紙張印刷,而且一直流通在外,直到它們整本散掉為止,所以流傳至今所剩無幾。為了一九七○年代重新發行,手塚重新繪製了整部作品,另外,他也把酒井的名字從封面上拿掉。原作的真正複製品要等到 2008 年,手塚過世多年後才再版。


隨著漫畫出版業的重心轉移到迅速重建的東京,手塚在 1952 年也緊隨其後。令人有點難以置信的是,他還設法通過了醫學院的期末考,並且完成了為期一年的住院醫師實習,同時還為三本男孩雜誌趕稿,忙得不可開交。儘管手塚因出生背景和日益受歡迎的漫畫作品而相當富有,但他還是選擇住在一間叫做「常盤莊」的破舊出租公寓裡。在這個城市新興漫畫家的骯髒臨時住處,手塚和他的同行藝術家們沉浸在惺惺相惜與攜手合作的氣氛之中。他大方地分享自己的藝術和商業知識,並為挨餓的同事慷慨解囊,以幫助他趕上最後的交稿期限。


手塚治虫(1954)(Source: 手塚治虫 Tezuka Osamu Official

在手塚的庇護下,很多人後來都成為漫畫界的明星。他們的作品比以往都接觸到更多的孩子,這要歸功於每週漫畫選集這種新媒介的出現,它們包括了:《週刊少年Magazine》、《週刊少年Sunday》,兩者都在 1959 年上市,並且很快就代替了租書店,成為全日本各地漫畫家和讀者的首選媒介。


《週刊少年Sunday》(週刊少年サンデー)1959 年創刊號封面(Source: Wikimedia

手塚極其多產,維持著多個系列的創作,並且類型繁多,令人折服。除了他的主力作品《原子小金剛》之外,他還推出了迪士尼風格的動物劇《森林大帝》(後來以《小白獅王》的名字在國外上映),以及為年輕女孩所創作的浪漫冒險,例如《寶馬王子》,講述一位美麗的公主假扮成王子,為自己的王國而戰的故事。他無所不在的作品,逐漸佔據了漫畫雜誌的主導地位。


然而,就在他的風格影響力達到巔峰之際,新一代的藝術家也開始對手塚將卡通劇情普遍設定在幻想的夢幻世界感到反感,他們夢想著藉由這種媒介來探索更適合自己品味與經驗的主題。為了將他們更為黑暗、陰鬱的作品跟給小男生、小女生看的漫畫區分出來,這些創作者將它稱之為「gekiga」,字面上的意思是「劇畫」,不過更口語的說法是「圖像小說」。它的出現確實改變了日本漫畫的方向,並且大幅地拓展了這個媒介的潛力。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日本製造,幻想浪潮:動漫、電玩、Hello Kitty、2Channel,超越世代的精緻創新與魔幻魅力》
★ 超乎想像的絕妙觀點,日本流行文化的全面解析與深度詮釋 ★
★ 那些隱藏在熟悉的日本之下,不那麼熟悉的迷人英雄故事 ★
二次大戰後,日本以高品質消費性電子產品與汽車,從戰敗國崛起為產業經濟的新強權;1990年後日本陷入「失落的十年」,並迎來動漫、電玩崛起,村上春樹、無印良品風靡世界的奇妙轉變。日本的精緻創意,改變了我們如何與彼此互動、如何在獨處時打發時間,以及如何形塑自我認同。要了解這些巨大影響的起源,我們需要知道推動這些事物的創造者的奮鬥與成功。日本人的夢想構成了全球流行文化的新藍圖,並創造了我們所認知的現代世界。
文章資訊
作者 聯經出版
作者 麥特.阿爾特(Matt Alt)
譯者 許芳菊
刊登日期 2021-09-05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