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隋朝在長安之外,另立一座首都的原因是什麼?

2021-09-21
隋煬帝劇照
 

從南北分立走向南北分業的時代

說到隋朝和唐朝,就不得不提在日本史占有一席之地的「遣隋使」和「遣唐使」。日本在形成國家的過程中,隋朝和唐朝的影響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隋朝以前的中國呈現多元面貌,政治勢力分崩離析,和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周圍地區保持的關係非常有限。不過隋朝統一政權之後,也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開始給外界帶來深刻的影響。

 

但是,要讓之前四分五裂的中國重新整合為一體並非易事。不同的地域已發展出各自的特性,究竟要如何整合?這項任務,也自然落到隋朝和唐朝的肩膀上。


位在西北邊境的北周政權消滅東邊的北齊,合併了東西兩塊土地,隋朝的歷史也由此開始。因為隋朝不久便取代北周,又將南朝的陳併入勢力範圍內,完成了統一大業。也就是說,站在中國傳統史觀的角度來看,隋朝算在北朝之列。


隋朝歷經父子兩代,短短三十年左右就劃下句點。楊堅建國登基,是為隋文帝,也是第一位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作為繼承者,實際上也是隋朝最後一位皇帝。


話雖如此,隋煬帝在位時期,卻也成就了一番豐功偉業。他連結黃河流域和長江,甚至開通了從黃河流域接往北京的大運河。


大運河開通之後,南北之間貨運流通變得非常便利。原本江南地區在南朝的經營下,經濟和文化發展都十分蓬勃。這項優點,與政治和軍事力見長的胡族統治相互配合,雙方的任務分配也變得更加明確。大運河的存在,就是這項南北合作的見證。


回顧過去,中國在秦朝和漢朝時,政治、經濟、文化等層面都集中在中原發展,屬於一元結構。與此相比,隋朝以後的重要特徵,就是南方的開發愈上層樓,經濟上的成就開花結果。


中原屬於乾燥氣候,正好位在遊牧和農耕區域的交界地帶上,同時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特色。濕潤多雨的南方是農耕區域,和中原的環境相差甚遠。隋朝的建立,使得南北的特色得以完全發揮。把這段時期放在中國通史下來看,這是一個從「南北分立」走向「南北分業」的時代。


建設經濟都市「揚州」的理由

揚州,位於大運河與長江交會處的北側,因為大運河的興建而繁華的代表性都市。對日本人而言或許知名度不高,但在中國史上是非常重要的都市。


揚州歷來雖非政治中心,由於深得隋煬帝喜愛,時常遊幸該地,使得揚州廣為人知,也樹立其南方中心都市的地位。由於作為君王的居所而準許比照京城的規格,故揚州又被稱為「江都」。

 

長江流域的物資藉由大運河運輸,而揚州除了肩負運輸起點的任務外,隨後附近還出現了製鹽工業,使它同時成為鹽業的集散地。對人類生存、社會、甚至是政權來說,鹽都是相當重要的物資,但中國位於大陸上,故鹽產並不豐富。


和領土四周都被海岸線包圍的日本大不相同,中國的海岸線非常短,產地範圍有限。而揚州因為靠近鹽的產地,在唐朝時成為經濟都市,繁榮程度更甚首都長安。


另一方面,打從秦朝和漢朝起,長安就一直是首都。上一章曾經說明過,長安是高地地形,農產量相當高。不過耕地的重心日後逐漸移往低地,長安周邊的產能也就相對下降,但仍然維持其首都的地位。正因長安不是經濟重鎮,所以更能專注在發展政治和軍事領域。特別是嚴格執行廢佛政策的北周政權,更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然而,長安四面有山,難以遍視全境,於是隋文帝決定再建立一座都城—洛陽。於是隋唐以後,西都長安、東都洛陽的地位確立下來,兩座都城形成慣例。


擁有兩座首都的隋朝

隋朝在長安之外另立一座首都,除了治理廣大的中國以外,恐怕還有另外兩點原因。


第一,隋文帝的兒子煬帝厭惡山林環境。從隋煬帝除掉自己的兄長,以便登上皇帝的寶座這點來看,他性格狡猾,愛慕虛榮,隨後又成為一名偽善、好大喜功且奢侈浪費的暴君。總之,他並不是一個能讓人發自內心稱讚的人物。


而正是因為這種性格,對他來說,比起荒山僻壤,繁華的城市住起來一定舒服多了。他會如此鍾情富庶的南方都市揚州,也就不足為奇。


第二,隋朝在長安埋下恨意的種子,這項原因背後的歷史意義可能更為重要。眾所皆知,隋朝的誕生是起自於奪取北周王朝的政權。隋文帝的女兒原本是北周的皇后,他卻以外戚的身分,趁著皇帝駕崩時繼承王位,同時對北周皇族趕盡殺絕。若以日本的情形相比擬,就像是藤原氏即位成為天皇,並殺盡天皇家主要的男系親屬。


不消多言,此舉定然使原本效忠北周政權的臣屬心懷不滿。這批人為數眾多,且大多留在長安,即使是隋文帝本人想在這裡推行政令,想必也難如登天。既然如此,不如和長安保持距離,轉移陣地來依靠被征服的東土之士,統領天下,這不正是一個合理的做法嗎。筆者推測,隋煬帝之所以喜愛江南和揚州,根本的原因可能在此。


基本上,王朝或政權更迭,除了繼承前朝遺緒,也不乏否定前代才能建立新朝代的部分。統一南北朝,完成霸業的隋朝也不例外。這種結構上的矛盾最終無能消解,而隋煬帝最後的命運,便是逃亡揚州時,慘死在背叛的侍衛手上。


參考歷代評價,隋煬帝確實是史上少有的暴君。不過,綜觀中國史,比他更加殘暴的皇帝大有人在。正如宮崎市定教授所言,不會有歷史學家替亡國之君辯護,這也讓這些暴君更容易落人口實。

 

本文選自臺灣商務出版社出版之《歷史學家寫給所有人的中國史:從環境、氣候到貿易網絡,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史》
農耕和遊牧民族的衝突如何造就黃河文明?
小冰河期如何導致五胡十六國的分裂?
氣候暖化如何成為唐宋經濟變革的契機?
全球貿易如何帶動明代民間社會的蓬勃發展?
英國茶葉需求如何挽救清朝的通貨危機?
全球化浪潮並非始於今日,從古到今的環境變遷、氣候暖化和貿易往來,推動了中國能源革命、貨幣經濟等重大轉捩點,本書將引領你從世界觀的角度,洞悉中國如何發展成今日的面貌,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強勢崛起的國家!

 

文章資訊
作者 岡本隆司
刊登專欄 臺灣商務印書館
刊登日期 2021-09-21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